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胡蓉  苏敏  黄悦  李红  许庭良  姜俸蓉 《解剖学报》2011,42(1):110-113
目的 探讨T、B细胞在人胎儿腭扁桃体内的发育情况.方法 收集9~20周因故终止妊娠胎儿腭扁桃体2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细胞表面分化群(CD)抗体(CD3和CD20)染色分别显示T细胞和B细胞,用BioMiaspro图像分析软件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计数,有关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妊娠9周时,胎儿腭扁桃体原基内...  相似文献   
142.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讨人胎中后期腭扁桃体组织结构特征及其CD20和CD3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6~10月龄因故终止妊娠人胎腭扁桃体25例,用组织学常规H-E染色显示其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阳性细胞并用BioMiaspro图象分析软件计数。结果自6月龄起,人胎早期形成的腭扁桃体雏形逐渐完善,固有层增厚,弥散淋巴组织和初级淋巴小结增多,已有大量淋巴细胞表达CD20或CD3。至8月龄起,腭扁桃体隐窝上皮内始见毛细血管浸润。邻片对照显示,CD20阳性细不仅大量分布于淋巴小结,且在弥散淋巴组织和隐窝上皮内也较多;CD3阳性细胞则主要分布于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和隐窝上皮内皆较少。细胞计数显示6~10月龄人胎腭扁桃体,2种阳性细胞数量随胎龄增加逐渐增多(P<0.05),但CD20阳性细胞占绝大多数(P<0.05)。结论 8月龄起,人胎腭扁桃体形态结构基本成熟;人胎腭扁桃体具有潜在的CD20和CD3合成和释放能力,对胎儿免疫功能的建立和健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3.
肥大细胞(mast cell)是疏松结缔组织中常见的细胞,位于小血管附近,成行成群分布,胞体较大,呈圆或卵圆形,核小而圆,染色深,居中,其胞质中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有异染性,颗粒易溶于水,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和嗜碱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1]。肥大细胞染色方法种类很多[2],常用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染色。  相似文献   
144.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是一种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酯分泌的质或量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弥漫性睑板腺病变,是引起蒸发过强型干眼的主要原因,也是十分常见的眼表疾病。MGD可引起眼表睑酯异常和细菌增殖,进而引起相关眼表体征和症状。临床上,常采用局部物理、药物和全身药物等方式治疗MGD。抗生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杀菌药物,通过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可以抑制眼表细菌增殖,调节眼表睑酯异常和菌群微环境,进而缓解与改善MGD的体征与症状。目前,不同种类抗生素治疗MGD的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本文从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的角度出发,对各类抗生素治疗MGD的机制、方式方法和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MGD提供新的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145.
〔摘 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心脏瓣膜病患 者心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 疗的 68 例低 LVEF 值心脏瓣膜病患者,根据术后治疗用药方案不同,34 例常规用药患者纳入对照组,34 例在常规 用药基础上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 (ICU)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 时)心功能指标〔LVEF、早期心室舒张最大血 流速度 / 心房收缩最大血流速度(E/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 I(cTnI)、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 (NT–proBNP)〕,呼吸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最大通气量(MVV)、血氧饱和度(SpO2)〕及活 动耐力〔6 min 步行试验(6MWT)距离〕的变化情况。术后随访 1 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ICU 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两组患者的 LVEF、E/A、CK–MB、cTnI 均高于术前,NT–proBNP 低于术前,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 LVEF、 E/A 高于对照组,CK–MB、cTnI、NT–proBN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两组患者的 PaO2、SpO2、MVV、6MWT 结果均高于术前,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 PaO2、SpO2、MVV、6MWT 结果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94 %,低于对照组的 23.53 %,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够促进低 LVEF 值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的恢复, 更好地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增强活动耐力。  相似文献   
146.
严盈奇  范顺武  黄悦 《中国骨伤》2010,23(11):810-813
目的:比较外侧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延长切口两种不同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分别采用外侧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延长切口治疗的36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其中外侧改良切口组(A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8.1±9.1)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8例,Ⅲ型9例,Ⅳ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0.5±1.7)d。传统"L"形延长切口组(B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38.4±7.3)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7例,Ⅲ型9例,Ⅳ型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0.6±1.8)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①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植骨例数;②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③切口愈合情况;④Maryland足部评分;⑤术后影像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5个月,平均11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植骨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失血量A组(94.0±9.5)ml、B组(109.9±13.7)ml,切口长度A组(6.8±1.1)cm、B组(15.7±2.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A组(1.95±0.71)分、B组(3.65±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A组1例乙级愈合,B组6例乙级愈合,均经延长换药时间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ryland足部评分、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延长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总体疗效相当,但外侧改良切口具有切口较小、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7.
白洁  张瑞冬  黄悦 《四川医学》2009,30(12):1953-195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171例急诊先心病手术患儿,以咪唑安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插管并复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以压力控制模式行机械通气,根据先心病病理生理特点,调节PaO2和PaCO2。停体外循环后采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171例急诊先心病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全组患儿成功利用动、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管径路及术中监测,无麻醉并发症。结论术前积极地对症处理,术中合理地进行麻醉、呼吸、循环管理,可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8.
胸腰段骨折经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内固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前瞻性对比研究Wiltse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中对脊旁肌损伤的差异.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7例,ASIA分级均为E级.随机采用脊旁肌间隙入路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9~49岁,平均37.6岁;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6~65岁,平均40.1岁.患者术前及术后1、3、5、7d测定肌酸激酶水平.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1天及术后1、6个月进行视觉模拟数字法疼痛评分,并在末次随访时行多裂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结果 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平均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术后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术前1天VAS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术后1、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术后肌电图未发现失神经电位;而传统入路组术后肌电图存在明显失神经纤颤电位.结论 肌间隙入路相比开放入路具有置钉容易,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对脊旁肌的损伤、干扰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9.
黄悦 《健康伴侣》2010,(5):37-37
我又一次让自己在梦境中重复了那一日的悲伤,是的,只是梦境,我只是用重复的梦魇来折磨自己。醒来后,仍旧是泪流满面,我翻过身,找出硌得我生疼的那个玉坠,微黄的,雕成佛手模样的小小一粒,很精致。  相似文献   
150.
抗纤散是笔者多年在临床中使用并体会到对抗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的纯中药制剂。现将处方制备及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