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老当益壮;人老,心不能老。这无疑是老年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心随人老,或人未老,心先老,这是不健康心态,于健康是不利的。 首先,心老促人早衰。其实,年老并不等于衰老。老年是人的年轮记号,到时就来;而衰老则是指一个人身心状况的衰竭,却可以推迟而至。 其次,心老使人致病。不良的情绪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种种疾病,所谓心情不佳生百病。现代医学界总结出,世人50%至60%的疾病与精神因素有关。人们常说,病从脑入,身  相似文献   
82.
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的结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45例(70.31%),死亡19例(29.69%)。结论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程短、能快速降颅内压、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81例出血量≥30mL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观察,观察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七通舒胶囊治疗,其余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疗程持续28天.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4天、28天GC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的测定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GCS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后28天观察组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28天观察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七通舒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具有改善脑部改善微循环,促进受损脑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导致的肺部病变,在临床中并不少见,需要我们深入学习有关文献,结合临床,细心观察、鉴别、结合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85.
争来的享受     
有道是“不争是福”,这话一点不错。确实,夫妻俩若三天两头争争吵吵,这还像是一个家吗? 然而,这些年来笔者与妻子也有“争”的时候——争干家务活,彼此都想多做一点。当然,此“争”非彼“争”。所谓家务,我想,就是一家人的事务,理当一家人共同分担,真所谓“两个和尚抬水吃”,这就是我与妻子“争”的思想基础和理由。 既为“争”,第一要勤。不勤,就“争”不到手了。比如,由于工作单位的不同,妻子在下午三点半钟就可以下班,而我则要到五点半钟方可回家。在这两个小时内,妻子已经做好了一应家务,留  相似文献   
86.
魏风 《癌症康复》2004,(2):41-41
非药物疗法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有按摩、理疗、电疗、针灸、自然疗法等等。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非药物疗法,亦是别有风味。  相似文献   
87.
88.
魏风  陈俭  姚洁民  卢科  朱晟  谢华 《微创医学》2007,2(5):486-487
我院于2000年3月至2007年5月采用微创疗法治疗外伤性亚急性颅内血肿43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32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42.3岁。外伤原因:车祸伤21例,打击伤10例,坠落伤12例。主要临床表现:神清或嗜睡状,头痛、头晕,部分伴有恶心或呕吐,5例对侧肢体轻度偏瘫,GCS评分11~15分。  相似文献   
89.
向动物学习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动态变化,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免疫抑制 情况。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根据入院时GCS评分纳入轻型(GCS 12~15分)、中型(GCS 9~11分) 和重型(GCS 3~8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各30例。另外纳入无脑出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为对 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1 d、3 d、7 d、14 d和28 d,对照组于住院第二日采集静脉血检测外 周血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并计算CD4+/CD8+比值,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T淋巴细胞CD4+和 CD8+亚群水平的变化趋势。 结果 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高血压脑出血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在发 病1 d、3 d、7 d时均低于对照组,14 d时仅重型组的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28 d时四 组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时间变化趋势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 脑出血患者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均呈发病后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中CD4+淋巴细胞比例在 3 d时最低,后逐渐升高,CD8+淋巴细胞比例在1 d时最低,后有所波动,但呈逐渐升高趋势,28 d时基 本升高至对照组水平。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T淋巴细胞(CD4+、CD8+)比例均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发病早 期(7 d内),免疫细胞水平低于正常水平,提示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轻型和中型组在发病14 d时 免疫细胞水平基本接近正常,而重型组在发病28 d后免疫细胞水平才基本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