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8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激素治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门诊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的116例新发哮喘患者,行FENO检测、哮喘控制情况问卷(ACT);根据FeNO水平进行分组,FeNO≥50ppb为高水平组(46例)、FeNO值在25~50ppb为中水平组(44例)、FeNO≤25ppb为低水平组(26例),所有患者正规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Bz受体激动剂,12周后复查FeNO及ACT评分。结果治疗前哮喘患者FeNO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0.455,P〈0.0001),治疗后不相关(R=-0.171,P=0.066);各水平组治疗前、后FENO变化进行比较,高、中水平组FeNO显著下降(t=16.83,t=14.53,P〈O.0001),低水平组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t=2.030,P=0.054);根据治疗后ACT评分判断病情是否控制,高水平组控制率(81.40A)与中水平组控制率(7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3,P〉0.05),中水平组控制率与低水平组控制率(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P〈O.05)。结论FeNO具有识别嗜酸粒细胞炎症型哮喘及预测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的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六神胶囊(丸)联合基础治疗对新型冠状(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大于14天患者病毒转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六神胶囊(丸)的体外抗病毒效应。方法通过细胞病变试验检测六神胶囊(丸)对新冠病毒(Omicron株)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_(50))。临床研究方案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No.ChiCTR2200057532)。选取50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无症状、轻型、普通型患者,采用随机数法表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神胶囊(丸)。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后病毒平均转阴时间、转阴率、免疫学指标(IgG、IgM)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六神胶囊(丸)抗SARS-CoV-2(Omicron株)的IC_(50)为0.1948μg/mL。试验组患者病毒平均转阴时间(5.03±2.41)d,显著低于对照组(6.46±2.32)d(P<0.05)。与对照组比较,入组第5天试验组的转阴率更高[57.36%(15/26)vs.29.17%(7/24),χ^(2)=4.12,P=0.042];治疗期间试验组的转阴率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IgM、IgG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IgM水平升高(P=0.022)。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神胶囊(丸)具有体外抗病毒效应,六神胶囊(丸)联合基础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大于14天的患者有一定疗效,可显著缩短患者核酸转阴时间、转阴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甲基双加氧酶(TET2)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在线数据库分析TET2与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及非小细胞肺癌系中TET2的表达;瞬时转染si-TET2干扰...  相似文献   
74.
75.
细胞培养技术广泛用于科研、教学及临床研究实验,这项技术看似简单但不太容易操作。污染是细胞培养技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预防和避免污染是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76.
前瞻性比较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术前行颈部超声检查组(71例)和未行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术前颈部超声检查组(62例)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耗费总时间,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评估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术前颈部超声检查在预防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术前颈部超声检查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术前颈部超声检查组(P〈0.05)。两组在手术耗费总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别(P〉0.05)。提示:术前行颈部超声检查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降低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在临床应用中有较高价值,但在紧急需气管切开的情况下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77.
我们于1998年2月~7月对国产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多中心临床评价,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受试病例共162例,男104例,女58例,年龄18~65岁;其中南京军区总医院62例,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0例,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50例。病人均符合细菌性感染诊断标准,其中下呼吸道感染60例,泌尿系统感染62例,分别随机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病情、合并症等均无显著差异,仅治疗组的平均用药总量(1.6±0.5g)是对照组(3.3±0.9g,P<0.01)的一半。其他系统感染40例,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78.
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生物学特性。方法:从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用细胞因子GMCSF (100 μg/L),IL4 (50 μg/L)体外培养诱导。凋亡肿瘤细胞负载24 h后加入TNFα(10 μg/L)或CD40激发型单抗于培养DC中,继续诱导3~4 d。分别测定DC的表型、DC摄取抗原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测定;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观察DC对T细胞的激发和扩增效应,并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来源的DC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均高表达CD1α,CD83,CD80,CD86和HLADR等DC的相关抗原和共刺激分子;患者的未成熟DC能有效摄取FITCDextran,经TNFα或CD40激发型单抗激发诱导后,成为成熟和有功能的DC,几乎完全失去对抗原的摄取能力,与健康人外周血来源DC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患者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具有激发自体和同种异体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肺癌患者的外周血来源单个核细胞可以诱导成为具有功能的成熟DC。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AB-LRTI)流行特征,为防治RICU的AB-LRTI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ICU的204例细菌学为鲍曼不动杆菌(AB)的患者临床资料.细菌学标本源自痰液、支气管镜气管内吸出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积液及血液.AB定植据...  相似文献   
80.
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分析耐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 对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收住我院的 15例耐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的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均患有基础疾病 ,以支气管扩张最多见 ,临床特点有发热 ,咳黄色粘稠痰 ,胸部 X线表现为小斑片状浸润阴影。 6株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均耐药。 15例患者 2例治愈 ,5例好转 ,其治疗选用抗生素药物有亚胺培南 ,头孢他啶 ,头孢哌酮 舒巴坦 ,哌拉西林 舒巴坦 ,环丙沙星等 ,均为联合使用 ;2例无明显改善 ;6例患者死亡。结论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MDRP)下呼吸道感染大多合并基础疾病 ;有住院时间长 ,反复多次住院 ,曾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的特点 ;治疗困难 ,病死率高 ,预后差。抗生素药物选择应避免选用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