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多年来 ,我们在借鉴医院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临床教学管理的特点 ,以提高带教质量为中心建立了以教学管理组织、抓带教老师培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体系为主要环节的一整套教学管理模式。1 强化管理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组织是提高带教质量的组织保证临床教学工作涉及到许多临床、医技等科室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管理体系 ,对临床教学工作统一协调管理。为此 ,本院建立了由分管院长领导的临床教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医疗护理部负责临床教学管理工作 ,包括对实习医生的接收、教学安排、组织…  相似文献   
22.
神经内分泌癌是由神经内分泌肿瘤恶变而来,多见于肺和腹腔器官,作者近期治疗1例极其罕见的颅内神经内分泌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颞肌下和颞肌外两种术式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42例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患者分为颞肌下修补组(n=21)和颞肌外修补组(n=21),均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进行修补,对比术后并发症、主观舒适度。结果颞肌外组手术时间[(108.46±10.13)/min]和术中出血量[(151.26±12.37)/ml】比颞肌下组手术时间[(129.75±8.42)/min]和术中出血量【(196.1±15.68)/m1]均明显减少(P〈0.05)。颞肌外组术后2周疼痛、嘴嚼受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颞肌下组(P〈0.01);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皮下积液、感染、颅内出血和钛网松动等。结论运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颞肌外修补法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早期主观舒适度好,远期无颞区塌陷现象,颅骨塑形满意度高,其效果优先于颞肌下修补法。  相似文献   
24.
颅咽管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传平  漆松涛 《广东医学》2004,25(4):474-476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CP)的治疗较为困难,目前采取的不同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取得相应的效果:手术具有全切除或减少肿瘤体积的优越性,放疗对部分患者也较敏感,但目前分歧仍较大。现结合近年的文献报道,将各种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分别进行探讨,以寻求CP治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中第五间隙(颈内动脉上间隙)在鞍区肿瘤切除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磁共振显示为大型鞍区肿瘤的患者在术中采取颈内动脉上间隙结合第I-IV间隙分离并切除肿瘤,并观察患者术后的症状变化及复查影像学结果。结果:颈内动脉分叉部位于外侧裂的内侧角。11例存在颈内动脉分叉部的穿通动脉(35.5%)。15例存在内侧豆纹动脉(占48.4%),16例内侧豆纹动脉缺如,此时形成的间隙面积为8mm2左右。25例存在大脑前动脉A1段的穿通动脉(占80.6%)。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6例。2例内囊前肢前下部有小片状脑梗塞。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清醒,无肢体活动障碍。30例术前视力下降者中,视力改善者23例,无明显改善者6例,较术前差者1例。一过性尿崩症16例,需长期药物替代治疗者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经翼点入路切除大型鞍区肿瘤时,可以采取颈内动脉上间隙作为手术操作径路,增加肿瘤的全切率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6.
复发颅咽管瘤再次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再手术时围手术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3例二次手术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生命体征、尿量、电解质、胃肠道出血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命体征较首次术后更为平稳,与首次术后相比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再次手术基本不出现胃肠道出血;再次手术尿崩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部分性尿崩症的发生率与首次术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再次手术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明显减少,高钠血症的发生率与首次术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咽管瘤再次手术围手术期的下丘脑反应较首次术后轻。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氩氦冷冻治疗9L/Fischer344大鼠脑胶质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Fischer344大鼠胶质瘤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手术组、氩氦冷冻组,每组10只.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及生存期.结果 空白对照组、手术组和氩氦冷冻组大鼠生存时间分别为(78.5±1.1)d、(171.0±10.8)d和(252.8±5.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氩氦冷冻组肿瘤体积呈逐渐缩小趋势.结论 氩氦冷冻是治疗胶质瘤有效方法,推测可能与瘤细胞破裂,抗原暴露,而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的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氩氦冷冻治疗9L/Fischer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病理改变. 方法 种植9L胶质瘤细胞于30只Fischer344大鼠鼠背建立9L/Fischer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生长,不进行任何处理)和氩氦冷冻组(给予氩氦冷冻治疗).接种后30d取出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应用HE染色、电镜下观察冷冻消融的肿瘤组织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蛋白表达. 结果 (1)光镜下空白对照组肿瘤细胞巢状排列紧密,肿瘤无包膜,瘤周小血管扩张,可见肿瘤细胞沿小血管浸润生长;瘤内新生血管丰富,瘤内常见出血、凝固性坏死灶.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核大深染、多核,异型性高.肿瘤细胞GFAP、S-100染色阴性,肿瘤细胞间胶质网可见阳性染色.(2)氩氦冷冻组HE染色显示冷冻中央区呈均匀性凝固性坏死,边缘区的炎性反应带主要为一些细胞碎片及大量的红、白细胞浸润:微血管内也发现大量的红细胞、血小板集合和血栓形成,并可见灶性出血.电镜显示冷冻区中央、边缘区组织细胞全部坏死或凋亡. 结论 氩氦刀可能是治疗胶质瘤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面骨解剖特殊,结构复杂,骨质厚薄不一,窦腔与管道林立,当受外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在治疗上要求较高,不仅要恢复原有的解剖形态,还要重建咬牙台功能,给治疗增加了不少难度。现将我们自1986年~1996年以来共收治的颌面骨骨折病人84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囊肿型脑转移瘤全脑放射加囊内放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转移瘤(brainmetastases,BM)在颅内肿瘤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癌症死亡病人尸检BM发现率10%~15%,BM的2/3为多发,囊肿型BM占总数的16%[1]。我们自1994年采用一次性60钴全脑放疗加多次脑立体定向32P囊内放疗方法治疗囊肿型脑转移瘤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28~70岁,平均54岁。BM单发9例,多发12例,共42个病灶,其中2例2个病灶是在治疗 广州海军421医院神经外科(510318)过程中发现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囊性变。BM位于额叶16个,颞叶11个,顶叶8个,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