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9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真菌性角膜溃疡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表现及综合治疗。方法:确诊真菌性角膜溃疡45例,进行抗真菌综合治疗,观察治疗转归,探索有利于缩短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治疗措施。如刮除溃疡组织、碘酊烧灼、生理盐水冲洗、积极抗真菌治疗、手术等。结果:真菌性角膜溃疡病程较长,常伴有前房炎症反应,用药治疗有效时自觉症状好转,病情开始转向稳定,溃疡面趋平,有少量新生血管长入,愈合后留有薄翳、斑翳或白斑,对视力有不同程度影响。发现晚、治疗不及时或中断的患者则预后较差。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有赖于早期诊断明确,及时治疗,规范用药。且疗程要长,临床上在未明确角膜炎症性质前应注意慎用激素和抗生素。  相似文献   
52.
肝癌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肝癌多伴肝硬化,肝功能代偿能力差,可切除率仅10%~3 7%[1,2],术后总体复发率达65%[3],故非手术疗法在肝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非手术疗法包括:①区域治疗;②局部治疗;③全身治疗.分述如下. 1 区域治疗 又称经肝动脉治疗,是根据肝癌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而设计的.原发性肝癌的血供约90 %由肝动脉供血,少部分由门静脉供血,而正常肝脏75%的血供来自门静脉.经肝动脉治疗分两种途径:①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抵达肝动脉;②开腹术中肝动脉插管. 分两种措施:①施放化学或放射性抗癌物质杀灭肿瘤细胞,向肿瘤注入化学抗癌物质称为经肝动脉灌注化疗(TAI),常用的化学药物为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和5-FU等.向肿瘤植入放射性抗癌物质称经肝动脉放疗(TAR),常用的放射源是131I和-90Y.②堵塞血管以阻断肿瘤血供造成组织缺血坏死称为经肝动脉栓塞(TAE),常用的栓塞物质为明胶海绵.临床上经肝动脉治疗采用双重措施:化疗联合栓塞(TACE).  相似文献   
53.
LASIK术后泪膜及角膜知觉的早期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泪膜及角膜知觉的早期改变,以指导术后治疗.方法:37例(73眼)行LASIK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7 d、1、3个月记录患者主观症状,检查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I).结果: LASIK术后与术前比较,病人出现干眼症状,泪液分泌减少,术后3个月时仍未恢复(P<0.01).术后BUT缩短(P<0.01),角膜知觉下降(P<0.01),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结论:LASIK术后早期病人干眼症状加重,泪液分泌量减少,角膜知觉下降,术后应定期复查,早期适当补充人工泪液.  相似文献   
5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早期对比敏感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早期对比敏感度的变化研究,完善对不同程度近视的术后视功能的评价。方法共85例(170只眼)。按等效球镜计算后分三组:低度(<3.00D)28例(56只眼);中度(≥3.00D~<6.00D)30例(60只眼);高度(≥6.00D)27例(54只眼)。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除常规检查外,用美国Stereooptical对比敏感度测试卡(F.A.C.T)检查对比敏感度视力,并分组内与组间比较三组患者对比敏感度视力变化的规律。结果1.术前各组间:三组在术前各频率段无明显差别。2.在各组内的结果:(1)在术后一周:三组的各频率段都有明显的下降,且以6,12cpd下降幅度最明显。(2)在术后1个月:低度组,在各频率段恢复到术前水平;而中、高度组在12,18cpd仍低于术前水平。(3)在术后3个月:低、中度组在各频率段均恢复到术前水平;高度组除12,18cpd都已达术前水平。3.在各组间的结果:(1)在术后1周:低、高度组在6,12,18cpd频率段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在三频率段下降更显著。(2)在术后1个月:低、中度组在恢复程度上12,18c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度组在12,18cpd频率段恢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者较慢。(3)术后3个月:低、高度组在12,18cpd频率段恢复程度仍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者较慢。结论近视患者LASIK术后早期对比敏感度均有下降后回升,其变化特点与术前屈光状态有关。对比敏感度视力检查结合常规检查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5.
背景 多西环素是一种金属离子螯合剂和广谱抗生素,常用于眼表疾病的治疗. 目的 研究多西环素对体外培养的牛角膜肌成纤维细胞增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6只新鲜牛角膜,分别用基础培养液配制的1.0g/L及2.0 g/L Ⅰ型胶原酶对牛角膜基质层进行二步法消化分离,制成细胞悬液后转入培养瓶中用RPMI-1640培养液(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进行培养.取生长良好的细胞进行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确定所培养的细胞来自角膜基质层,在细胞传代培养的同时进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表现的细胞为角膜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36 h后培养液中不加入任何药物者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20 mg/L地塞米松,另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10、20、40、60、80 mg/L多西环素作为药物干预组.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干预24 h和48 h后角膜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情况及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分布. 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牛角膜肌成纤维细胞生长良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波形蛋白和α-SMA呈阳性反应,证实为角膜肌成纤维细胞.MTT比色法检测显示,随着多西环素质量浓度的增加,活性角膜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质量浓度=1233.778,P<0.001);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活性角膜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27.564,P<0.001);且两因素间的交互效应亦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作用=51.656,P<0.001).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显示,10、20、40、60、80 mg/L多西环素作用24 h,G0-G1期角膜肌成纤维细胞率分别为82.85%、84.36%、85.18%、87.12%、89.31%,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6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mg/L多西环素组G0-G1期角膜肌成纤维细胞率接近阳性对照组;10、20、40、60、80 mg/L多西环素作用48 h,G0-G1期角膜肌成纤维细胞率分别为82.78%、86.15%、88.23%、89.57%、93.0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7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40 mg/L多西环素组G0-G1期角膜肌成纤维细胞百分数接近阳性对照组.结论 在10 ~ 80 mg/L质量浓度时,多西环素以剂量-时间效应依赖的方式抑制体外培养牛角膜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40 mg/L多西环素与120 mg/L地塞米松具有相当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56.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1例黄明汉谭少健梁式森区显宁梁勇(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南宁530021)白内障手术近来发展方向是晶体超声乳化。如植入直径6mm的PMMA人工晶体时,仍需将小切口扩大到相应大小。另一方面超声乳化仪器价格昂贵,目前...  相似文献   
57.
目的:为了提高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病毒的疗效和缩短疗程。方法:采用抗病毒药联合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综合疗法,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59例62眼。结果:治愈和基本治愈50例,占80.65%,平均治愈天数为20.5d.结论:综合疗法的疗效可靠、可缩短病程、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58.
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新进展黄明汉(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南宁530021)收稿日期:1997-06-02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我国已普遍开展。但在普及之后,人们对手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如何在术后及早恢复高质量的裸眼视力与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前房维持器和分体抽吸法清除晶状体皮质的方法。方法:56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前房维持灌注、分体抽吸皮质的方法清除晶状体皮质,术后观察视力。结果:在所有病例手术中容易将切口位置下方及虹膜粘连处下方的晶状体皮质清除。结论:此法便于操作,能有效清除皮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0.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疗效。方法对197例236眼行常规囊外摘出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并对手术后视力和角膜曲率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与超声乳化组结果相似,与常规大切口手术组相比散光较小,视力较好(P<0.0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是较有效控制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