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造影剂肾病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目前已成为诊断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介入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使造影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排除了其他肾脏损害因素使用造影剂后2~3d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已成为医源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位致病因素。因此,重视CIN的早期预防和护理,进行术前评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CIN的发病率尤为重要。我们对11例冠状动脉诊疗术后并发CIN患者的临床诊治和护理过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Kato-Katz法检查日本血吸虫病与孵化法的比较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吴子松,周国兴,黄启华,叶治碧,王稚秋眉山县血吸虫病防治站山建忠,蔡兴平,王福华1材料及方法1.1标本眉山县正山口乡白埝村1~10组和马营村1~3组3~60岁农...  相似文献   
33.
本文应用包虫囊液抗原致敏的冻干血球进行IHA,对45例包虫病患者,100例正常人和77例其它寄生虫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并与致敏的新鲜血球比较。致敏的冻干血球阳性率为91.11%,正常人血清的假阳性率为0%,其它寄生虫病中囊虫病的交叉反应为29.16%。致敏的新鲜血球阳性率为91.11%,假阳性率为1%,其交叉反应肝吸虫为4.76%,囊虫病为41.66%。结果显示两种致敏血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显著差异。定期观察致敏冻干血球效价,贮存4℃冰箱18个月仍未降低。  相似文献   
34.
52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病窦综合征(SSS)患者,按有无结区功能障碍分为单纯窦房结病变组和双结病变组。结果显示:SSS患者中双结病变的检出率为46.5%。这类患者有如下临床及电生理特征:黑、晕厥发生率高,心功能差;窦房结受损程度更重;结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传导障碍;有1/3伴希浦系功能异常,心室电不稳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提示双结病变患者心脏传导系统存在广泛而严重的损害,临床治疗应持积极态度,尤其是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后对房室结快径不应期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量44例(男21例,女23例)平均年龄46.77±14.89岁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前、术后快径有效不应期(ERP-FP)和快径前传时间(T-FP)。结果 消融前后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由343.18±62.79ms缩短为293.41±48.17ms(P<0.01)。快径前传时间无改变(术前174.55±46.53ms,术后168.18±27.89ms,P>0.05)。结论 慢径消融后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缩短,而快径前传时间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36.
<正> 随着临床电生理技术的完善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广泛应用,要求术者对不同折返途径的室房传导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旨在研究房室结双径路(DAVNP)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VRT)室房(V-A)传导的特征,并以房室旁道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37.
本文应用包虫囊液多糖抗原对45例包虫病患者血清、77例其它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和106例正常人血清进行ELISA测定,并与囊液热稳定抗原和粗抗原比较。其阳性率多糖抗原为93.33%,热稳定抗原为91.11%,粗抗原为95.55%。正常人血清的假阳性率分别为4.70%、3.77%和7.54%。结果显示3种抗原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而多糖抗原和热稳定抗原的非特异反应(假阳性率)则有所降低,尤以囊虫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8.
中国大陆三个地区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的RFLP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三种限制性内切酶(HaeⅢ,EocRⅠ,HindⅢ)分析了中国大陆的四川西昌、安徽贵池和湖南君山三个地区的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差异(RFLP)。构建了三个地区日本血吸虫两种内切酶的RFLP的图谱。HaeⅢ和EcoRⅠ内切后经电泳检出四川地区日本血吸虫与湖南、安徽两地的日本血吸虫DNA重复序列的差异。其中HaeⅢ酶切图谱中有差异的片段为20.0kb、6.5kb、5.3kb、4.3kb和0.6kb;EcoRⅠ的图谱中为3.3kb、1.2kb和0.9kb。本实验结果从DNA分子水平为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地域株分类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9.
40.
现将作者应用酶联免疫电扩散技术(ELIEDA)直接法和间接法检测血吸虫病人和病兔血清中抗体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