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无结扎外科技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病例6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无结扎组和传统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疗效和外周血免疫功能变化。结果全部两组病例手术顺利,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无结扎组与传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2.67±17.05)、(93.80±14.55)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5.50±24.05)、(93.50±35.51)mL,术后平均引流量分别为(136.17±66.13)、(228.77±101.63)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结扎组与传统组清扫淋巴结个数分别为(19.16±9.12)、(20.13±7.43)个,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90±0.68)、(4.00±0.73)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87±1.33)、(11.40±1.87)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无结扎组患者血球蛋白水平[(23.88±3.63)、(28.82±4.44)g/L]较传统组[(21.84±3.96)、(25.44±4.23)g/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两组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淋巴细胞计数、总蛋白、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结扎外科技术实施胃癌根治术可避免血管夹、缝线等异物体内存留,与传统胃癌根治术比较可达到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少、手术创伤小、免疫功能损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92.
黄顺荣  秦千子  麦威 《微创医学》2002,21(2):150-151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运用吻合器痔切除术对10例Ⅲ、Ⅳ度环状脱垂内痔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0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4天,病人疼痛感较轻,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疗效满意.结论吻合器痔切除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术后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朱琏抑制Ⅱ型针法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伴失眠的疗效。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组给予朱琏抑制Ⅱ型针法针刺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医证候积分表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均降低,治疗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多梦易醒、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倦怠乏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9.19%)高于对照组(68.42%)(P<0.05)。结论 朱琏抑制Ⅱ型针法可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总结在B超的实时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肠外瘘腹腔脓肿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8月至2007年12月来采用B超引导经皮引流术治疗62例肠外瘘腹腔脓肿患者。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治疗腹腔脓肿成功率87.1%。结论在B超的实时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对患者全身影响小、可重复操作、对于高龄、危重的患者还可在床边进行等优点,是治疗肠外瘘腹腔脓肿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脊髓伤方促进脊髓型颈椎病(CSM)气虚血瘀证术后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符合要求的CSM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以术后常规以及术后常规西药综合基础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脊髓伤方水煎剂,早晚2次分服用,1剂/d, 1周/疗程,共服用8个疗程。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气虚血瘀证评分;记录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 d时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气虚血瘀证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7 d时血清ALB、CRP、PCT、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累计发生率为8...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B超、气钡双对比造影、结肠镜、螺旋CT扫描等四种检查资料,统计四种影像学检查的病灶发现率、肠癌诊断符合率、肿瘤部位检查符合率、淋巴结转移检出率. 结果B超、气钡双对比造影、结肠镜、螺旋CT扫描对病灶的发现率分别为64.5%、92.6%、94.1%、88.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6%、83.6%、89.6%、80.2%,B超与另三种检查比较,病灶发现率、肠癌诊断符合率有显著性差异;肿瘤部位检查符合率四种检查无差异;B超和螺旋CT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B超适用于有实质性脏器转移的检查;气钡双对比造影能准确判断肿瘤部位;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螺旋CT检查可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和转移情况,为临床确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7.
钟晓刚  殷舞  黄顺荣  麦威  李雷  徐胜  韦斌  刘斐 《广东医学》2013,34(17):2620-2622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恶性转化过程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子表达谱的改变。方法采用表达谱PCR芯片技术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分析其在结肠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大肠腺瘤恶性转化中发生多位点基因mRNA表达改变,以3条子通路PI3K亚基P85与细胞迁徙调节因子、AKT/PI3K家族及调节因子、mTOR信号途径多基因表达改变为主。其中结肠癌变过程c-FOS和PTEN可能为PI3K/AKT/mTOR通路中关键基因改变,在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子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基因表达谱异常,该通路关键基因可望成为临床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10~2008—11251例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例资料,对比分析各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和并发症及其经济价值。结果腹腔镜和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开放式为60.5±15.4min,TEP手术为80.2±25.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TEP为3.5±2.4d,P〈0.05);术后恢复工作时间腹腔镜组(TEP为14.0±4.8d,P〈0.05);医疗费用腹腔镜组(TEP为6506±325元,IPOM+内环口结扎术为15733±2739元,P〈0.05);两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并发症为10%~21%,P〉0.05),但IPOM+内环口结扎术组出现了4例严重并发症(肠瘘、长期腹股沟痛、长期腹股沟积液、死亡);两类手术复发率相近(复发率为1.1%-3.4%,P〉0.05)。结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最常用腹股沟疝修补术式,尤其适合巨大疝。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疼痛少、切口小、住院时间短、恢复时间早等优点;TEP适合年轻病人的腹股沟直疝;TAPP适合开放式修补术后复发疝;IPOM+内环口结扎术费用高并且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索骨科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循证医学临床思维模式.方法:40名骨外科临床实习硕士研究生,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循证教学组,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指导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通过成绩考核及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临床病例分析能力考核中循证教学组成绩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观念,提高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腹腔镜诊治策略,最大限度避免并发症和复发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克罗恩病在腹腔镜下进行诊治策略。结果 12例均在腹腔镜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前确诊5例(41.7%),经腹腔镜探查术后明确为克罗恩病7例(58.3%),手术平均时间为(180.0±42.1)min,术中平均失血为(201.1±5.4)mL,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2.1±4.5)d,切口感染2例(16.67%),吻合口瘘1例(8.33%),术后随访6个月~6年,4例复发,复发率(33.3%),再手术1例,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结论克罗恩病的腹腔镜诊治要有整体治疗的策略,需结合患者全身状况和临床病期把握手术指征、时机与术式选择,才能有效地避免并发症和复发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体现微创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