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丹参饮治疗频发室性过早搏动的临床疗效。方法4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7例,给丹参饮加减治疗,对照组193例,给异搏定、慢心律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53%。结论丹参饮加减是治疗频发室性过早搏动的有效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22.
国内外对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研制出许多易于推广使用的试剂盒.我们试图用这种技术取代传统的粪检和其它查抗体的诊断方法.在四川省眉山县对3种试剂盒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现场应用效果作了观察.材料与方法1 观察对象1.1 来自眉山县感染血吸虫病的2乡12个组村民用尼龙袋集卵孵化3送3检筛选  相似文献   
23.
本文应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HindⅢ完全消化四川、宁夏两地泡球蚴基因组DNA,分析其酶切片段长度差异。经EcoRⅠ酶切后四川泡球蚴的特有条带为7.9kb、6.8kb、5kb,宁夏泡球蚴的特有条带为8.9kb和7.1kb,表明两地泡球蚴重复DNA核苷酸序列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4.
心导管术在60年代与70年代,主要作为诊断手段,用于血液动力学、心室功能与冠状动脉形态的评价。至80年代,由于引进了治疗性心导管术如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经皮瓣膜气囊成形术,心导管术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工具,现将我室1985~1989年5年间458例心导管术的并发症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此458例中年龄最小4岁,最大79岁,平均40.0岁(诊断性心导管术平均39.9岁,治疗性心导管术平均41.1岁)。458例中先天性心脏病96例占2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94例占20.5%;预激综合征48例占10.5%;传导系统病变46例占10%;  相似文献   
25.
健康长寿,乐享天年,是人们共同的愿望,要实现健康长寿的愿望,绝不是只关系到老年人,更重要的是在青壮年时期就应该注意摄生保健,并付之于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26.
27.
用D-甘露醇1,2,5,6二缩酮作为起始化合物,经5步反应合成左旋羟丙哌嗪。对氧化和还原反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迷走神经张力状态与眼心反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外肌手术时发生缓脉及心律失常称为眼心反射(Oculo-Cardiac reflex以下简称OCR)。Kirch等称为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国内外文献已有不少有关OCR的报道及严重OCR引起心脏停搏的个案报道。OCR的防治已成为眼科医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又于1985年-1986年5月、对100名施行眼外肌手术的患者进行了迷走神经张力状态的测定,并对术中可能发生的OCR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旨在1)探讨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20例间歇性双束支阻滞与30例持续性双束支阻滞病人作心电生理、动态心电图、血液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间歇性双束支阻滞病人希浦系储备功能减退,并有明显的心室电不稳倾向,提示间歇性双束支阻滞具有高危束支阻滞的性质。  相似文献   
30.
1.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心腔内超声心脏希氏束检测、定位和导航技术和方法,实现真正的生理性心脏希氏束直接靶点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