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目的 探讨胰胆炎合剂联合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6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生长抑素,3 mg加入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持续泵注,速度为250 μg/h,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胰胆炎合剂,1袋/次,2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血清脂肪酶、淀粉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二胺氧化酶(DAO)、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高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脂肪酶、淀粉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以治疗组脂肪酶、淀粉酶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HMGB1、DAO、IL-35水平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HMGB1、DAO、IL-3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胆炎合剂联合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胰酶分泌,缓解炎症反应程度,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3.
患者男,61岁。以日光灯管滑入肛内2d为主诉求治。患者自诉近1年来由于排便不畅,常用柱状物体从肛门探入以助通便,2d前以日光灯管(老式)探入肛内帮助排便后不慎将其滑入肛内,不能自行取出,来院时感腹痛、肛门坠胀、便血。急行腹部X线检查提示直肠内异物嵌顿,5.5cm×2.5cm×2.5cm,下端距肛缘约4cm。  相似文献   
54.
消化道肿瘤(digestive tract tumor,DT)的治疗措施已由过去单一的治疗方式走向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的内涵之一是不仅注重消灭肿瘤,而且重视病人全身情况和远期疗效,注重保护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保护患者内环境的平衡,提高免疫力,维持机体正气的理念相同.此外免疫营养治疗可改善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调控应激状态下机体代谢过程、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并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从而提高免疫力.本文分析了免疫营养和传统中医药在DT综合治疗中的辅助作用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能够预测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方法研究设计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且接受ICI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通过医院诊疗系统,提取患者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R4.2.1软件建立列线图,基于自举重复抽样法对其预测性能进行验证。根据列线图将患者分为低、高风险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不同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以log-rank检验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共有161例晚期NSCLC患者纳入分析,年龄(65±8.7)岁。161例患者中男性127例,113例NSCLC病理分型为腺癌,86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ECOG PS)评分≥2分;113例为ICI联合其他治疗。至2022年12月,81例(50.3%)患者经历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其中14例为3或4级irAEs,15例有多个系统irAEs;86例患者死亡。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LI)≥29.8[风险比(HR)=0.48,95%置信区间(CI):0.28~0.85,P=0.011]、ECOG PS评分≥2分(HR=2.17,95%CI:1.21~3.90,P=0.009)、出现irAEs(HR=0.40,95%CI:0.21~0.76,P=0.005)是接受ICI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纳入年龄、性别、ECOG PS评分、irAE和ALI建立列线图,计算每位患者的总评分,依据ROC最佳截断值(183.82),将患者分为死亡低风险组(126例)和高风险组(35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法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O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LI、出现irAE、ECOG PS评分是接受ICI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综合各种生物预测指标建立列线图,可以有效地对患者生存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6.
目的:评价7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实验灰区的必要性及适宜性。方法:7家血站实验室编码为1,2,3,4,5,6和7,而8种ELISA试剂分别编码为A,B,C,D,E,F,G和H。7家血站实验室使用8种不同厂商ELISA试剂中的1种或2种对同一组(n=1259)标本进行抗-HCV检测。对检测结果有差异的标本进行Western blot补充试验以明确标本血清学状态。统计各实验室真阳性检出率、灰区标本确证阳性率以分析7家血站实验室抗-HCV试验"灰区"设置的必要性。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7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的最佳临界值,比较3种不同临界值(实验室工作临界值、厂商推荐临界值、最佳临界值)下灵敏度及特异性的变化以分析7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灰区"的合理性。结果:7家血站实验室(其中编码1号实验室采用了A、B两种试剂)真阳性检出率分别是95.40%(1A)、99.23%(1B)、94.25%(2C)、96.17%(3D)、98.08%(4E)、96.93%(5F)、97.32%(6G因为有1家血站使用了两种ELISA试剂)、93.10%(7H)。除2C(94.25%)、7H(93.10%)外其余均大于95%。设立灰区的6家血站实验室(1A、1B、3D、4E、5F、6G和7H)灰区确证阳性率分别为0.00%、0.00%、21.43%、0.00%、0.00%、0.00%、38.89%。绘制ROC曲线比较3种不同临界值关系显示,5家实验室(1B、2C、4E、5F、6G)抗-HCV最佳临界值厂商推荐临界值实验室工作临界值,使用厂商推荐的临界值已可以达到筛查实验室高灵敏的要求; 1A、3D、7H抗-HCV最佳临界值厂商推荐临界值,考虑使用适宜的灰区。设立灰区的6家实验室,使用实验室,工作临界值与使用厂商推荐临界值相比,仅3D、7H灵敏度略有提高(分别为1.60%、2.70%),其余实验室灵敏度无变化且特异性下降(0.20%-0.50%)。结论:除1A、3D、7H可适当设置灰区外,研究结果支持其他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取消灰区;即使是同一实验室也要对灰区设置进行科学评估,不宜盲目使用同一尺度,应建立适宜的判定策略。