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距下关节脱位的损伤发生机制与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7-06采用内踝或外踝截骨手术治疗的23例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距下关节脱位。术前予以跟骨牵引,进行冷敷、消肿对症治疗,待肿胀消退后选择内外侧双切口手术治疗。12例合并内踝骨折术中无需内踝截骨,8例术中进行内踝截骨,3例术中进行外踝截骨。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3(8~51)个月。3例术后4个月时出现距骨体密度轻度增高,行CT三维重建检查未见明确骨坏死。1例出现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1.3(9~15)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平均0.6(0~3)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88.2(76~100)分。结论距骨体骨折并踝关节、距下关节脱位需早期手术治疗,术前应进行CT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特征,制定合理的截骨方案;术中解剖复位骨折脱位,加压坚强内固定,保护距骨体部血运,尽可能降低术后距骨缺血性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中足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中足骨折脱位致创伤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 1年10月采用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中足损伤后成人创伤性平足症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2~57岁,平均38.4岁;左足8例,右足7例.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足部力线改变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功能预后. 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3个月(12 ~3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距骨-第1跖骨角(14.7°±3.7°)、距骨-第2跖骨角(18.9°±2.9°)、距骨-跖骨角(3.4°±1.2°)较术前(26.1°±8.9°、28.6°±12.7°、10.7°±6.7°)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距骨-跟骨角(24.6°±4.3°)较术前(21.3°±4.7°)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81.5±6.3)分]、VAS评分[(2.6±0.9)分]较术前[(30.5±14.9)分、(5.7±0.9)]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足融合术可以明显改善创伤性平足症患者的足部力线和外形,稳定足弓,且可较好地缓解临床症状.但多数患者仍无法完全恢复伤前活动能力,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中足骨折脱位仍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18例。结果 18例术后均获随访5-36个月,平均20个月。X线片显示踝关节及距下关节获得骨融合,未见神经血管损伤、感染、骨不连、骨质及内固定物外露等并发症。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45(40-53)分提高到术后的76(70~89)分。结论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是临床治疗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能有效缓解踝与后足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4.
背景: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治疗方案目前尚存争议,微创治疗因为切口相关并发症较少而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而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比较性研究较少。目的:比较应用跟腱龙(Achillon)跟腱吻合器与Krachow法跟腱端端吻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146例,其中37例应用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为微创手术组,男26例,女11例,年龄19~64岁,平均41.6岁;53例应用Krachow法跟腱端端吻合术治疗,为传统手术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21~67岁,平均43.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踝关节活动度、单足提踵试验结果及整体满意率,并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微创手术组37例和传统手术组53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57个月,平均32.9个月。微创手术组的再断裂率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4%vs.1.9%,P=0.38);传统手术组的伤口延迟愈合率显著高于微创手术组(17.6%vs.0%,P〈0.01)。两组患者的单足提踵试验阳性率(16.2%vs.11.3%)、踝关节活动度减小率(18.9%vs.17.0%)、整体满意率(83.8%vs.71.7%)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的各项指标和总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跟腱断裂可有效降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且未增加跟腱再断裂率,跟腱功能与Krachow法跟腱端端吻合术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65.
肿瘤相关物质群(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原名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广谱恶性肿瘤抗原标志物。目前认为它主要是恶性肿瘤细胞分泌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类物质,以促进肿瘤细胞自身的增殖和毛细血管的增生。应用于实体瘤的检测中,阳性率极高,有报道达90%以上,特异性达96.6%。为评价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TS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我们2003年2月-2006年5月对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TSGF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我们应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足(DF)18例,收到理想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DF患者36例,均为Ⅱ型糖尿病,依据"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进行分级,随机分为PGE1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48~72岁,糖尿病病史5~20年;对照组:18例,男9例,女9例,年龄45~70岁,糖尿病病史8~23年.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调查分析体育学院学生踝关节扭伤的流行情况、风险因素与早期治疗情况,以期获得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对西安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展开研究,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552名(1 104侧踝关节)在校体育学院学生,其中男309名,女243名;年龄16~24(20.9±3.7)岁。记录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数据。通过自制踝关节扭伤调查问卷表评估体育学院学生急性和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患病率与发生率,首次扭伤后治疗方案(冷敷、石膏或支具制动和药物)、目前行走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评分问卷(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和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通过踝关节外侧韧带超声检查评估踝关节不稳运动员外侧韧带损伤情况。结果:至少有1次踝关节扭伤的急性踝关节扭伤(acute ankle sprain,AAS)的患病率为96.20%(531/552),AAS的发生率为59.96%(...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一种诊断分析方法,以便提高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方法 根据接诊的100余例临床观察和60例患者的术中印证,参考功能解剖和有关臂丛神经的定位诊断方法的文献,提出逆向思维的分析性诊断,并提供手术入路位置及范围。结果 通过手术病例的术中印证,本分析法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有较高的准确度,具有指导临床诊断及手术人路选择的作用。结论 本方法是在临床检查所获资料的基础上,采取逆行推理、分析、归纳、总结获得诊断,从而选择手术人路。本法简单有效、准确可靠、利于掌握。  相似文献   
69.
目的:总结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9年3月至7月,我科共有9例Lisfranc骨折脱位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平均年龄33.5岁,损伤按Quenu—Kuss分型,A型(同向移位)5例,B型(部分移位)3例,C型(分裂移位)1例。采用1~2个足背纵行直切口。内固定材料包括克氏针和螺钉。结果:9例随访感染1例,1例发生创伤后关节炎,无1例克氏针松动。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评分标准对患足术后的功能进行评定。9例患者:好7例,较好1例,差1例。结论:切开复位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0.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及前路内固定治疗多椎体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5月~2008年5月收治多椎体脊柱结核(≥3个椎体,包括跳跃性病灶)患者41例,病灶分布为C4~S1,颈椎2例,胸椎14例,胸腰段19例,腰椎4例,腰骶椎2例。伴截瘫者7例,Frankel分级C级4例,B级2例,A级1例。伴后凸成角21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10年,平均67个月。7例截瘫患者术后1年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恢复。后凸畸形术前平均Cobb角23.5°,术后平均11.5°,末次随访时平均丢失3.8°。内固定松动1例,伤口及植骨延迟愈合2例。所有患者均骨性融合,结核无复发。结论: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