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FA)对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FA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肝癌患者FA围术期肝功能五项主要指标变化;分析肝功能异常率及其与肿瘤性质、肝功能分级和消融范围等的关系。结果术后3、7、14 d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97%、66%、16%;原发性肝癌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肝功能分级越低、消融范围越大,肝功能异常率越高。结论 FA可引起术后短暂的肝功能损害;对于原发性大肝癌、肝功能C级和需大范围消融患者做好术前评估及术后监测是防止术后急性肝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2.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独特的蛋白质———DNA结构 ,在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端粒酶则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酶 ,激活端粒酶可合成DNA并将其加入到染色体末端 ,使细胞获得不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 ,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必要条件 ,端粒酶有成为恶性肿瘤标记物的趋势 ,本文就端粒酶和胃癌 ,胃癌前病变及幽门螺杆菌 (HP)关系综述如下。1 端粒酶和胃癌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胃癌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中晚期疗效不佳 ,预后差 ,…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评估胃动力功能障碍患者经体表胃肠起搏器治疗后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经检查诊断为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2例。应用泰士WCH胃肠起搏器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症状及症状积分的评估。结果:患者经体表胃肠起搏器治疗后症状积分为6.77±3.35较治疗前0.77±1.19明显改善(t=7.88,P<0.05),2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86.4%。结论:体表胃肠起搏器能有效改善胃动力紊乱性疾病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44.
槲皮素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以四氮唑盐(MTT)比色试验观察胃癌细胞增殖情况,以TRAP-ELISA方法检测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TUNEL法检测胃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槲皮素处理后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率及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槲皮素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可能机制为抑制端粒酶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5.
血清前白蛋白与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91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B、C级3组,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前白蛋白、凝血指标及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同时检测出血组和非出血组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前白蛋白在对照组和A、B、C级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凝血酶原时间(PT)在A、B、C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D-D在C级和其他级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提示前白蛋白对早期肝硬化诊断更有价值;凝血指标对评估肝功能分级、诊断肝硬化终末期、预测消化道出血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超声裂解液对胃癌BGC-823细胞中Bcl-xl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Bcl-xl基因在胃癌BGC-823细胞增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分别用东亚型和西方型幽门螺杆菌超声裂解液处理胃癌BGC-823细胞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BGC-823细胞中Bcl-xl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设计特异的Bcl-xl shRNA阻断Bcl-xl基因的表达,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结果螺杆菌超声裂解液处理胃癌BGC-823细胞24h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BGC-823细胞出现增殖(P<0.01),BGC-823细胞中Bcl-xl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也出现上调;并且东亚型螺杆菌超声裂解液处理组的促增殖作用强于西方型处理组(P<0.01),东亚型螺杆菌超声裂解液处理组细胞中Bcl-x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也高于西方型处理组(P<0.01)。Bcl-xl shRNA可以下调Bcl-xl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结论 Bcl-xl基因对幽门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癌中癌细胞的增殖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幽门螺杆菌感染5种检测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Barry Marshall和Robin Warren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目前认为Hp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的准确诊断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目前Hp感染的诊断方法分为内窥镜依赖性检查方法和非内窥镜依赖性检查方法,但每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点及不足。本文通过对136例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细菌培养、组织细胞学(Giemsa染色)、^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抗体免疫印迹等不同方法检测Hp感染,分析评估各种指标优劣,寻找检测Hp感染的可靠指标,为指导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检测胃癌细胞系中端粒酶RNA干涉后是否改变其他基因的表达。方法 根据RNA干涉原理,针对端粒酶基因序列设计了抑制端粒酶表达的核苷酸序列,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中;并以脂质体转入到胃癌细胞系的MGC80-3和BGC-823细胞中,以空质粒为对照.48h后收集细胞的总RNA,逆转录成eDNA后.通过荧光差异显示法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胃癌细胞BGE-823细胞和MGC-0.3细胞中一些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 荧光差异显示法能比较系统地检测与端粒酶活性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与端粒酶之间的表达调控方式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CDw75在65例胃癌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中的表达,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胃癌组织中hTERT和CDw75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1)。二者表达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显著相关(P均〈0.05)。认为hTERT和CDw75阳性表达可作为胃黏膜恶性转化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物,用于评价胃癌生物恶性度的有用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的发生、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和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以及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将98例经传统标准三联疗法(7 d)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序贯疗法)方案为前5d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后5d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疗程l0d.对照组(四联疗法)方案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