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6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23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黄悦  姚科元 《光明中医》2014,29(12):2485-2487
发热作为临床常见症状,中医与西医均有较为系统论述,笔者尝试从中西和西医理论层面对发热认识进行比对,提出以下假设结论:西医理论从客观上阐述生物学物质变化规律,生物体表现出生物效应,具有生物学效应现象规律,中医理论是对生物学效应现象规律总结阐述,是从现象规律层面把握物质存在相互作用关系,进而达到影响现象规律的目的.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包括生理、病理、病理生理、药理、生化多学科的研究体系,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西医理论体系下机体物质代谢规律加以合成,并分析其现象规律,从而探讨中医理论的物质基础,从而找出物质规律下辨证的生物现象规律,进而证实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物质性。  相似文献   
52.
53.
近年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纠治更倾向于在新生儿或婴儿早期进行。尽早干预可以纠正发绀、调整心脏容量与压力负荷以及治疗肺动脉高压,最终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全面了解复杂先心病的解剖学和形态学,对于诊断和制订外科治疗策略特别重要,而全面了解其病理生理学对于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人胎回肠淋巴组织的发生及IgM阳性B细胞在人胎回肠的分布、定位及发育. 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贵阳市各医院妇产科因流产等终止妊娠的9~28周人胎回肠标本30例,男12例、女18例.采用HE染色观察人胎回肠淋巴组织发生,SABC法染色显示IgM阳性B细胞,并用BioMias29图像分析软件对...  相似文献   
55.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一种患病率、死亡率较高,后果严重的精神疾患。AN患者极度关注体重与体形,使用不健康的方法减低体重并将其维持在低于正常的水平,常同时伴有内分泌紊乱,病程迁延反复,甚至在康复后留下不可逆后遗症。近几十年来,虽然临床上试用了各种药物对AN进行治疗,但对这些药物的确切疗效却缺乏系统的评价。为了研究各种药物在治疗AN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探讨与疗效相关的可能因素,本文根据West等推荐的科学证据强度评价体系[1]对1980至2006年间各国以中文或英文发表的考察AN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与传统镇静药物比较,评估1岁以内(1个月~1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放射学检查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作为首剂口服水合氯醛镇静失败后补救用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根据意向性治疗原则,前瞻性、随机、单盲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分析2016年3月29日~6月2日于我院行心血管放射学检查且需镇静的患儿225例,采用随机均衡分组法分为3组(每组75例):A组(5 mg/kg苯巴比妥肌内注射)、B组(25 mg/kg水合氯醛口服)、C组(1 μg/kg Dex滴鼻).比较首剂口服水合氯醛失败后3组补救镇静的成功率及副作用发生情况,同时分析家属满意度,比较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总镇静时间,评估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给药后10 min(T2)、给药后20 min(T3)、起效时(T4)、检查结束时(T5)、苏醒时(T6)患儿SpO2及HR的变化. 结果 A组、B组及C组放射学检查补救镇痛成功率分别为75.8%、83.3%、90.7%,C组与A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研究后发现,C组右向左分流型CHD患儿放射学检查成功率较A组高(P<0.05).C组起效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苏醒时间及总镇静时间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3.2%、7.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HR及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μg/kg Dex滴鼻可以有效用于CHD患儿放射学检查补救镇静,具有起效快,效果持久的特点,其对右向左分流的紫绀型CHD患儿镇静效果较苯巴比妥更好,且不增加CHD患儿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7.
假性剥脱性青光眼(PEXG)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眼部疾病,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更具侵袭性,对视神经的损害更严重,预后更差,且对治疗有较高的耐药性。早期诊断PEXG有助于及时治疗,并延缓疾病进展,因此确定适当的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PEXG的生物标志物,希望通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以及脂质组学标志物的研究,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寻找PEXG潜在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靶点,对该疾病提供一定帮助。本文将对近几年PEXG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其中一些生物标志物可能在未来对PEXG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采用改形设计的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复杂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2月, 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15例(15指)符合入选标准的累及指腹、甲床及甲侧壁的复杂指端缺损患者, 其中男11例、女4例, 年龄18~55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5 cm×2.0 cm~3.5 cm×3.5 cm, 均采用改形设计的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包括主皮瓣、舌形皮瓣、三角形皮瓣3个部分)进行修复, 其中主皮瓣用于覆盖指腹缺损, 舌形皮瓣用于覆盖甲床及甲侧壁缺损, 三角形皮瓣插入指腹创缘用于覆盖血管蒂。皮瓣切取范围为3.0 cm×2.0 cm~4.5 cm×3.0 cm。采用腹股沟区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皮瓣供区, 将皮片供区直接缝合。术后, 观察皮瓣和皮片成活情况以及患指外形。随访时, 观察患指指尖形态, 测量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 询问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并以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标准评定患指功能。结果术后, 15例患者的主皮瓣及移植皮片均全部成活;1例患者的舌形皮瓣边缘切口愈合不良, 1例患者的舌...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术后10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2年10月至2004年5月在我院行LASIK手术治疗且于近期来院复诊的41例高度近视患者(80眼)纳入研究,按等效球镜度(SE)分为2组:A组:SE -6.00~-10.00 D,44眼;B组:SE≥-10.25 D,36眼。检查裸眼视力(UCVA)、SE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析术后屈光回退量、UCVA≥4.7或≥5.0所占的比例。对数据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80眼术后10年UCVA≥4.7为85%,≥5.0为45%,2组BCVA无丢失2行及2行以上者。A组UCVA≥5.0所占的比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518,P<0.05)。术后10年SE为0.00~-8.50 D,平均(-0.91±1.43)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96,P<0.01)。A组屈光度回退量≤0.50 D者所占比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865,P<0.05)。术后10年屈光回退量 ≥1.00 D共30眼,平均(2.42±1.63)D。该30眼术后屈光回退量与实际角膜厚度-预留角膜厚度的差值呈正相关(r=0.706,P<0.01)。结论 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远期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但对度数较高患者预测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基于小儿麻醉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及丙泊酚效应室质量浓度的变化,定量分析阿片类药物对丙泊酚镇静药效学的影响. 方法 将45例不用术前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C组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3 μg·kg-1·min-1,S组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02 μg·kg-1·min-1.30 min后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起始效应室质量浓度为1μg/mL,逐渐递增至4 μg/mL.于基础时间点、阿片类药输注30 min后、丙泊酚达预设浓度1 min后及意识消失即刻记录BIS、效应室质量浓度、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 结果 3组的BIS与丙泊酚效应室质量浓度及OAA/S评分呈正相关.R组、S组患儿意识消失时的BIS值分别为77±6、76±7,均显著高于C组的66±7(P值均<0.05).R组、S组的丙泊酚效应室质量浓度分别为(1.2±0.5)、(1.1±0.7)μg/mL,均显著低于C组的(2.4±0.5)μg/mL(P值均<0.05).R组、S组从开始输注丙泊酚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分别为(4.8±2.3)、(4.6±2.7)min,均显著短于C组的(8.3±1.6)min(P值均<0.05).R组、S组50%患儿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1.02、0.98μg/mL,均显著低于C组的1.98μg/mL(P值均<0.05);R组和S组50%患儿意识消失时的BIS(BIS50)分别为85、83,均显著高于C组的75(P值均<0.05). 结论 复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后,患儿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C50降低.阿片类药物与丙泊酚相互作用可使意识消失时的BIS值升高,因此BIS值不能很好地反映患儿的镇静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