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48篇 |
免费 | 353篇 |
国内免费 | 24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210篇 |
妇产科学 | 71篇 |
基础医学 | 336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923篇 |
内科学 | 407篇 |
皮肤病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169篇 |
特种医学 | 243篇 |
外科学 | 473篇 |
综合类 | 1849篇 |
预防医学 | 734篇 |
眼科学 | 12篇 |
药学 | 632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688篇 |
肿瘤学 | 1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143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153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31篇 |
2014年 | 251篇 |
2013年 | 329篇 |
2012年 | 328篇 |
2011年 | 345篇 |
2010年 | 336篇 |
2009年 | 345篇 |
2008年 | 280篇 |
2007年 | 337篇 |
2006年 | 364篇 |
2005年 | 317篇 |
2004年 | 312篇 |
2003年 | 245篇 |
2002年 | 213篇 |
2001年 | 221篇 |
2000年 | 194篇 |
1999年 | 169篇 |
1998年 | 128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111篇 |
1995年 | 143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79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8篇 |
1974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明胶酶A基因表达对胃癌浸润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6例胃癌组织明胶酶AmRNA表达,结果:正常胃组织,癌旁和胃癌组织明胶酶A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是8.3%,35.7%和83.3%,三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1%,和90.6%,无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9%和25.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明胶酶AmRNA表达定位于肿瘤浸润边缘的基质成分,以巨噬细胞为主,结论:明胶酶A mRNA高表达可促进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检测明胶酶A mRNA有可能成为判断进民期胃癌及其严重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报道应用带皮神经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设计切取以带皮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血管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和骨髓炎感染的小腿下段1/3及足踝部创面8例.行腓肠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神经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10 cm×6 cm~20 cm×12 cm.结果 8例带皮神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外形与功能良好.随访6个月~1.5年,皮瓣色泽、质地、感觉恢复良好,骨髓炎愈合好.结论 带皮神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缺损,其血供可靠、转移方便、操作安全、成活率高,是修复小腿下段1/3和足踝部创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探讨肱骨前方入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治疗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5年3月至2008年10月,经肱骨前方入路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或肱骨近端内固定系统(PHILOS)钢板微创治疗22例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46~78岁,平均63.4岁);左侧7例,右侧14例.骨折类型:肱骨干骨折伴肱骨近端骨折11例,肱骨干骨折伴肱骨远端骨折8例,肱骨干骨折伴肱骨近端骨折及肩关节脱位2例,肱骨干骨折合并肱骨近端、远端骨折及肩关节脱位1例.其中2例术前伴桡神经损伤,急诊行桡神经探查后再复位固定骨折.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及肘关节HSS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患侧肩关节和肘关节进行评分.结果 评价以1年为标准,其中1例患者术后随访不到1年,以随访终末时间为结点. 结果 2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78~150 min,平均107.9 min;术中出血量110~450 mL,平均274 mL.20例术后获平均9.4个月(8~22个月)随访,2例失访.20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5周).骨折端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拔出及断钉发生.2例术前伴桡神经损伤患者,1例3 d后功能恢复,另1例4个月后功能恢复.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12例,良5例,中3例,优良率为85.0%.肘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标准评定:优16例,良4例,优良率100%. 结论 肱骨前方切口经皮置入锁定加压接骨板具有创伤小、不损伤腋神经及桡神经等优点,治疗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含锶羟基磷灰石(Sr-HA)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2只SD雄性大鼠双侧股骨、胫骨提取BMSCs.用含锶量分别为摩尔百分比为10%Sr-HA(A组)、5%Sr-HA(B组)、1% Sr-HA(C组)及不含锶的HA(D组)生物陶瓷粉末制备浸提液培养大鼠BMSCs.在培养的1、3、5、7、10 d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情况,于诱导培养后6、9、12及15 d检测各组B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于诱导培养后3、6、9及12 d检测各组BMSCs的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基因表达.结果 A、B、C、D组细胞培养1、3、5、7、10 d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间吸光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吸光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6 d时A、B、C、D组的ALP活性OD值分别为(0.061±0.005)、(0.058±0.003)、(0.056±0.005)、(0.055±0.005),从6 d起A组和B组ALP活性均显著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9和12 d时各组Cbfα1 mRNA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中含锶量对BMSCs增殖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96.
无论战时还是平时 ,四肢火器伤初期正确处理是减少创口感染、促进愈合、预防并发症、降低残废率和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1985~ 2 0 0 0年 ,我们收治四肢各类火器伤 145例 ,经过比较合理的初期外科处理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32例 ,女 13例 ;年龄 5~ 6 4岁 ,平均 2 6 2岁。绝大多数由火器投射物直接损伤四肢 ,低速火器伤 75例 (雷管炸药伤 51例 ,烈性鞭炮伤 2 4例 ) ,散弹火器 (单、双管来福猎枪 )伤 6 1例 ,高速火器 (军用手枪 )伤 9例。合并血管伤 6例 ,神经伤 9例 ,骨折 2 6例 ,关节伤 14例 ,骨筋膜室综合征 8例 ,创…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MEBO治疗肛裂的疗效。方法:对Ⅰ、Ⅱ期肛裂单独使用MEBO治疗,Ⅲ期肛裂行肛管后正中松解术,术后创面MEBO油纱条治疗,结果:42例病人肛门疼痛,出血症状消失,创面Ⅰ期愈合,结论:MEBO可减轻肛门疼痛,促进创面再生与修复,防止瘢痕形成,方法简便,疗程短。 相似文献
98.
自制阑尾把持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制阑尾把持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5年1月,我们使用自制阑尾把持器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14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7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28例,慢性阑尾炎10例,阑尾周围脓肿5例。结果145例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52min,平均36.3min。术后并发症包括5例(3.4%)术后穿刺处皮下气肿,术后1d完全吸收;2例(1.4%)trocar孔感染,经换药后痊愈。住院1—5d,平均3.6d。124例(85.5%)随访3—24个月,平均8.5月,未发现肠粘连、肠梗阻、切口疝、阑尾残端瘘等并发症。结论自制阑尾把持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中手术显露好、操作方便、适应证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
患者女性 ,5 2岁。因腰骶部及左下肢疼痛半年 ,经CT检查示L5S1椎间盘突出收住院后在牵引治疗的同时 ,用2 %利多卡因 2 0ml 维生素B110 0mg 维生素B12 5 0 0ug 醋酸强的松龙 12 5mg 地塞米松 10mg ATP40mg CoA10 0单位组成的混合液计 42ml行骶管注射 ,当混合液推注剩 8ml左右时 ,病人突然出现意识丧失 ,全身肌肉挛缩 ,且伴有惊厥。立即拔针行肌注异丙嗪 2 5mg、安定10mg ,静推 2 0 %甘露醇 2 5 0ml,吸O2 等抢救处理。约 5分钟后 ,肌挛缩缓解 ,15分钟后 ,意识恢复 ,可下床自主行走。双下肢肌力、感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报道应用带皮神经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设计切取以带皮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血管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和骨髓炎感染的小腿下段1/3及足踝部创面8例.行腓肠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神经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10 cm×6 cm~20 cm×12 cm.结果 8例带皮神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外形与功能良好.随访6个月~1.5年,皮瓣色泽、质地、感觉恢复良好,骨髓炎愈合好.结论 带皮神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缺损,其血供可靠、转移方便、操作安全、成活率高,是修复小腿下段1/3和足踝部创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