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PEEP对肺高压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小儿先心肺高压在心内直视手术麻醉期间,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4例中度肺高压(M组)和24例重度肺高压(S组)的先心病患儿随机各分为三组:M1、S1组为PCV通气组;M2、S2组为PCV+PEEP(2cm H2O)通气组;M3、S3组为PCV+PEEP(4cmH2O)通气组。测定各组各时点的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rs)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S)生化指标。结果与诱导插管后、体外循环(CPB)转流前比较,M1、M2组以及S1、S2组体外循环转流后和术毕的Crs值有显著下降(P<0.01),而 M3和S3组前后比较则Crs值无明显改变;M1、M2组以及S1、S2组体外循环转流后和术毕的SatPC/TP、SatPC/TPL比值下降显著(M1、S2组,P<0.01;M2、S2组,P<0.05),而M3和S3组SatPC/TP、SatPC/TPL比值无明显改变。结论 采用4cm H2O的PEEP对于防止术后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有效。  相似文献   
92.
MR成像中脉冲序列特征与图像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提高扫描速度与图像质量 ,解决不合作病人及儿童扫描问题。方法 :在 5年工作中 ,利用西门子提供的 30 0多个序列对 30 0 0 0余病人扫描 ,梯度场包括 10 m T/ m,15 m T/ m二种。结果 :通过不断的工作与分析 ,我们提高了扫描速度 ,改善了图像质量 ,解决了不合作病人与儿童的扫描问题。结论 :一般来说梯度回波比自旋回波速度快 ,信噪比低 ,而快速序列多了一个回波链长 ,时间为常规序列的 1/ ETL,平面回波最快  相似文献   
93.
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其共同症状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及许多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以上症状反复或加重时临床医生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原发病加重,对由于并发症或合并其它内科病所致者认知不足。下面对我院内科治疗的100例此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4.
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影响其合成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讨论了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组成、生物学特征以及心内手术围术期机械通气、吸入麻醉药、体外循环等因素对PS合成的影响。指出这些因素所造成的PS缺乏或合成不足将导致肺功能障碍,并严重影响机体的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95.
肺泡微结石一例误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悦 《临床误诊误治》2002,15(6):429-430
1 病例资料男 ,2 3岁。因体检时摄X线胸片发现两肺弥漫性粟粒性病变 ,予抗感染治疗 10天 ,病变未见好转入院。查体 :未见异常 ,门诊X线胸片示两肺满布小结节状阴影 ,大小一致 ,分布均匀。初步诊断 :肺结核 ?查尿、粪、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结核抗体、肝功能、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予以抗结核、护肝治疗 1周后 ,再次复查X线胸片 ,仍报告为粟粒型肺结核。遂嘱其去上级医院检查 ,通过痰中找结石等一系列检查后 ,诊断为肺泡微结石症。2 讨论2 1 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 肺泡微结石症是肺泡内存在弥漫性分布的含磷、钙的微结石 ,为一种原因不…  相似文献   
96.
<正> 1983年12月18号~1984年1月12号南阳市烟厂托儿机构内发生了一次麻疹爆发流行,历时26天,发病率40.63%,无一例死亡。为了探讨本次麻疹爆发原因,为制订更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此将这次麻疹爆发情况报告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膀胱肾源性腺瘤(N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NA,总结其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20~76岁。1例有急性膀胱炎病史,1例2年前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病史。膀胱镜下3例病变均表现为黏膜的局部隆起。组织学上,病变主要由乳头状、小管状和小囊状结构组成,管腔中可见嗜酸性分泌物,上皮为立方状或矮柱状,部分呈“靴钉样”改变;间质水肿及慢性炎改变。免疫组化:上皮细胞PAX2、PAX8(+),CK7、P504S部分(+),而PSA和p63(-),Ki-67增殖指数<2%。结论膀胱N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改变,患者常有泌尿道损伤病史。膀胱NA常需与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以及膀胱透明细胞腺癌等相鉴别。掌握其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调控Telocytes(TCs)对下颌下腺唾液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TCs免疫标记物(C-kit/CD117、CD34)进行双标记染色,进而对小鼠下颌下腺内TCs进行定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小鼠下颌下腺内TCs的超微结构及其与周围细胞之间的关系。建立甲磺酸伊马替尼干预模型,实验小鼠分5组:正常组(共24只),用药1周、2周、3周、4周组(共24只),药物以80 mg/(kg·d)每日灌胃,免疫荧光显示,用药前后下颌下腺内TCs的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用药前后CD117、CD34及下颌下腺内α唾液淀粉酶(α-Amy)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TCs广泛分布于下颌下腺结缔组织内,胞体较小有突起(Tps),Tps相互连接成网络样结构,包绕着腺泡及导管,随甲磺酸伊马替尼干预时间延长,用药组Tps构成的网络样结构变稀疏。超微结构显示,Tps呈念珠状,与邻近组织紧密相连,周围可见胞外囊泡。随用药时间的增加Tps减少,TCs胞内囊泡增多,胞内细胞器减少。免疫印迹法显示,用药后CD117、CD34、α-Amy蛋白表达水平相应减少且互为正相关。结论小鼠下颌下腺内存在TCs,甲磺酸伊马替尼对TCs的干预可能会通过影响TCs的结构、免疫表型和细胞间通讯降低下颌下腺唾液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9.
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排列致密的微小腺体组成,细胞胞质中等、透亮、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象少.腺腔、腺上皮和间质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EMA、vimentin、mCEA和ER( ),而PR、p16和p53(-),Ki-67增殖指数>10%.结论 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是子宫内膜癌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形态学非常类似于宫颈的微腺体增生,刮宫标本中极易误诊,免疫组化可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0.
脊髓损伤患者的泌尿系治疗与康复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是一种常见疾病。脊髓损伤后的泌尿系治疗与康复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并发症的死亡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 80 %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降至 4 0 % ,朝鲜战争降至 2 5 % ,越南战争则降至极低水平。由于脊髓损伤的类型和程度不同 ,引起的泌尿系统问题也有明显差异 ,因此 ,在进行泌尿外科处理与康复之前 ,必须对患者的下尿路功能有充分的了解 ,而尿流动力学检查在了解下尿路功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1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分类及S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