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6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7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90篇 |
口腔科学 | 55篇 |
临床医学 | 402篇 |
内科学 | 96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18篇 |
特种医学 | 253篇 |
外科学 | 88篇 |
综合类 | 479篇 |
预防医学 | 224篇 |
眼科学 | 45篇 |
药学 | 151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163篇 |
肿瘤学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108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106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 分析翼腭窝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组织学证实的翼腭窝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12例神经鞘瘤均为单侧发病,病变以翼腭窝为中心生长并向其通道及周围间隙蔓延,边界清楚,呈卵圆形8例,梭形4例.CT表现:翼腭窝扩大,相应骨质受压变薄、移位及吸收;平扫显示10例病变密度均匀,另2例病变内可见低密度区,5例行CT增强扫描,其中3例病变显示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T1WI均呈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9例,高信号3例,10例病灶内可见点、片状高信号,其中5例并可见结节状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T2WI上所见的高信号区均未见明显强化,其他区域中度或显著强化. 结论 根据典型的骨质及信号改变,可提示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33.
34.
外伤性面瘫影像表现与手术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面神经(管)损伤的CT和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 对外伤性面瘫患者的20侧耳进行CT检查,其中6侧耳同时行MRI检查,对照手术结果 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表现. 结果 CT显示面神经管鼓室段损伤8耳,迷路段损伤1耳,乳突段损伤1耳,前膝和鼓室段同时损伤3耳,前膝和迷路段同时损伤2耳,迷路段和鼓室段同时损伤1耳,无异常表现4耳.行MRI的6侧耳表现为面神经鼓室段损伤2耳,乳突段损伤1耳,鼓室段和乳突段同时损伤1耳,迷路段、前膝和鼓室段同时损伤2耳. 结论 CT能较准确地显示面神经管的骨折,但不能完全明确面神经损伤的范围,而MRI明确地显示面神经的损伤范围,但不能直接显示骨折本身,两者联合使用可明确诊断面神经损伤范围及骨折. 相似文献
35.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l资料.结果 36例内翻乳头状瘤源于鼻腔外侧壁25例,上颌窦4例,筛窦2例,额、筛窦2例,筛、蝶窦2例,额窦1例;其中11例为复发病例,3例伴恶变.26例呈分叶状,10例形状不规则.病灶最大径22~82 mm,平均38 mm.36例边界均清楚.与邻近肌肉比较,MR T1WI呈等信号32例,稍高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34例,不均匀等信号2例(伴恶变).与鼻中隔黏膜比较,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4例;32例病变在T2WI或增强T1聊上病变内部呈较规整的栅栏状,2例旱不规整的栅栏状(伴恶变).8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其中7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为速升缓降型,另1例局部区域的曲线呈速升速降型(伴恶变).结论 MR T2WI或增强T1WI上呈较规整的栅栏状外观是诊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靠征象,形态不规整可能提示伴发恶变.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3例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高龄、并存疾病、手木及应用脱水药物等是DVT和PE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存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患者应提高警惕,一旦确诊,尽早实施抗凝、促溶药物加手术的综合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7.
眶颅沟通性病变的CT和MRI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研究、探讨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沟通路径、CT和MRI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51例患者,男28例,女23例,年龄2-68岁,平均41岁,为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证实。51例均行 CT扫描,45例行MR扫描,CT和MR增强扫描各44例。结果 通过眶上裂或视神经管沟通的颅眶沟通笥病变31例,占60.8%。其中9例通过视神经管沟通,包括4例视神经和视交叉胶质瘤、3例视神经鞘脑膜瘤,以及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侵犯视神经和视交叉;通过眶上裂沟通者,包括5例脑膜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2例Tolosa-Hunt综合征、3例炎性假瘤、1例眼眶和海绵窦皮样囊肿,以及7例鼻咽癌同时侵犯海绵窦和眼眶,通过眶骨穿支血管间隙沟通的病变或骨质破坏缺损区沟通的眶颅沟通性病变20例,占39.2%,包括5例眶骨扁平性脑膜瘤、10例眶壁转移瘤、1例眶壁软骨肉瘤侵犯筛窦、额窦和额叶、3例泪腺囊腺癌侵犯颅内和1例额底脑膜瘤侵犯眼眶。结论 CT和MRI,尤其是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和增强扫描的T1WI能明确显示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沟通路径和病变特征,为制订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提供重要和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经尿道二次电切(Re‐TUR)治疗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意义及安全性。方法该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接诊的41例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首次膀胱肿瘤电切术后4~6周进行Re‐TUR治疗。其中男33例,女8例。首次手术肿瘤单发者24例,多发者17例。肿瘤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3 cm者13例,小于3 cm者28例。首次治疗均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理报告均为T 1期尿路上皮癌。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检7例有肿瘤残留或肿瘤复发(17.07%),其中的3例为肿瘤基底肿瘤残留,4例为新发肿瘤;1例患者Re‐T U R病理分级从G2升至G3。随访3~27个月(平均13.2个月),复发9例,其中Re‐T U R阳性者3例(42.86%,3/7),Re‐T U R阴性者6例(17.65%,6/34)。结论经尿道Re‐TUR治疗T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可行,其意义主要在于遴选出高危患者进一步积极治疗,对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激活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可以降低因缺氧所引起的平滑肌细胞自噬,并降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增殖,分析ALDH2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平滑肌增殖的调控关系。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分4组:正常对照组(N组)、常氧+ALDH2特异性激动剂Alda-1组(N+Alda-1组)、缺氧组(H组)、缺氧+Alda-1组(H+Alda-1组),将PASMCs分为6组:常氧组(N组)、常氧+Alda-1组(NA组)、缺氧组(H组)、缺氧+Alda-1组(HA组)、缺氧+ALDH2抑制剂Daidzin组(HD组)、缺氧+Alda-1+Daidzin组(HAD组)。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肺组织中肺动脉病理变化;免疫荧光鉴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CK-8测定各组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测定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ALDH2、p62、Beclin1、LC3B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H组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窄;与HC组相比,H+Alda-1组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减轻,管腔狭窄程度有所改善;与N组相比,H组的ALDH... 相似文献
40.
当代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存在健康医疗保健意识薄弱、饮食生活习惯不健康、体育运动量不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欠缺等问题,原因可能与个人健康素养意识薄弱、健康素养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健康素养教育人才的缺乏、家庭健康素养教育的缺失及社会对健康素养培养的投入不足有关。面对这一现状,政府、高校、家庭、个人及社会应当响应《“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号召,将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视为己任,帮助大学生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健康中国战略作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