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11.
目的:观察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肺内分流率(Qs/Qt)的变化。方法:用2100型肺功能仪作为减压装置,让患者吸入纯氧20min后,使用血气分析仪进行吸氧前后血气分析,并计算Qs/Qt值。结果:31例患者中,仅2例Qs/Qt正常,29例均增高。并以Qs/Qt为应变量,PaO2、PaCO2及SaO2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得出方程式。结论:低氧血症患者测定Qs/Qt,结合不同病因,有利于参估和选择合理的给氧方式,包括吸氧浓度。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与临床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9例已确诊的IPF患者进行呼吸困难程度调查、拍摄常规胸片、检查血气及运动肺功能后得出临床影像生理(CRP)评分,根据CRP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分组、高分组,与健康对照组同时测定血清PCⅢ和LN水平,并对各组PCⅢ、LN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CRP评分与PCⅢ测量值作等级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s′=0.723 8(P<0.01),呈正相关关系。低分组与对照组血清PCⅢ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 3),高分组与对照组、低分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CRP评分与LN测量值作等级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s′=0.622 7(P<0.05),呈正相关关系。血清LN水平低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组与低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CRP评分系统可评估IPF患者病情程度,血清PCⅢ及LN水平可作为评价肺间质病变活动性的重要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以及对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OL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发生的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围术期存活2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等。结论: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呼吸“泵”衰竭是低氧血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氧疗和机械通气是治疗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26例重症COPD呼吸衰竭包括昏迷患,在通气第1-2d选择两种不同的面罩、呼吸机先后进行无创通气。结果 24例依从性良好并完成NIPPV。普通面罩、(ZS-MS-A)硅胶面膜面罩、Bi-PAP呼吸机、PB840呼吸机依从性良好例数分别为9、24、15及24人次。结论 选择合适的适应证、面罩的特性、呼吸机的性能、技术因素及严密的监护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从1978年~1985年6月止,我科收住的肺心病人中有241例作了痰培养,其菌种变化趋势是:致病菌逐年上升,其中以G~-杆菌性致病菌上升更为明显,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逐年下降。并分析了G~-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强调了足够的药物剂量和疗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二种对比的方法,即常规心电图检出法及连续心电图监护法,检出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5%及80%。并分析了肺心病心律失常的规律及原因。1.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均有,以各种房性心律失常为多(占75.8%)。2.心律失常呈一过性,间歇性,昼夜变化性。3.心律失常发生原因主要与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有关,其次与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肺心病并发症伴发症、心功能不全、支扩剂应用及严重感染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无创正压通气 (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 (简称呼衰 )已取得肯定疗效 ,治疗成功率为80 %~ 85 % [1] ,但用于严重呼衰的疗效尚存在较大的争议[1 4] 。我们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MICU)中应用NIPPV治疗严重呼衰 ,旨在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对象与方法 2 0 0 1年 9月~ 2 0 0 3年 3月有 4 4例COPD引起的呼衰患者纳入研究对象 ,肾功能基本正常 ,我们根据pH值 <7 30判定为严重呼衰 ,pH值≥ 7 30判定为轻度呼衰(本医院标准 )。严重呼衰组 (A组 ) 2 3例 ,男 15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6 7± 8)岁 ,合并肺性脑病昏… 相似文献
18.
19.
心室前向电力增大,近年来国内外均甚重视,因为这涉及左室内传导系统,即中隔支传导阻滞的问题和与一些常见的心电向量现象,例如:右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A型预激综合征、正后壁心肌梗塞、正常变异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中隔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多采用Nakaya等于1978年提出的,这标准是用统计学方法求得的,是人为的,称“任意标准”(arbitrary criterion),与实际情况是否完全相符,还须从各个方面加以检验。关于中隔支阻滞的本质、名称和诊断均有不少争论,其心电向量图的确切图形也无详细描述。研究心室内传导阻滞的本质和制订其诊断标准,观察阻滞前后的心电向量改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Rosenbaum等树立左束支多分支传导阻滞的概念,就是通过这种观察而得出的。Piccolo等对心室前向传导阻滞的观察,通过右房调搏形成前向电力增大,对比其前后的变化,而提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COPD呼吸衰竭仍存在不少问题 ,作者对治疗的机制、策略与方法及如何提高耐受性和依从性等方面进行文献复习 ,旨在合理、规范化应用NPPV ,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