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在心脏移植术后因肺动脉高压引起的体外循环脱机困难的患者中应用右心辅助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4例接受心脏移植术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均为心脏移植术后脱离体外循环困难,经股静脉和主肺动脉插管,建立短期右心辅助,辅助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以及射血分数(EF)等数据。结果 4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经右心辅助后MPAP,CVP明显下降,CO,MAP,EF明显上升。患者脱机率100%并顺利出院。辅助期间无机械装置故障发生,无管道血栓形成,无脑出血,脑梗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心脏移植术后应用右心辅助能够协助右心室克服肺血管阻力,促使右心功能恢复,使得心脏移植术后脱机困难患者顺利脱离体外循环,并为后期降肺压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期间完成 2 6 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 :全组 2 6 6例 ,男 2 17例 ,女 4 9例 ;年龄 2 6~ 77岁 ,平均 5 8岁 ,6 5岁以上者 10 4例。稳定型心绞痛 89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14 9例。有心肌梗死史98例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119例 ,糖尿病4 1例。术前曾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或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 2 4例。合并主动脉瓣和 (或 )二尖瓣病变38例、左室室壁瘤 19例、升主动脉瘤 2例、室间隔穿孔 2例。术前心功能(NYHA)Ⅰ级 14例 ,Ⅱ级 12 1例 ,Ⅲ级 92例 ,Ⅳ级 39…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导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ff-pumpCABG)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pump CABG)的临床的原因,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5月期间546例冠心病患者行off-pumpCABG的临床资料,对术中需紧急转为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的患者(off-pump转on-pump组,24例)与同期顺利完成off-pump CABG患者(off-pump组,522例)进行对比分析,并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在行off-pump CABG中,24例患者因心室颤动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改变术式。Off-pump转on-pump组患者中死亡4例,死亡率为16.7%(4/24),明显高于off-pump组[16.7%vs.2.7%(14/52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OR=3.142,P=0.004)、急诊CABG(OR=1.571,P=0.011)和右冠状动脉狭窄≤90%(OR=1.922,P=0.024)为off-pump转为on-pump的危险因素。结论Off-pump紧急转为on-pump时死亡率明显增高,对同时合并有右冠状动脉狭窄≤90%、急性心肌梗死和急诊CABG等高危因素行off-pump CABG时,要做好体外循环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症马方综合征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策略,评价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入院收治的15例重症马方综合征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5 mm]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9~55(32.9±8.7)岁。5例马方综合征患者合并主动脉夹层均行Bentall+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10例非夹层患者主动脉根部处理采用Bentall术7例,Cabrol术1例,Bentall术+右半弓置换2例,所有患者同期均予二尖瓣修复或置换处理,其中二尖瓣成形术12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另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2例。结果该组患者中因心律失常出现心搏骤停死亡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11例,占73.3%。术后3个月LVEDD较术前明显缩短[(80.5±7.4)mm vs.(58.3±6.0)mm,P0.05];LVEF较术前增加(37.3%±5.2%vs.46.3%±4.4%,P0.05)。术后1年LVEDD较术前明显缩短[(80.5±7.4)mm vs.(53.7±3.6)mm,P0.05];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37.3%±5.2%vs.57.7%±4.2%,P0.05)。随访期间无死亡及再手术病例。结论必要的术前治疗、术中同期彻底矫治所有瓣膜及血管病变问题以及术后较长时间的ICU监护治疗是成功治疗重症马方综合征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余吉仙  张晓敏  黄劲松 《浙江医学》2020,42(4):318-320,324
目的分析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以期为杭州市下一步COVID-19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杭州市87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外周血液检验结果及肺部CT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患者男40例,女47例;年龄4~88(42.89±17.02)岁。杭州市收治的COVID-19患者多为输入性,87例患者中75例(86.2%)有明确流行病学病史,潜伏期1~26(6.30±3.99)d。患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62例(71.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82例(94.3%),淋巴细胞计数减少30例(34.5%)。78例(89.7%)患者入院时即有肺部CT影像学改变。5例(5.7%)为重型患者,82例(94.3%)为普通型患者。结论杭州市的COVID-19患者大多和湖北省有流行病学史上的关联,大多为普通型患者,肺部CT检查有助于诊断。杭州市的COVID-19属于散发,做好高危人群的隔离观察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左主干病变急诊冠脉搭桥患者的预后。 方法 对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行急诊冠脉搭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10%。4例死亡者术前均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并发症主要为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紊乱及肾功能衰竭。 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应尽早行急诊冠脉搭桥术。左主干病变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首先考虑在机械辅助循环的支持下,尽快采用内科介入方法行血管重建;如内科介入治疗失败,应尽早施行急诊冠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7.
