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本文对6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过氧化脂质(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进行了检测。其中急性肝炎(AH)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2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2例,重症肝炎(FH)5例。结果LPO浓度在AH、CPH、CAH、FH中分别为5.78±0.85nmol/ml、3.61±0.73nmol/ml、6.79±0.98nmol/ml、11.71±1.24nmol/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OD活力在AH、CPH、CAH、F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提示LPO升高与肝细胞损伤,疾病转归有一定关系。SOD活力下降可能是病毒性肝炎LPO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2.
报告6例C1~C2骨折脱位并脊髓受压,施行衰椎后弓部分切除,枕骨大孔扩大减压,Hartshill-Ransford环固定,自体髂骨植骨颈枕融合术。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2岁。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全部获得骨性融合。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4例,明显改善2例。作者认为手术的关键是牢固的内固定和彻底的减压。  相似文献   
103.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医院内感染与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8例院内甲氧西林耐药的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病例及37例院内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和细菌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4.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101,自引:1,他引:100  
目的:根据不同病情设计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抢救各型重型肝炎,研究其机理和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两组均按重型肝炎常规检查和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ALSS治疗。结果:治疗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达71.4%,对照组为20%,慢性重型肝炎治疗组为44.7%,对照组为5.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0.01)。结论:ALSS为重型肝炎提供了较为  相似文献   
105.
疟疾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的虫媒传染病,目前流行于9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3~5亿人感染,死亡人数达270万。我们选择非洲中部的中非共和国、马里共和国,对如何预防恶性疟疾的发生、恶性疟疾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方法治疗恶性疟疾的疗效作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血浆置换 (PE)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影响。方法 :对 4 1例慢性重型肝炎进行 6 2次 PE治疗 ,其中治疗 1次的 4 1例 ,2次的 13例 ,3次的8例。治疗前后即刻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 :ALSS当前对近期患者外周血细胞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PE治疗重型肝炎是安全的 ,对外周血细胞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逆行胰胆管造影,已成为诊断胰胆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我院自1980年5月开展此项工作,现就45例检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和结果我们使用Olmpus JF—B_3型纤维十二指肠镜、进行逆行胰胆管造影45例、成功30例,其中梗阻性黄疸10例;怀疑胆石症,但一般造影不能显影11例;胆道术后疼痛复发需确定原因者3例;上腹部疼痛不能确诊的4例;疑有胰腺病疾2例。性别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主动规律的锻炼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0-02/2004-04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髋关节疾病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1例(92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4例,股骨颈骨折29例,骨性关节炎8例,髋关节翻修4例,陈旧性髋关节结核2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恶性肿瘤2例.生物固定型髋关节66髋,混合型17髋,骨水泥型9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早期(2~5 h)开始进行主动规律锻炼,行跖趾关节伸屈、双侧距小腿关节伸屈内外翻运动;术后一两天行双距小腿关节环转运动;术后3~7 d做距小腿关节环转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术后8~14 d在以上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加大运动量.同时术后患者不使用任何抗凝药.①术后每日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应症状体征并于术后12 d行双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与术前进行自身对照,观察血栓发生率.②术后不用抗凝药对出血情况的影响.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8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94%(4/81).其中1例于术后4 d出现患侧下肢肿胀,经彩超检查发现腘静脉和股浅静脉均出现栓子,3例无症状者均在术后12 d复查时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别为腘静脉血栓1例,股浅静脉中段血栓2例.4例中股骨颈骨折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2例,非骨水泥型1例;骨性关节炎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1例.病因为股骨颈骨折病例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34%(3/29),术中应用骨水泥的病例发生率为11.54%(3/26).②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总出血量为(779.6±207.4)mL.67%(54/81)的患者无需输血.结论①本文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主动规律的功能锻炼,其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国内1999年曾有报道的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40%的发生率.②本组术后未用抗凝药降低了出血量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转染人软骨细胞的可能性及其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并初步判断转基因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①构建pcDNA3.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S质粒,将构建质粒在大肠杆菌DH10B中大量扩增后,抽提纯化质粒,并对质粒进行测序鉴定.②将鉴定的质粒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人关节软骨细胞,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ren-blot等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在人关节软骨细胞中的表达.③分别将同代软骨细胞与转基因细胞的培养液、软骨细胞与转基因细胞裂解液和二甲基亚甲蓝共孵育后,检测各混合液的吸光度,以此判断同代软骨细胞、转基因细胞、软骨细胞培养液、转基因细胞培养液中的蛋白多糖含量.结果①质粒鉴定结果质粒抽提纯化后电泳可见3条DNA条带,符合质粒的电泳图谱;质粒的测序结果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序列完全吻合.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质粒转染软骨细胞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能见到298 bp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mRNA片断的表达;Western-blot可见7.6 ku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蛋白表达条带.③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对软骨细胞分泌蛋白多糖的影响转基因软骨细胞裂解液和同代的软骨细胞裂解液的蛋白多糖含量分别是(5.23±0.62)mg/L和(2.47±0.31)m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8,P<0.05);转基因软骨细胞培养液和同代非转染软骨细胞培养液中的蛋白多糖含量分别为(9.92±1.04)mg/L和(4.56±0.51)m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47,P<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转染人关节软骨细胞后能在软骨细胞中表达,并能促进软骨细胞分泌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具有促DNA合成和维持软骨细胞表型稳定的能力.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软骨细胞的研究为体外软骨组织工程和关节软骨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支具治疗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59例8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对于中度脊柱侧弯畸形患者的治疗干预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目的:观察规律佩戴支具治疗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并与间断佩戴和未佩戴矫形支具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对比分析,1996-01/2004-12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象:中度脊柱侧凸患儿59例,男21例,女38例,年龄12~16岁.34例患儿进行支具治疗,其中部分患儿遵医嘱规律佩戴,每天20~22 h;另有部分患儿没有坚持规律佩戴,每天8~10 h.另25例因各种原因未遵医嘱佩戴支具而行体操疗法.方法:观察时间为3~7年,平均时间为4.5年.支具的佩戴终止时间以Risser征5度为主要参考指标.通过摄X-ray的脊柱全长片,对比患者观察前后的侧弯角度,原Cobb角> 20°现Cobb < 10°为消退, Cobb角减少5°以上为减轻,Cobb角相差在5°内为未变,Cobb角增加5°以上为进展, Cobb角大于40°,最终选择手术治疗为失败.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规律佩戴支具组有效率达90.9%,间断佩戴支具组有效率达50.0%,未佩戴支具组有效率为48.0%.经比较支具规律组优于支具间断组和无支具组(P < 0.05).结论:坚持正确规律佩戴支具(佩戴时间不应少于20 h)治疗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