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9篇
  1篇
中国医学   16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81.
对64例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测定,结果发现急性发作期SOD含量明显降低,LPO含量明显增高,与缓解期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O1),SOD与LPO负相关(r=-0.988,P<0.01),SOD与P_aO_2正相关(r=0.974,P<0.01),与P_aCO_2负相关(r=-0.737,P<0.01)。而缓解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氧自由基可能参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患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的筛查,从而探讨遗传代谢病筛查在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03-10/2010-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临床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患儿中筛查出的遗传代谢肝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儿科病房住院的80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中筛查出遗传代谢肝病35例,主要为酪氨酸血症9例、瓜氨酸血症4例、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4例、高乳酸血症3例、尼曼-匹克5例、糖原累积病2例、二羧酸尿症2例、Alagille综合征3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cholestasis,PFIC)3例.结论: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复杂,在查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部位联合鞘内注射芬太尼对大鼠急性应激反应调控作用的影响及与脊髓表达c-fos蛋白相关的机制。方法:将鞘内置管成功的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Ⅰ组,仅鞘内置管注射生理盐水50μL)、模型组(Ⅱ组,低位尾干切断+鞘内置管注射生理盐水50μL)、鞘内麻醉组(Ⅲ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芬太尼50μL,2.5μg)、鞘内麻醉+体针组(Ⅳ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50μL芬太尼,采用电针仪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强度<2 mA,频率2/100 Hz,时间30 min)、鞘内麻醉+耳针组(Ⅴ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芬太尼50μL,取双侧耳尖穴进行穴位电刺激,刺激参数及时间同Ⅳ组),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激素(CORT)水平,取脊髓L4-6段,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记法测脊髓c-fos蛋白表达,用IPP6.0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分析。结果:Ⅱ组血清ACTH、CORT水平和脊髓c-fos表达均较Ⅰ组明显升高(P<0.01),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Ⅴ组血清ACTH、COR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脊髓c-fos表达在Ⅱ组与Ⅲ组间无差异(P>0.05)。Ⅲ、Ⅳ组间,血清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Ⅴ组c-fos表达较Ⅳ组低(P<0.01)。结论:体针和耳针电刺激复合鞘内麻醉均对降低急性疼痛大鼠的应激反应有效;鞘内麻醉下,非神经阻滞区域的耳针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与神经传导诱发脊髓释放c-fos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萘酯(ANIT)所致刚断乳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肌电复合波(MMC)的变化.?方法:?56只刚断乳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6)、中毒组(n?=?40).?两组分别随机取8只在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分别慢性埋置三对银丝电极;?其余大鼠同时行假手术.?术后7-10?d,?埋置电极组大鼠均在清醒、空腹、自由活动状态下记录胃肠道MMC.?中毒组按200?mg/kg一次性灌服ANIT诱发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病变,?观察灌服ANIT后中毒组在48,?96,?144,?192?h胆汁流量、血中TB和ALT值及胃肠MMC的变化.?结果:中毒组灌服ANIT后,?48?h时胆汁流量中断,?血清TB和ALT明显升高;?48?h后其胆汁流量逐渐增加,?血清TB和ALT逐渐下降,?于192?h基本恢复.?在ANIT灌胃前,?埋置电极的所有大鼠在清醒、禁食状态下均记录到典型的MMC节律性电活动,?正常对照组与中毒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毒组灌服ANIT后,?MMC节律完全消失,?代之以Ⅱ期样节律紊乱波;?144?h后,?中毒组MMC节律运动开始恢复;?192?h时中毒组MMC均为节律运动,?但中毒组MMC持续时间(911.67±140.47?s)较正常对照组(682.87±77.39?s)明显延长,?其中主要是Ⅱ期持续时间延长(414.12±69.21?vs?150.28±35.45?s),?而Ⅲ期持续时间略缩短(121.21±27.38?s?vs?170.27±38.98?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时胃肠MMC表现MMC节律短暂消失或MMC周期延长;?其部分原因可能与消化间期胆汁流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对生理学血液实验教学中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及少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plasma,PPP)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明确血浆储存时间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方法:比较家兔麻醉状态下不同采血方法、家兔有无麻醉、采血后血液置于不同材质的试管以及不同离心参数等因素对PRP及PPP凝血时间以及得率的影响;并且测定储存时间对制备的血浆凝固时间的影响。结果:(1)家兔麻醉状态下,三种采血法(头皮针颈动脉采血、颈动脉放血、心脏采血)无明显差异;(2)采用心脏采血方法,在家兔清醒状态下采血所得PRP凝固时间比麻醉状态下的时间更短(P﹤0.001);(3)玻璃离心管作为容器所得PRP和PPP的凝固时间分别较塑料离心管的短(P﹤0.001),且塑料离心管所得PPP得率高于玻璃采血管(P﹤0.01);(4)三种离心参数制备PRP,以Aghaloo法PRP的凝固时间最长(P﹤0.001),本科室传统离心法与Landesberg法的凝固时间无统计学差异;Land-esberg法和Aghaloo法的PRP得率无差异,但较本科室传统离心法高(P﹤0.001);(5)PRP和PPP于-20℃储存1-360d后,对血浆凝固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PRP的制备以家兔在清醒状态下、心脏采血、采用玻璃离心管、以Landesberg法离心,血浆得率高、凝固时间短;PPP的制备采用塑料离心管,以1500×g离心30min,血浆得率高、凝固时间长。将所得血浆分装,-20℃保存,血小板活性可保持一年。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佛甲草醇提物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免疫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浓度佛甲草提取物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慢性足肿胀度、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的佛甲草醇提物均能抑制大鼠慢性足肿胀,降低大鼠的血清NO水平,并使GSH-Px的含量增加。结论:佛甲草醇提物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恢复抗氧化物酶活性,提高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7.
近几年来,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对其病因研究和分析的资料比较少,故此我们对5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进行了抗HAVIgM、HBsAg、抗HBs、HBeAg、抗CMVIgM等血清病原学的检测,并就其病因进行初步分析。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符合1981年武汉会议制定的标准,即:①1岁以内有黄疽、皿胆红素增高;②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1.2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最小15天,最大11个月,男33例,女17例。所有病例均有明显的黄疽、肝脾肿大(分别于左助下3.0~6ocm,右肋下3.0~5,ocm)、肝功能异常,其中有4例伴有消化道少…  相似文献   
88.
1 与感染性休克有关的概念 1.1细胞感染(bacterial infaction)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9.
肝外胆道闭锁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肝外胆道闭锁(EHBA)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对25例15~90d的EHBA患儿进行了血清CMVIgM抗体和肝组织中CMV前早抗原(IEA)、CMV早期抗原(EA)检测。结果:25例EHBA患儿CMVIgM抗体阳性11例(44%)。25例EHBA肝组织中CMVIEA和CMVEA双阳性9例,单项CMVIEA阳性2例,单项CMVEA阳性互例。肝组织病理检查CMVIEA和CMVEA双阳性或单项阳性与CMV阴性对比病变无显著差异,但肝细胞坏死的程度CMV阳性重于阴性组。肝外胆道呈条索状CMV阳性多见。CMV阳性EHBA患儿肝脾肿大更为显著,SALT峰值高,与肝细胞坏死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90.
异丙酚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睡眠剂量和亚睡眠剂量的异丙酚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主要与增强GABA。受体功能、拮抗NMDA受体、增强阿片受体活性和抑制一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等密切关联。深入研究异丙酚镇痛作用及其机制,对临床更合理地应用异丙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