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食管癌EC9706细胞肿瘤条件培养基模拟的体外肿瘤微环境对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含rhGM-CSF和rhIL-4的RPMI 1640培养液诱导DC.第2天对照组同前培养,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含rhGM-CSF、rhIL-4的EC9706肿瘤条件培养基;第4天加入超声破碎法制备的EC9706抗原;第6天加入脂多糖.第8天收集对照组正常成熟DC和实验组肿瘤相关DC(TADC),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RT-PCR检测CD1a基因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体外杀伤活性实验检测其诱导的细胞毒T细胞(CTL)的增殖能力及对EC9706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第8天,与正常成熟DC相比,TADC细胞呈发育迟缓状态,CD86、CD1a及CD11c表达降低(P<0.01),CD1a基因不表达(正常DC较强表达),TADC体外刺激形成的CTL增殖率及对EC9706细胞的杀伤率均降低(P<0.01).结论:EC9706肿瘤条件培养基所模拟的微环境对DC的诱导分化及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2.
曲古菌素A通过抑制MAPK/ERK通路上调食管癌EC1细胞CAR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目的:观察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人食管癌细胞EC1膜表面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hievirus and adenovirus receptor, CAR)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MAPK/ERK信号通路在TSA上调CAR表达中的作用。方法:0.3、0.5、1.0 μmol/L的TSA处理EC1细胞48 h,采用免疫荧光、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CAR的表达。以1.0 μmol/L TSA作用EC1细胞1、6、12、24、48 h,Western blotting检测p-ERK、CAR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CAR表达和p-ERK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0.3、0.5、1.0 μmol/L TSA处理EC1细胞后,CAR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并呈剂量依赖关系。1.0 μmol/L TSA作用EC1细胞6、12、24、48 h后,CAR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p-ERK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两者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886,P<0.01)。结论:TSA能够上调人食管癌EC1细胞膜表面CAR的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APK/ER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3.
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实验是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深入理解和掌握心力衰竭的理论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实验课教学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比理论课更具有优势^[1],笔者改进该实验并不断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增强学生的动手和临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本文观察了血液稀释和亚硒酸钠对家兔急性心肌梗塞(AMI)对血液流变学参数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比较两者的作用,并研究它们的协同效应。家兔结扎冠脉左室支上中1/3交界处造成AMI,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只。Ⅰ组:AMI后未给任何处理。Ⅱ组:AMI后30min放动脉血,同时等速等量输入低分子右旋  相似文献   
55.
心肌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亚硝酸盐法测定心肌SOD活性,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心肌MDA含量。分别观察了等容血液稀释、1,6-二磷酸果糖(FDP)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实验共分4组:1组(对照组);2组(稀释组);3组(FDP组);4组(稀释+FDP组)。结果:①与1组缺血区心肌MDA含量相比,2、3、4组均显著降低(P<0.05);4组又明显低于2、3组(P<0.05)。②2、3、4组缺血区心肌SOD活性均明显高于1组(P<0.05);4组与2、3组相比又有所升高,但无显著差异。提示:等容血液稀释和FDP均能通过保护SOD活性及降低MDA含量而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二者合用效果更加明显,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6.
观察应用右旋糖酐40分别于再灌注前后稀释血液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心肌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Ⅰ组(对照组)、Ⅱ组于再灌注后20min稀释血液;Ⅲ组于再灌注前20min稀释血液。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SOD活性无明显变化,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Ⅲ组SOD活性明显升高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提示:再灌注前后稀释血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均有保护作用;而且再灌注前稀释血液的效果明显优于再灌注后稀释。  相似文献   
57.
心肌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了等容血液稀释、维拉帕米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MDA含量、SOD活性及心功能的影响。实验并分四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稀释组);Ⅲ组(维拉帕米组);Ⅳ组(稀释+维拉帕米组)。结果:①心肌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变化:与Ⅰ组缺血区心肌MDA含量相比,Ⅱ、Ⅲ、Ⅳ组均显著降低,Ⅳ组又明显低于Ⅱ、Ⅲ组;Ⅱ、Ⅲ、Ⅳ组缺血区心肌SOD活性均明显高于Ⅰ组(均P<0.05)。②心功能变化:再灌注后,Ⅰ组心功能进行性恶化,Ⅱ组左室收缩功能(LVSP,+dp/dt-max)和舒张功能(-dp/dt-max)有明显改善,Ⅲ组舒张功能明显改善,Ⅳ组各项心功能指标进一步好于Ⅱ、Ⅲ组(均P<0.05)。提示:等容血液稀释和维拉帕米均能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代谢和功能,二者合用效果更加明显.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8.
作者选用低强度半导体绿色激光对健康犬进行血管内照射,观察照射后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且与He-Ne激光比较。结果表明:绿光与红光分别照射后,血流变值的变化趋势十分近似。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野生型及突变型DNA聚合酶β(polβ)的NIH3T3细胞系。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野生型和突变型polβ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W和pcDNA3.1-PM3转染入NIH3T3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系。用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polβmRNA和POLB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测转染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组化法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并用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野生型及突变型polβ的NIH3T3细胞系。野生型polβ对NIH3T3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突变型polβ则使NIH3T3细胞生长速度加快,细胞周期发生改变,细胞多被阻滞在S期。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高转移结肠癌细胞SW620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人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的影响,为DC疫苗在结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含重组人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RPMI 1640培养液诱导培养,第2天对照组同前培养,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SW620条件培养基,均隔天半量换液,第4天加入超声破碎法制备的SW620抗原,第6天加入脂多糖.第8天收集对照组正常成熟DC和实验组肿瘤相关DC(TADC).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RT-PCR检测CD1a mRNA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体外杀伤活性实验检测其刺激T细胞增殖及杀伤能力.结果:TADC与正常成熟DC相比,细胞形态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正常DC及TADC CD86及CD1a分子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6.95及19.09,P<0.001).与正常DC比较,TADC CD86分子阳性率由(68.56±8.04)%降为(42.41±10.87)%,CD1a分子阳性率由(55.71±12.12)%降为(26.60±12.03)%(P均<0.05);CD1a基因表达降低,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112.53±7.16)%懈.(91.26±6.62)%]及杀伤能力[(62.42±0.57)%vs.(50.37±2.21)%]均下降(t分别为6.17、17.41.P均<0.001).结论:SW620条件培养基所营造的微环境对DC的诱导分化及其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