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背景:单切口与双切口长屈肌腱(FHL)转位术可用于治疗跟腱大段缺损,但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有待分析。目的:探讨单切口与双切口FHL转位术治疗KuwadaⅣ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KuwadaⅣ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28例(28足)。13例进行双切口FHL转位术治疗的作为双切口组,15例进行单切口FHL转位术治疗的作为单切口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与末次随访的组内和两组间AOFAS-AH评分、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与ATRS评分。结果:单切口组的手术时间为25~70 min,平均(56±12)min,明显短于双切口组的65~105 min,平均(86±11)min(P<0.05)。两组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34个月,平均(16.6±6.2)个月。两组末次随访的疼痛、功能、总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前和末次随访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Amer-Lindholm疗效评价:双切口组优8例,良5例;单切口组优12例,良3例,两组优良率均为100%。ATRS评分:两组末次随访的ATR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前和末次随访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侧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切口组中5例出现足底内侧神经损伤,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结论:采用单切口与双切口FHL转位术治疗KuwadaⅣ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均可满意的短期疗效,单切口FHL转位术更为简单、合理、安全,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2.
跖筋膜炎是引起成人慢性足跟痛的最常见病因,临床漏诊率、误诊率较高,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确定,辅以影像学检查.目前治疗方案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对跖筋膜炎的临床诊断及最新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在氟比洛芬巴布膏镇痛下拉伸锻炼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自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本院骨科门诊的足底筋膜炎患者,共38例(42足)纳入研究,其中男性患者23例(26足),平均年龄(45.6±6.2)岁;女性患者15例(16足),平均年龄(39.7±6.3)岁。所有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氟比洛芬巴布膏镇痛下拉伸锻炼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完成后评估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踝关节活动度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应用VAS量表评分评估38例(42足)患者的关节疼痛,测量37例(40足)踝关节活动度。所有患者治疗后1月、2月和3月时的平均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完成后3月时,37例踝关节平均背伸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例(2足)疼痛缓解不明显,予以皮质类固醇注射及下肢拉伸治疗后疼痛部分缓解。结论氟比洛芬巴布膏镇痛下拉伸锻炼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更明显,但疗效能否长期维持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评价Cotton截骨治疗伴有舟楔关节下沉的成年获得性平足畸形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舟楔关节下沉平足畸形患者16例(25足),男10例(16足),女6例(9足);年龄20~56岁,平均(38±8.2)岁。所有患足均进行了Cotton截骨及其他手术治疗,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统计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Maryland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且在末次随访时调查患者满意度;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拍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统计正位X线片中距骨第1跖骨角(talar-first metatarsal angle,T1MT)、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TN)和侧位X线片中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3±3.2)个月。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截骨不愈合等情况。末次随访时平均AOFAS评分和Maryland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平均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调查患者满意度:很满意10(62.50%),满意4(25.00%),一般2(12.50%);末次随访时患者负重正位X线片中T1MT角、TN角和Meary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Cotton截骨治疗伴有舟楔关节下沉的成年获得性平足畸形短期疗效显著,纠正舟楔关节下沉效果明显,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刘诚  王军伟  康汇  鹿军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46-1347
目的:评估交锁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透视下手法复位,有限切口,交锁Gamma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1.3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4.31个月。术后切口均无感染、无内固定断裂、无髋内翻发生,无1例死亡。根据项良碧等疗效评定标准:优25例,良7例。结论:透视下手法复位,有限切口,交锁Gamma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6.
跖跗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跖跗关节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9年3月至7月,9例跖跗关节损伤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0~47岁,平均33.5 岁。损伤按Quenu-Kuss分型:A型5例,B型3例,C型1例。采用1~2个足背纵行直切口,克氏针和空心螺钉内固定。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评分标准对患足的功能进行评定。结果: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感染1例,1例发生创伤后关节炎,无克氏针松动。AOFAS总评分由术前的(15.5±4.2)分提高到术后的(92.0±5.2)分(t=-45.95,P<0.01);9例患者中,好7例,较好1例,差1例。结论:切开复位治疗跖跗关节损伤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7.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6年4月~2000年8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56例,随访46例,观察术后和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纠正、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骨性融合率60%;12~18个月时90%融合;2年时100%融合。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19°、10°及9°,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11例伴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100%。并发症有继发结核性胸膜炎1例,相邻节段继发结核1例,均经抗结核化疗治愈。结论:脊柱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能矫正后凸成角畸形、预防畸形复发、术后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与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根据病例选择最终纳入42例跟腱止点腱病患者,分为PRP组(20例28足)与冲击波组(22例29足)。PRP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7.00(28.00,50.75)岁;病程7.00(6.00,7.00)个月;予患侧跟腱止点区域进行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冲击波组男16例,女6例;年龄42.00(35.75,47.25)岁;病程7.00(6.00,8.00)个月;予患侧跟腱止点区及小腿三头肌区域进行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维多利亚体育研究中心跟腱问卷表(Victorian Institute of Sport Assessment-Achilles,VISA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治疗1、3、6个月后VAS及VISA-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RP组治疗6个月后VAS及VISA-A评...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在不加重损伤Ⅱ区屈肌腱鞘管的前提下对Ⅱ区屈肌腱鞘管切割伤的早期显微无创修复。方法 对 9例 13指Ⅱ区屈肌腱 3周以内的切割性损伤予以不切开Ⅱ区屈肌腱鞘管侧壁而进行早期显微无创修复并辅以早期Kleinert法功能训练。结果 经 6个月随访 7例 10指TAM评分 :优良 6例 9指 ,可 1指。失访 2例 3指。治疗优良率 90 %。结论 在保护鞘管下无创、显微修复Ⅱ区屈肌腱并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低切迹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Danis-Weber B型腓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8例Weber B型腓骨骨折采用低切迹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37例获得随访7~26个月,平均13.3个月,无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及腓骨肌腱炎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89.3分。结论低切迹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Weber B型腓骨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