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1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内膜垫缺损的手术方法 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23例14岁以上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和11例14岁以上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进行手术矫治,同期处理合并畸形.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2.98%,死亡原因:3例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另1例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心内膜垫缺损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的关键是房室瓣的成形与避免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丁丙诺啡、东莨菪碱与异丙嗪三药联合使用(俗称"1+1")对大鼠位置偏爱的影响,探索"1+1"对实验大鼠的精神依赖性潜力.方法 16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9组,分别采用丁丙诺啡、丁丙诺啡+东莨菪碱、丁丙诺啡+异丙嗪、丁丙诺啡+东莨菪碱+异丙嗪、东莨菪碱、异丙嗪、东莨菪碱+异丙嗪、吗啡、以及生理盐水等进行腹腔内注射,同时进行药物匹配CPP训练,共10d,比较各组大鼠训练前后以及训练后各组大鼠之间在药物训练侧(简称伴药侧)停留时间的差异,探索各处理因素的精神依赖性潜力及其差异.结果 注射吗啡、丁丙诺啡、丁丙诺啡+东莨菪碱、丁丙诺啡+异丙嗪、丁丙诺啡+东莨菪碱+异丙嗪等5组大鼠均形成了明显的CPP;组间比较发现丁丙诺啡+东莨菪碱+异丙嗪组大鼠训练前后在非自然偏爱侧停留时间增加(378.6±120.8)s,明显高于丁丙诺啡组(302.2±133.9)s,差异有显著性(F=62.9,P=0.03),但与吗啡组(419.8±146.4)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14.3,P=0.63).结论 丁丙诺啡、东莨菪碱与异丙嗪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而增加了丁丙诺啡的滥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观察和探讨伊曲康唑对甲癣(甲真菌病、俗称灰指甲)的作用和比较。伊曲康唑(斯皮仁诺、西安杨森生产)与酮康唑对照治疗比较,同对采取治疗前后疗效观察和安全性的评价,结果经伊曲康唑治疗后比酮康唑治疗后效果好,治疗后甲板逐渐恢复,表面光滑,有光泽,而且甲板生长快、疗程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丁丙诺啡、东莨菪碱与异丙嗪三药联合使用(简称“1+1”)对大鼠空间记忆的影响,探索这三种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16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9组,分别采用丁丙诺啡、丁丙诺啡+东莨菪碱、丁丙诺啡+异丙嗪、丁丙诺啡+东莨菪碱+异丙嗪、东莨菪碱、异丙嗪、东莨菪碱+异丙嗪、吗啡、以及生理盐水等进行腹腔内注射10天,10天后开始进行Morrris水迷宫训练,连续4天,每天5次,然后隐去平台,测定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等指标。结果:单独使用丁丙诺啡、东莨菪碱及异丙嗪对大鼠空间记忆损害轻或者不明显,而丁丙诺非与东莨菪碱或异丙嗪合用则加重空间记忆损害,三者联合使用对空间记忆损害最大。结论:丁丙诺啡单独使用对大鼠空间记忆损害轻微,而与东莨菪碱及异丙嗪合用则可能产生协同作用而加重对记忆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