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医学验光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几种验光方法的结果,探讨一种更为规范、科学的验光方法。方法随机抽取40例近视患者(年龄13-23岁),先后对其进行电脑验光、主觉验光、散瞳检影验光、试戴镜验光,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频数分析及配对t检验。结果电脑验光球镜和柱镜的屈光不正度均高于试戴验光(P〈0.05),而散瞳检影验光及主觉验光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验光或检影验光结果不是最终的配镜处方,应在电脑验光、检影验光的基础上进行主觉验光和试戴镜验光方可得到更为准确可靠的配镜处方。  相似文献   
32.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更新,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主要针对角膜屈光手术领域近期出现的新术式、新技术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常规LASIK术后早期近视患者波前像差变化规律。方法抽取2008-03~07在广西视光中心接受常规LASIK手术的35例近视患者,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16—36岁;屈光度-0.50--10.50DS(等效球镜)。采用美国VISX公司生产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波前像差检测,收集每位患者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共六个时间点的波前像差数据。将波前像差数据按检测时间分组后,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One.way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Game.Howell方法(方差不齐)或LSD法(方差齐性)比较六组间波前像差成份的差异。结果总像差:(1)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均不相同(P=0.000);(2)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彗差:(1)术前与术后1d无差异;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间两两比较均无差异;(2)术前及术后1d分别与术后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球差:(1)术前与术后1天、1周、6个月无差异;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两两间比较均无差异;(2)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术后1d与术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LASIK可明显减少总像差,但术后早期近视患者的总像差维持相对稳定,仅球差和彗差有所波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常规LASIK术后早期近视患者波前像差变化规律.方法 抽取2008-03~07在广西视光中心接受常规LASIK手术的35例近视患者,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16~36岁;屈光度-0.50~-10.50 DS(等效球镜).采用美国VISX公司生产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波前像差检测,收集每位患者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共六个时间点的波前像差数据.将波前像差数据按检测时间分组后,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Game-Howell方法(方差不齐)或LSD法(方差齐性)比较六组间波前像差成份的差异.结果 总像差:(1)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均不相同(P=0.000);(2)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彗差:(1)术前与术后1 d无差异;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间两两比较均无差异;(2)术前及术后1 d分别与术后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球差:(1)术前与术后1天、1周、6个月无差异;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两两间比较均无差异;(2)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术后1 d与术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常规LASIK可明显减少总像差,但术后早期近视患者的总像差维持相对稳定,仅球差和彗差有所波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近视患者波前像差特征.方法 抽取2008-03~07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105例近视患者,其中男54例,女51例;年龄16~36岁;屈光度-0.50~-10.50DS(等效球镜).采用美国VISX公司生产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波前像差检测,收集每位患者的波前像差数据.将近视患者按低、中、高度近视分组后,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比较三组间波前像差的差异.结果 低、中、高度近视三组问的总像差两两之间均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044,P<0.01),并且近视程度越高,总像差越大.而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彗差、球差等四项数据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近视组波前像差成分中,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彗差、球差这四项指标的数值在各组中均呈依次降低.结论 近视患者的总像差随着近视程度而增大,但高阶像差具有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36.
常规LASIK术后早期近视患者波前像差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LASIK术后早期近视患者波前像差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08年3~7月来广西视光中心接受常规LASIK手术的35例(70眼)近视患者,屈光度-0.50~-10.50DS(等效球镜)。采用美国VISX公司生产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波前像差检测,收集每位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共5个时间点的波前像差数据。将波前像差数据按检测时间分组后,对数据进行One—way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比较5组间波前像差成分的差异。结果:35例近视患者术后早期的波前像差检测结果显示,各像差成分在术后各检测时间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性。其中,总像差、三叶草像差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O.05);总高阶像差结果显示术后1d与6个月,术后1个月与3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9,P=0.005);彗差仅显示术后1个月与3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球差仅表现为术后1周与6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6)。结论:常规LASAIK术后早期,近视患者的总像差维持相对稳定,但球差和彗差有所波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三种老视试验性近附加的差异。方法抽取36例72眼老视患者,年龄39~65岁,首先进行规范的客观和主观验光(所有36例患者双眼远视力矫正都达到1.0以上),然后在双眼同时视基础上用规范的方法检查调节幅度、调节反应(FCC法)和正、负相对调节等老视的基本参数;最后结合患者的实际阅读距离,经过30 m in试戴后确定最终的近附加。三种老视试验性近附加方法分别为:(1)1/2调节储备原则;(2)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状态(查表法);(3)FCC终点法。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所有36例72眼老视患者最终的老视近附加值为 (1.57±0.41)D,与年龄呈正相关(r=0.813,P<0.01),回归方程为:Add=-1.420 0.061*age(F=136.344,P<0.01)。根据1/2调节储备原则、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状态(查表法)和FCC终点法三种试验性近附加测量方法测得的试验性近附加分别为: (1.55±0.77)D、 (0.99±0.59)D和 (1.55±0.48)D,他们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87,P<0.01)。结论根据1/2调节储备原则和FCC终点法测得的老视试验性近附加相对比较准确、可靠。因此,临床检测老视近附加应根据患者的调节参数进行精确调整和验配。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LASIK术中散光控制的方法。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的184例368眼随机分为A组(88例176眼)和B组(96例192眼),A组采用切瓣后移动电动床对焦瞳孔中心的方法(只重视眼位),B组在确定头位正位后再采用虹膜扩张器对焦固定病人眼位的方法(重视头位 眼位)。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检查对比。结果两组病例之间术前和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之间术前柱镜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2,P>0.05),但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两组间的柱镜屈光度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术中固定病人头位对控制术后散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黄建忠 《广西医学》1999,21(3):503-504
后发障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96年11月至1997年10月用Ne-YAG激光治疗后发障92例95眼,获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55例(58眼),女37例(37眼),年龄5~84岁,...  相似文献   
40.
女性尿道旁腺囊肿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尿道旁腺分布于尿道中下段的黏膜下层,有细小的腺管通向尿道外口的两侧。如果腺管排出口阻塞,腺体分泌物堆积而扩张,则可形成尿道旁腺囊肿;一旦感染,常成为慢性尿道炎的隐性病灶,亦可形成尿道旁腺脓肿。我科于1994年8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26例女性尿道旁腺囊肿,均经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