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慢性重型肝炎血清胆碱酯酶(ChE)的影响及预后判断。设ALSS(88列)和对照组(70例)。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ChE检测。ALSS治疗后血清ChE值明显回升,与好转率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民对照组好转率分别为47.7%,18.6%。ALSS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早期最佳,好转率达81.8%,而中,晚期为68.4%,17.9%。ALSS治疗可显著升高慢性重型肝炎ChE值,并提高好转率。血清ChE可作为ALSS治疗后的预后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2.
作为肝衰竭(hepatic failure,FHF)有效治疗手段,生物型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可以比较全面的替代肝脏解毒、生物合成和分泌代谢等功能。BAL由三部分组成:(1)生物成分;(2)生物反应器;(3)辅助循环装置:包括外部控制系统和体外循环系统。肝细胞作为其生物成分是BAL发展的关键因素,理想的BAL肝细胞应具有人源化,易获取,可快速、稳定增殖,而且能在数天或数周内保持良好的分化状态,能在体外完成合成和解毒功能。但BAL的  相似文献   
153.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出血后难以止血或多次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病死率高达30%~50%,在出血后1周内的死亡率达70%。此类患者治疗关键在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记录263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基线时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胆固醇等反应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指标及重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其MELD评分.所有患者随访满1年.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67例死亡,病死率为25.5%.死亡组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存活组低.血清胆固醇水平随着MELD值的升高而下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胆固醇≤2.5 mmol/L、MELD评分≥30是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分别为6.286、2.983、2.272、2.168及1.853.结论 胆固醇≤2.5 mmol/L、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MELD评分≥30是决定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5.
本研究在肝衰竭患者中对静态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系统进行纵向的改良,以期通过动态的MLED评分更好的判断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一,资料与方法 1.入选标准:选择2007至2009年在我院住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且住院时间>1周的患者,患者均在内科综合及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或不加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诊断标准符合2006年制定的《肝衰竭诊疗指南》[1].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分析方法的选择.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成人工肝治疗组和内科综合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0年12月15日,分别记录治疗后30 d、60 d、90 d及最后统一随访时的生存状态及生存时间.用卡方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60 d、90 d的存活率;用Kaplan-Meier分别绘制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60 d、90 d及最后统一随访时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的生存率.结果 两组间基线时基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组后30 d、60 d的生存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90 d时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60 d、90 d以及最后统一随访时生存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提高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率;生存分析可用于分析一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9月~2011年8月,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上尿路结石56例,对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期成功建立皮肤肾脏通道,51例行一期碎石术,5例行二期碎石术;单通道碎石53例,双通道碎石3例.手术时间23~95min,平均(33±8.2) min.平均出血量为(151±55.7)ml,2例术中出血较多分别输血400和600ml,无术后出血严重需采用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者,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1天出现肺栓塞,经抢救后治愈.术后复查,52例结石取尽,清石率为92.9%.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上尿路结石是安全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检验圆形颅骨磨钻在开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硬膜外血肿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各20例,两类患者各用圆形颅骨磨钻开颅10例,电钻、铣刀开颅10例。结果硬膜外血肿组2种方法开颅时间、手术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开颅时间、手术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圆形颅骨磨钻开颅无骨孔残留,颅骨损伤较小,完整性保持较好。结论圆形颅骨磨钻结构简单,易操作,对颅骨损伤较小,出血量少,特别是硬膜外血肿开颅效率更高,能较好保持颅骨完整性,为基层医院开颅术增加了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59.
【摘要】〓软骨损伤及滑膜组织疾病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之一,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具有突出的增殖特性和强大的成软骨分化能力等优点,SMSCs被视为治疗骨关节系统疾病颇有希望的种子细胞,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SMSCs的分离纯化、基本特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阐明SMSCs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 lin 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软骨细胞与交联透明质酸复合后在裸鼠体内形成组织工程软骨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将IGF-Ⅰ基因转染人关节软骨细胞,转基因细胞(转染组)、未转基因的软骨细胞(对照组)分别与交联透明质酸材料在体外孵育2 d后,移植裸鼠皮下。移植后6周,取出裸鼠皮下新生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HE染色、阿尔新蓝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新生组织中Ⅰ型、Ⅱ型前胶原和IGF-Ⅰ基因mRNA的表达,判断裸鼠体内新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转染组裸鼠体内新生组织6周仍能表达IGF-ⅠmRNA,而对照组不能;转染组和对照组在6周后均能形成软骨组织陷窝,但对照组的陷窝数量明显低于转染组;转染组的Ⅱ型前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204±0.139,高于对照组(P<0.05);Ⅰ型前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069±0.019,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转IGF-Ⅰ基因软骨细胞与交联透明质酸在体内能构建出软骨样组织,其结构更接近于自然软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