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测井职业人员的中子个人剂量,于2013年4—10月采用CR39中子个人剂量计和固体核径迹技术,对某石油测井公司436名职业人员的半年中子个人剂量水平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测井职业人员半年人均中子个人剂量为0.56 mSv;管理、监督及操作岗位个人剂量分别为0.40、0.28和0.61 mSv,岗位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射线工龄10、10~、20~及30年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分别为0.65、0.51、0.43和0.34mSv,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次调查的测井工作人员半年的中子个人剂量处于低水平状态,应关注操作岗位和接触射线工龄较短的测井人员。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红细胞携氧能力相关评价指标与库存时间的数学模型,为红细胞定量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6名合格献血者,采集红细胞1 U/人(全血200 mL=1 U)制备成悬浮红细胞,置于专用储血冰箱,分别在库存0、7、14、21、28和35 d留取血样,测定有效携氧量(Q值)、氧亲和力(P50)、2,3-DPG、Na+-K+-ATP酶,综合评价红细胞携氧能力;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分析,获得计算各携氧能力指标与库存时间的数学模型。结果在保存期内的红细胞Q值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14 d前下降较快,至14 d下降了32%,之后下降变缓,到保存末期仅为库存0 d红细胞的49%;P50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14 d前下降较快,至14 d下降了19%,之后下降不明显,到保存末期为库存0 d红细胞的71%;2,3-DPG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21 d前缓慢下降,之后出现急速下降,到储存期末仅为库存0 d红细胞的41%;Na+-K+-ATP酶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前7 d下降最为剧烈,下降54%,之后下降速度变缓,到储存期末仅为库存0 d红细胞的15%;对数据曲线的拟合分析显示:以Q值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回归方程为Y=4.367-0.066X;以P50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Y=28.346-0.234X;以2,3-DPG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Y=1.875-0.030X;以Na+-K+-ATP酶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为Y=4.534-0.127X。Q值和P50完全线性相关(r=0.999 43),与库存时间、2,3-DPG、Na+-K+-ATP酶存在回归关系,其多元线性模型为Q=5.457-0.925×2,3-DPG+0.142×Na+-K+-ATP酶-0.076×T(库存天数)。结论 Q值测定水平可以作为库存红细胞携氧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可根据其变化计算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的携氧能力。红细胞随库存时间的延长其携氧能力不断下降,库存前2周其携氧能力下降的尤为明显,贮存35 d的红细胞携氧能力仅为0 d的50%。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掌握天津市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的基本情况,以便改善其防护现状,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采用方便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天津市全部行政区域105家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19家、二级医疗机构10家、一级医疗机构22家、民营医疗机构54家)中的434个放射诊疗工作场所[X射线诊断工作场所(包括X射线摄影机、X射线透视机、CT机房)413个、放射治疗工作场所(包括后装机和加速器机房)13个和核医学工作场所(包括PET/CT和SPECT/CT机房)8个]进行辐射防护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国家标准和卫生行业标准进行辐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各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检测合格率的比较采用R×C列联表的χ2检验。 结果 434个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检测整体初检合格率为95.4%(414/434)。放射诊断中CT机房的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最低,为79.6%(43/54),CT和X射线透视机机房的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95.5%(128/134)]均低于X射线摄影机机房[99.6%(224/22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46、11.820,均P<0.05)。CT和X射线透视机机房的不合格指标均为机房门。放射治疗中加速器机房的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最低,为81.8%(9/11)。加速器机房的不合格指标为机房墙体(主墙的次屏蔽区)。后装机及核医学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均为100%(2/2、8/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和近台同室操作的X射线透视机透视防护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合格率为100%(35/35)。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辐射防护检测合格率较低,分别为97.4%(38/39)和93.3%(265/284)。一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辐射防护检测合格率均为100%(34/34、77/77)。民营医疗机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检测初检合格率高于三级医疗机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8,P<0.05)。 结论 2019年天津市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存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现象,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的重视与改进,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防护不合格工作场所的重点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伯氏疟原虫输出蛋白——红细胞膜相关蛋白1(EMAP1)在疟原虫生长发育和侵染中的作用,构建EMAP1缺失的伯氏疟原虫突变体.方法:以pL0035质粒为载体,PCR扩增EMAP1编码区上游和下游序列作为同源臂,用酶切连接和无缝克隆的方法将两条同源臂分别插入pL0035,获得重组质粒pL0035-ΔPbEMAP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