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探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I)评审标准在癫痫患儿预防坠床、跌倒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神经康复科病区2011年首次住院的癫痫病例为对照组,以2012年JCI评审期间首次住院的癫痫病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JCI评审前后癫痫住院患儿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JCI评审后癫痫患儿坠床、跌倒发生情况下降,与女孩相比,男孩更容易发生跌倒/坠床事件。结论:针对癫痫患儿特点,加强坠床、跌倒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坠床/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2.
目的探讨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和胃泌素-17(gastrin-17,G-17)在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7例非萎缩性胃炎、37例萎缩性胃炎和65例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G-17的水平和PGⅠ/PGⅡ的比值(PGR)。 结果萎缩性胃炎组的PGⅠ水平和PGR值较非萎缩性胃炎组明显降低(P<0.05);胃癌组的PGⅠ水平和PGR值较非萎缩性胃炎组及萎缩性胃炎组明显降低(P<0.05);胃癌组的PGⅡ水平较非萎缩性胃炎组明显升高(P<0.05);胃癌组的G-17水平较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组明显升高(P<0.05);胃癌组胃窦癌比胃体癌组者的血清G-17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可以作为筛查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血清学指标,血清胃泌素-17对于鉴别胃窦和胃体癌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评价大剂量适速连续静滴 5 -Fu CF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 比较 5 -Fu CF和FAM方案的疗效 ,毒副作用。结果  5 -Fu CF组较FAM组总有效率高 ,肠道反应小 ,白细胞变化小 ,肝肾功能受损轻 ,免疫功能变化小。结论 大剂量适速连续静脉滴注 5 -Fu CF化疗方法是治疗胃癌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4.
恶性黑色素瘤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与3年生存率关系。方法 通过用常规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冷冻免疫和激光气化术治疗128例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3年生存率)比较。结果 恶性黑色素瘤3年生存率与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最密切,临床分期越低,3年生存率高。冷冻免疫配合激光气化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3年生存率最高,随后是常规外科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结论 以冷冻免疫为主综合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激光气化是治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比较新诊断糖耐量异常(IGT)、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正常对照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并探讨不同血糖水平时FMD的影响因素。方法:新诊断IGT和T2DM患者119人根据血糖高低分为3组:IGT组34人、DM1组(空腹血糖7~9mmol/L)52人、DM2组(空腹血糖9~10mmol/L)33人及正常对照组(NC)25人。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血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随后肱动脉超声检查评价FMD。结果:IGT组、DM1组、DM2组及NC组间FM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偏相关分析显示FMD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血糖差值(DPG)、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呈高度负相关(P〈0.01),与HbA1c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FMD有关的入选因子,在IGT组为WHR和HOMA—IRI;DM1组为HOMA—IRI,PPG和DPG;在DM2组为FIG和HOMA—β。结论:新诊断IGT和T2DM患者FMD与血糖尤其是血糖的波动相关;不同血糖水平时FMD的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66.
<正>翻开北大医学110年历史画卷,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北大医学人前赴后继,传承北大医学智慧、赓续北大医学精神的身影。正是这样的传承,使得北大医学虽经历百年风雨,但却风华更盛。本文根据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甄橙讲述恩师程之范生平整理。  相似文献   
167.
【目的】观察中药白虎汤对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副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56例行光动力治疗(PDT)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28例)和西药组(2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予西药常规对症、抗炎治疗,中西药组加服白虎汤加减。【结果】中西药组患者发热(28.6%)、疼痛(85.7%)均比西药组(发热率为57.1%、疼痛率为100%)减少 (均P<0.05),发热的程度和疼痛程度也比西药组减轻(P<0.05),而光敏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14.3%和lO.7%)和局部水肿发生率(均为100%)两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药组发热、疼痛、水肿持续时间分别为(2.73± 0.58)d、(6.71±0.81)d、(5.25±0.94)d,均较西药组的(4.56±0.76)d、(9.12±1.14)d、(8.84±1.01)d缩短(均P <0.05);而中西药组和西药组光敏性皮炎持续时间分别为(4.33±1.04)d、 (4.5±0.70)d,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中西药组治疗后血中白细胞数平均(10.6±2.36)×109/L,大于10×109/L有11例,西药组平均(14.3±3.17)× 109/L,大于10×109/L有18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白虎汤可抑制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8.
尿崩症1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DI)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低下,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VP)分泌和释放不足,或者肾脏对AVP反应缺陷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病变在下丘脑-神经垂体者称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CDI),病变在。肾脏者称肾性尿崩症(nephrogenic diabetesins ipidus,NDI)。虽然DI的临床诊断不难且AVP的替代治疗也可达比较满意的疗效,但患者的预后与其病因密切相关,因此了解DI的病因诊断对于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总结了1991年1月~2003年8月收治的159例DI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检查资料及其病因等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探讨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不孕不育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科收治的100例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慢性子宫内膜炎组(n=72)和慢性子宫内膜炎合并不孕不育组(n=28)。收集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以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水平,多因素分析明确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并不孕不育的危险因素。结果 慢性子宫内膜炎合并不孕不育组月经经期长于慢性子宫内膜炎组,有人流史、分娩史的患者占比及LH、T、P水平均高于慢性子宫内膜炎组,FSH、E2水平低于慢性子宫内膜炎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月经经期、LH、FSH、E2、T、P水平均能预测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不孕不育,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0.824、0.835、0.676、0.694、0.76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月经经期≥5.470d、有人流史、分娩史、LH≥5.835mIU/mL、FSH<...  相似文献   
170.
新诊断2型糖尿病FMD与血脂的关系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罗格列酮(RGZ)治疗前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血清脂质水平及其变化,探讨RGZ对T2DM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及对血清脂质的影响。方法新诊断T2DM患者71人分配至2组:罗格列酮 二甲双胍组37人;二甲双胍组34人,并选正常对照组30人。均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肝肾功能、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的检测,随后肱动脉超声检查评价FMD。治疗组追踪观察12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治疗前T2DM与正常对照组FPG、PPG、HbA1C、TG、HDL-C、FFA、HOMA-IRI和FM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罗格列酮 二甲双胍组在TG、FMD、FFA和HDL-C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FMD的因素依次为FFA、SBP、HDL-C、FPG和TG(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FMD障碍,HDL-C水平降低和TG、FFA水平升高,相关分析提示T2DM患者FMD障碍与血脂水平有关;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改善T2DM患者FPG、TG、FFA、HDL-C和F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