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黄坚  莫家全  麦伟良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79+81-79,81
目的:总结喉癌切除手术施行麻醉的最佳方法。方法:对本院施行全喉切除术或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的50例喉癌患者的麻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麻醉插管后2min、换管时、换管后的SBP、DBP和HR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睁眼时和麻醉前的SBP、DB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插管和换管时即刻的呼气末二氧化碳较之前都有一定程度升高,但不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结论:50例喉癌手术患者麻醉效果良好,气管切开插管和术毕更换气管导管能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无不良反应发生,手术操作容易。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对比麻醉医师经验用药、改良OAA/S镇静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3种方法在全麻诱导时对丙泊酚的用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BIS在指导全麻镇静深度判定方面的价值。方法90例受试者(ASAⅠ~Ⅱ)被随机分入组1(临床经验判定组)、组2(改良OAA/S评分判定组)和组3(BIS值判定组),每组30例。各组受试者均接受咪达唑仑2mg,芬太尼2~5μg/kg,维库溴铵0.1mg/kg的全麻诱导,同时均以20mg/(kg.h)持续恒速输注丙泊酚。组1根据麻醉医师经验判定丙泊酚输注终点;组2根据改良OAA/S评分,以言语反射消失作为丙泊酚输注终点;组3根据脑电双频指数,以BIS值下降到50作为丙泊酚输注终点。达终点时,分别记录各组丙泊酚诱导总量及插管即刻受试者的BIS值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各组受试者在插管时均未出现麻醉过浅的临床表现。插管即刻各组的BIS值和收缩压均有下降。组1、组2、组3的丙泊酚诱导总量分别为(149.7±10.8)mg、(112.8±10.2)mg、(91.3±11.4)mg,与组1相比,组2、组3的丙泊酚用量分别节省了33%、47%。结论在全麻诱导中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可以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避免了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使全麻诱导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