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5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先心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同种自体心包单向活瓣(3mm)补片,对20例CHD合并PH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5例肺动脉压力下降明显,未出现活瓣补片分流;15例术后72h内出现分流,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19例康复出院。结论:对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行手术修补,允许右向左,阻止左向右分流,术后右心压力高于左心者右心血流可通过单向活瓣补片活瓣孔分流到左心系统,为右心起到减压作用。同时以可以耐受的体循环血氧饱和度降低为代价增加左心系血容量,保证左心排出量,有利于保持体肺循环相对平衡,使患者度过术后危险期,减少围术期死亡。  相似文献   
62.
输尿管软镜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8月以来,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应用钬激光在输尿管软镜下粉碎肾盂肾盏结石42例,并同时对其中10例肾盂肾盏结石合并肾黏膜病变(如肾盂肾盏黏膜息肉、黏膜出血灶)的患者进行钬激光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3.
观察异丙酚和二氧化碳气腹 (CO2 )对血压、心率、气道压和血浆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心肺功能正常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病人 2 0例 ,用异丙酚 2 .0mg/kg ,芬太尼 4ug/kg ,潘库溴胺0 .0 8mg/kg和琥珀胆碱 1.5mg/kg麻醉诱导 ,以微量泵匀速输注异丙酚 7mg·kg/h维持麻醉 ,记录诱导前、插管后 8min ,CO2 气腹后 2 0min和放气后 2 0min时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和气道压 ,同时测定血浆NO的变化。结果和结论 :异丙酚和CO2 气腹对MAP、HR及血浆NO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CO2 气腹致气道压升高 (P <0 .0 5 )。异丙酚可能具有一定的NO系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昂丹司琼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高灵敏度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昂丹司琼含量.方法大鼠血浆样本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采用Waters Atlantis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奈韦拉平为内标,流动相为乙腈:0.002μL/m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用磷酸调pH到3.3)=30:70,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10nm.结果血浆中昂丹司琼2~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批间精密度分别〈5.1%和7.7%,昂丹司琼提取回收率为90.4%~94.1%.结论 HPLC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昂丹司琼血浆浓渡的测定及其药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评价含2B亚基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2B)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突触长时程增强(LTP)易化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重180~230 g,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Ro25-6981组(SR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神经病理性痛+Ro25-6981组(NR组).采用结扎L4,5左侧脊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模型制备后7、14和21 d时观察大鼠痛行为学及足部形态;于模型制备前(基础状态)、制备后7,14和21 d时测定痛阈;于最后一次痛阈测定结束后3 d记录海马CAI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以高频刺激(HFS)诱发LTP,SR组和NR组于HFS前20 min经侧脑室输注Ro25-6981(NR2B特异性阻断剂)6 μl(2.3 μg),速率1μl/min.LTP为HFS后EPSP峰值较基础值增大10%以上且维持时间≥10 min,并行LTP分级,以评价其程度.结果 与S组和SR组比较,NP组和NR组各时点痛阈降低,NP组LTP程度升高(P<0.05),NR组LTP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组LTP程度组低于NP组(P<0.05).结论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突触LTP的易化可能与NR2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对大鼠海马CA1区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5只,体重190~220 g,随机分为7组(n=5),单刺激下4组:对照组(C_1组)、荷包牡丹碱组(B_1组)、咪达唑仑组(M_1组)和荷包牡丹碱+咪达唑仑组(BM组);配对刺激下3组:对照组(C_2组)、荷包牡丹碱组(B_2组)和咪达唑仑组(M_2组).单刺激条件:刺激方波波宽0.1 ms、频率0.033 Hz,配对刺激条件:刺激方波波宽0.1 ms、频率0.033 Hz,两个配对刺激间隔30 ms,刺激强度为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峰值刺激强度的50%.C_(1,2)组和M_(1,2)组记录EPSP幅值的基础值,随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ml/kg和咪达唑仑3 mg/kg;B_(1,2)组和BM组记录EPSP幅值的基础值,随后腹腔注射荷包牡丹碱2 mg/kg,20 min后BM组腹腔注射咪达唑仑3 mg,/kg.各组给药结束后再记录60 min,每10 min为一时段.单刺激下计算各时间段EPSP幅值与基础值的比值即相对幅值,配对刺激下记录两个配对刺激下的EPSP幅值(分别为E_1和E_2),计算E_2/E_1.结果 与C_1组比较,M_1组EPSP相对幅值降低(P<0.05或0.01),B_1组和B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_2组比较,B_2组E_2及E_2/E_1升高(P<0.05),E_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_2组E_1、E_2及E_2/E1_均降低(P<0.05);与B_2组比较,M_2组E_1、E_2及E_2/E_1均降低(P<0.05).结论 咪达唑仑可抑制大鼠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传递,呈可逆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强γ-氨基丁酸(GABA)能性突触前抑制性回路的兴奋性有关,而非直接影响GABA_A受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钬激光腔内治疗膀胱肿瘤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对150例膀胱肿瘤患者,其中58例广泛多发性原位膀胱肿瘤及16例(T2期13例,T3期3例)要求保留膀胱的膀胱癌患者施行经尿道钬激光肿瘤切除术。对随访发现复发者,再次或多次行钬激光腔内治疗。结果150例患者成功实施钬激光切除肿瘤183台次。术后并发症有膀胱出血(12例)、创面延迟愈合(8例)。术后随访2~3a,1a内复发18例,死亡3例,2a生存率为96%。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生活基本自理,具备正常社会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自我评价良好。结论钬激光手术治疗膀胱肿瘤微创安全,效果良好,保留膀胱钬激光腔内治疗膀胱癌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甚微,符合循证医学原则,须严格把握肿瘤性质及分期分级等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8.
丙泊酚对中枢兴奋性突触传递的抑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泊酚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作用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现就从突触水平上综述丙泊酚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突触传递的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体重190~240 g,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采用结扎左侧L4,5脊神经的方法 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对照组不制备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左侧L4,5脊神经.于模型制备后7、14和21 d时观察大鼠痛行为学及足部形态;于模型制备前(基础状态)、制备后7、14和21 d时测定痛阈;于最后一次痛阈测定结束后3 d时记录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以高频刺激(HFS)诱发LTP,LTP为HFS后EPSP峰值较基础值增大10%以上且维持时间≥60 min,行LTP分级,以评价其程度.结果 NP组模型制备后痛阈低于基础值及C组和S组,LTP程度高于C组和S组(P<0.05).结论 神经损伤可易化大鼠海马CA1区突触LTP,提示神经病理性痛可能与海马突触LTP的易化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期间,体位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组60例,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术中取反向特伦伯格氏卧位;B组为女性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30例,术中取特伦伯格式卧位,监测气腹前、气腹后体位改变前、后15 min、30 min及术毕气管导管拔出后10 min时的MAP、HR、SpO2、Comp(肺胸顺应性)、Raw(气道阻力)、Ppeak(气道峰压)、PETCO2.结果:气腹及体位后两组患者HR、MAP、Ppeak、Paw、PETCO2明显升高,Comp降低,组内分别与气腹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气腹后A组Paw、Ppeak、PETCO2明显高于B组,Comp低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拔管后B组患者HR、MAP明显高于A组.结论:气腹与体位均使患者循环动力学发生改变,通气功能下降,其中以特伦伯格氏卧位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