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18例。结果 18例术后均获随访5-36个月,平均20个月。X线片显示踝关节及距下关节获得骨融合,未见神经血管损伤、感染、骨不连、骨质及内固定物外露等并发症。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45(40-53)分提高到术后的76(70~89)分。结论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是临床治疗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能有效缓解踝与后足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一种股骨头坏死姑息性治疗的方法。方法:有滑膜切除、股骨头坏死区减压、旋股外动脉升支植骨块于股骨头颈交界处植入。结果:本组共16例,临床治疗效果优:11例,良:3例,有效:2例。结论:①旋股外动脉的升支绕股骨颈前方行走,参与股骨颈基部的动脉环,距离髋关节囊位置近,血供肯定。②取旋股外动脉升支作移植骨的血运来源具有解剖方便,血管蒂较长,用Smith-petersen切口手术减压、植骨在一个切口,一次完成等优点。③对于年轻的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尽可能选择修复股骨头--姑息性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估个体化手术方案对于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引起的柔韧性高弓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足踝外科2013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HMSN柔韧性高弓内翻足患者共17例(26足)的临床资料,患足均采用个体化的软组织手术(松解、延长、转位)与截骨手术(后足、中足和跖骨的截骨术)治疗。测量所有患足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跟骨第1跖骨角(Hibb′s角)、距骨第1跖骨角(Meary′s角)与跟骨内外翻角(CVA角)的变化情况,评估术前与末次随访的Maryland评分,采用李克特量表评价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3~26(17.2±3.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足的Pitch角、Hibb′s角、Meary′s角、CVA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Maryland评分较术前[(88.7±8.2)分vs(67.1±7.9)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李克特量表评价非常满意10例(58.8%),满意5例(29.4%),一般2例(11.7%),主观满意率88.2%。结论对于HMSN引起的柔韧性高弓内翻足,及早的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大多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一种诊断分析方法,以便提高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方法 根据接诊的100余例临床观察和60例患者的术中印证,参考功能解剖和有关臂丛神经的定位诊断方法的文献,提出逆向思维的分析性诊断,并提供手术入路位置及范围。结果 通过手术病例的术中印证,本分析法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有较高的准确度,具有指导临床诊断及手术人路选择的作用。结论 本方法是在临床检查所获资料的基础上,采取逆行推理、分析、归纳、总结获得诊断,从而选择手术人路。本法简单有效、准确可靠、利于掌握。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体外发散式冲击波与局部皮质类固醇(CS)药物注射治疗慢性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西安红会医院足踝外科门诊治疗的80例慢性跖筋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在足底区进行CS局部封闭注射治疗的40例为封闭组,以在足底区和同侧小腿三头肌进行冲击波治疗的40例为冲击波组,比较两组满意度、VAS及Maryland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1、3、6个月时VAS及Maryland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1个月时封闭组VAS及Maryland评分优于冲击波组,但治疗6个月时冲击波组VAS及Maryland评分优于封闭组(P<0.05)。冲击波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及Maryland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渐改善,除治疗后6个月与3个月比较外,其他时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封闭组从治疗1个月后逐渐出现恶化趋势,且治疗6个月时VAS及Maryland评分均较1个月时出现反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冲击波组满意度调查优于封闭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跖筋膜炎...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距下关节脱位的损伤发生机制与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7-06采用内踝或外踝截骨手术治疗的23例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距下关节脱位。术前予以跟骨牵引,进行冷敷、消肿对症治疗,待肿胀消退后选择内外侧双切口手术治疗。12例合并内踝骨折术中无需内踝截骨,8例术中进行内踝截骨,3例术中进行外踝截骨。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3(8~51)个月。3例术后4个月时出现距骨体密度轻度增高,行CT三维重建检查未见明确骨坏死。1例出现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1.3(9~15)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平均0.6(0~3)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88.2(76~100)分。结论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距下关节脱位需早期手术治疗,术前应进行CT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特征,制定合理的截骨方案;术中解剖复位骨折脱位,加压坚强内固定,保护距骨体部血运,尽可能降低术后距骨缺血性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中足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中足骨折脱位致创伤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 1年10月采用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中足损伤后成人创伤性平足症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2~57岁,平均38.4岁;左足8例,右足7例.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足部力线改变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功能预后. 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3个月(12 ~3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距骨-第1跖骨角(14.7°±3.7°)、距骨-第2跖骨角(18.9°±2.9°)、距骨-跖骨角(3.4°±1.2°)较术前(26.1°±8.9°、28.6°±12.7°、10.7°±6.7°)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距骨-跟骨角(24.6°±4.3°)较术前(21.3°±4.7°)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81.5±6.3)分]、VAS评分[(2.6±0.9)分]较术前[(30.5±14.9)分、(5.7±0.9)]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足融合术可以明显改善创伤性平足症患者的足部力线和外形,稳定足弓,且可较好地缓解临床症状.但多数患者仍无法完全恢复伤前活动能力,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中足骨折脱位仍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