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唐邦清  黄大明  黄晖  韦干 《临床荟萃》2005,20(5):281-282
感染性休克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休克,或称中毒性休克,包括败血症休克和内毒素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严重原发病基础上,促凝因素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发生凝血,并以继发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一出血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可并发DIC,而DIC又可加重休克,造成恶性循环,使病情迅速恶化,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对于感染性休克,预防并发DIC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2.
黄大明  陈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322-1322
鞍区肿瘤手术方法,常规有经额、经颞及翼点入路,对病人损伤均较大,术中术后反应(脑损伤、水肿)明显,手术时间长,恢复慢.本文对11例患者用经眉弓小切口入路(入颅后显微镜操作),术中损伤小,反应轻,手术时间短,术后病人症状轻,恢复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3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总结36例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的术中处理方法。结果:36例异物、骨片刺入、骨折撕裂等不同原因所致的大小不同的硬脑膜静脉窦损伤,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29例未发现继发出血和窦腔阻塞。结论:对各种类型的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均应及时、准确判断,充分准备,术中根据静脉窦破裂的部位、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可改善其预后,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显著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尼莫同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莫同治疗组,各40例,均进行常规降颅压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加用尼莫同,并于治疗后1周及1.5个月评定疗效。结果:尼莫同组患者脱水后无反跳。治疗1.5个月后GCS评分,尼莫同组良好率40%、中残率30%、重残率12.5%、植物生存7.5%、病死率10%;而对照组分别为27.5%、20%、17.5%、10%、25%。结论:尼莫同能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增加脑灌注压,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降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的发生率,未见出血、应激性溃疡等不良反应增加,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与苯那普利在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过程中的实际治疗效果差异,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支持。方法选取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n=58)。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对照组给予苯那普利,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心率、射血分数和QTc水平及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在心率、射血分数和QTc等3项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3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治疗的实际过程中,与采用苯那普利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是临床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CD56在肺小细胞癌(SCLC)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60例SCLC标本中CD56蛋白的表达。结果 CD56在SCLC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91.67%)显著高于肺非小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12.50%)(P<0.001);CD56在SCLC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NSE(60.00%)、CKp(40.0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 CD56在SCLC中高表达,可作为临床病理诊断SCLC的特异性阳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PS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PC)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19例未经治疗的PC患者和10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并计算F/TPSA比值。结果:PC组血清TPSA和FPSA水平明显高于BPH组(P〈0.01),而F/TPSA比值则明显低于BPH组(P〈0.01)。以TPSA〉4.0μg/L为判定界限值,诊断PC的灵敏度为94.7%,特异为22.8%,当TPSA〉60μg/L时,TPSA对PC诊断有显著的特异性;在TPSA轻、中度升高时,BPH和PC有交叉重叠,TPSA对PC诊断的特异性较差;F/TPSA比值的分布情况显示,在F/TPSA〈0.15时,诊断为PC有较大可能性(83.3%),而F/TPSA〉0.25时,诊断为PC的可能性很小(1.3%),F/TPSA比值对PC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同时检测TPSA和F/TPSA比值可明显提高鉴别诊断PC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8.
皮肌炎为主要累及肌肉和皮肤的一组结缔病,其肺部病变发生率较低(约5%),主要为间质性肺炎.但约1/3的患者肺部病变先于肌肉、皮肤病变[1],此时易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来诊断的12例皮肌炎并肺部损害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小剂量与常规量罗红霉素(RXM)干预治疗肺部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疗效。方法药敏试验对头孢他啶敏感并接受头孢他啶治疗、同时应用常规量RXM(150mg口服,每日2次)干预治疗的肺部PA感染28例定为常规量组,药敏试验对头孢他啶敏感并接受头孢他啶治疗、同时应用小剂量RXM(50mg口服,每日2次)干预治疗的肺部PA感染20例定为小剂量组,药敏试验对头孢他啶敏感并接受头孢他  相似文献   
3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自桥  陈裔  黄大明 《华夏医学》2005,18(4):543-544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所致肺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头孢他啶.26例中16例治愈.结论: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肺炎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减少其易感因素、加强基础疾病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