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三维MR增强扫描(3DE MR)在诊断多发性脑转移瘤(BM)中的价值.方法 筛选临床拟诊为BM患者64例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增强扫描包括2DE MR和3DE MR两种扫描方式,根据3DE MR的图像特征及临床病史,选取有多发BM病灶的患者35例.对两种不同增强扫描方式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并在显示病灶数目、大小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1)图像质量.3DE MR图像上平均病灶与脑白质比值(LBR)为1.43±0.33,平均信噪比(SNR)为21.98±10.1,平均对比噪声比(CNR)7.72 ±4.45,2DE MR图像上平均LBR为1.21±0.22,平均SNR为30.52±11.28,平均CNR为6.63 ±4.60,利用配对资料t检验对两种扫描方式所得图像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LBR和SNR两个指标在两种扫描方式间有差异,CNR在两种扫描方式间无差异.(2)病灶数目比较.在35例BM患者中3DE MR较2DE MR多发现121个病灶,平均每例多发现3.4个病灶.(3)病灶大小比较.本组病例中,以2DE MR扫描方式中所发现的336个病灶为准,测量对应病灶在不同扫描方式中的大小,在2DEMR中所测病灶平均大小为(8.87±0.42)mm,3DE MR中平均大小为(9.76 ±0.43) mm,利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对两种扫描方式所测得病灶大小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灶在两种扫描方式中所测大小存在差异.结论 3DE MR较常规2DE MR发现BM更敏感,在显示病灶数目、大小方面明显优于2DE MR,可明显降低2DE MR扫描方式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应成为临床BM常规增强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112.
3D-CISS序列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MR 3D稳态构成干扰序列(CISS)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EC)的3D-CISS影像表现,并与常规MR T1WI、T2WI进行对照.结果常规MRI发现病灶11例,8例信号强度与脑脊液相似,难与蛛网膜囊肿鉴别,11例均不能辩认肿瘤的确切边界.3D-CISS发现病灶12例,均表现为高信号脑脊液中的低信号充盈缺损,信号不均,10例呈沿脑池脑室匐行生长,3例包绕三叉神经,1例推挤三叉神经使之移位,1例部分包绕基底动脉.结论较之常规MR,3D-CISS在发现病灶、显示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复杂的信号特点方面更敏感,对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更可靠,并能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是表皮样囊肿的最佳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113.
114.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MRI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变性程度、椎间盘突出体积的关系。方法:4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术后2a内有无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对病例组及对照组的术前MRI图像上椎间盘变性的程度和椎间盘突出的体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轻度椎间盘变性明显多见(P〈0.0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椎间盘突出体积变化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轻度的椎间盘变性是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椎间盘突出的体积与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本研究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标准,分别以患者和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评价双源CT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方法:确诊或疑诊为冠状动脉病变的35例患者进行了双源CT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T扫描参数:扫描机架旋转时间0.33s(时间分辨力83ms),球管电压120kV,球管电流  相似文献   
116.
正甘肃中医学院教授郑魁山是甘肃省名老中医,被誉为"西北针王",其独特的"郑氏家传针法"历经四世传承,至郑魁山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针灸手法操作体系,其中热补法是对传统手法"烧山火"的简化。郑老临证尤善用热补针法治疗五官科疾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热补针法操作在传统针刺手法中,"烧山火"操作难度最大,许多针灸学者只闻其名,不见其实,甚至终生未见其效。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胶质瘤CT灌注成像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以及在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30例胶质瘤患者中低级别11例和高级别19例,术前均行CT灌注成像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rCBV值;术后病理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VD水平。应用Spearson分析法分析rCBV与MVD的相关性。结果低级别与高级别者rCBV分别为2.31±0.28、4.69±1.65,P〈0.05;MVD分别为(40.12±8.52)、(68.87±10.35)条/HP,P〈0.05;rCBV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562,P〈0.05)。结论 rCBV与MVD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对胶质瘤术前分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8例溢液性乳腺疾病的导管造影表现。结果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乳腺囊性增生伴导管扩张6例;导管扩张症11例;乳腺导管扩张伴慢性乳腺炎4例;导管癌4例;导管内乳头状癌3例;导管内未见异常2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四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好四年制医学影像本科专业,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教材和教师配备,合理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内容。课程可由公共基础、医学物理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医学知识、影像技术、人文知识与职业教育等五个模块构成。  相似文献   
120.
刺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急救穴刺血疗法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35例病程在 48h以内的患者随机分为刺血组 2 0例 ,药物组 15例 ,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恢复 (P<0 .0 1)。刺血组恢复 7.4± 2 .3分 ,药物组恢复 4.5± 1.8分 ,刺血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P<0 .0 1)。结论 急救穴刺血疗法对脑梗塞急性期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