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颅脑损伤组),伤后4h时内测定血清GFAP浓度;并与同期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30例和急诊科就诊的四肢外伤患者(无头部外伤)25例血清GFA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1.42±0.24)ng/L;P〈0.05]和四肢外伤患者[(1.38+0.29)ng/L;(P〈0.05)],而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水平[(1.75+0.27)ng/L;P〈0.05]显著高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1.63±0.19)ng/L;P〈0.05]。头颅CT检查阳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水平[(1.79±0.23)ng/L]显著高于阴性患者[(1.57±0.21)ng/L;P〈0.05)]。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水平[(1177±0.25)ng,L]显著高于保守治疗患者[(1.60±0.23)ng/L;P〈0.05]。结论血清GFAP可以作为早期评估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2.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治体会—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及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年(1997年~2002年)8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情况。结果 7例痊愈(87.5%),1例植物生存(12.5%)。结论 早期发现及时钻孔引流是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自从1969年 Rygaard和 Povlsen首次报道人结肠癌裸小鼠移植成功以来,至今几乎所有人类恶性肿瘤均可在裸小鼠成功移植。但国内外关于人鼻咽癌组织裸小鼠移植成功的报道仍很少。作者自1985年底至今曾将38例人鼻咽癌活检组织接种于探小鼠进行移植研究,其中有一例获成功并已在裸鼠间连续传九代,建立了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湛江1(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ude mice-Z1)。现将该移植瘤的建立过程及其某些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1969年Rygaard等首次将人结肠癌成功地在裸小鼠传代移植。此后,各种人癌手术标本、培养细胞及其它动物肿瘤在裸鼠移植成功的报道不断涌现,使之成为肿瘤研究的十分有价值的工具。我们从85年起,将人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系移植于裸小鼠,建立了人低分化鼻咽癌裸鼠移植模型,同时又将其它数种人癌细胞系相继移植于裸小鼠,进行了人癌转移机制的初步研究。此外还应外单位要求接种了三种人及大鼠的培  相似文献   
25.
成人鼻咽粘膜裸小鼠移植及二亚硝基哌嗪诱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
黄培根  沈淑静 《肿瘤》1989,9(4):174-175
人癌裸小鼠移植瘤是目前最接近人类肿瘤的人体外整体实验模型,但移植后能否保持其原浸润转移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研究结果意见不一。七十年代认为人癌裸鼠皮下移植多呈“良性”局限性生长,不发生或罕见转移。八十年代以来,有人癌裸鼠移植瘤转移的报道.并研究影响人癌裸鼠移植瘤转移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45例脑外伤致脑疝患者的完整资料,总结救治颅脑外伤所致急性脑疝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的最佳方法。结果:145例患者抢救成功率51.03%,死亡率48.07%。恢复良好生活31%。结论: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争取早期手术,充分减压,清除血肿,术后加强护理是成功救治急性脑疝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对颅内血肿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为颅内血肿术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2010年2月—2016年6月该院接受治疗的42例颅内血肿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以监测结果为依据,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术后12 h恢复正常的有9例,其ICP为(10±3.0)mmHg;表现为轻度增高的有23例,其ICP为(15±1.0)mmHg;表现为中度增高的有8例,其ICP为(25±1.5)mmHg;表现为重度增高的有2例,ICP均超过42 mmHg.24 h后所有患者的颅内压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高情况.42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结果的指导下,32例正常或轻度增高者通过减少脱水剂用量进行治疗,10例中重度增高者则及时采取了加大脱水剂或再次手术等处理,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6.07±1.01)分,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1.67±2.78)分,患者治疗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水治疗甘露醇使用剂量为(496.98±42.72)mL,无患者未出现颅内感染情况.结论 持续动态ICP监测在颅内血肿术后的临床处理上有重要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8月至2002年6月42例采取钻孔引流术、开瓣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分析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治愈率高,但并发症较多。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最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间一共92例临床诊断为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81.5%),其次为坠落伤(13%),其它(5.5%)。按GOS评分结果,治愈43例,中残10例,重残或植物生存22例,死亡17例。结论:DAI具有诊断、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结合病人情况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