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对近10年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规律性研究,总结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主穴配穴、针刺补泻、电针使用、电针波形的选择、疗程情况等。方法:运用计算机数据检索,系统整理(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10年间现代临床以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针刺治疗主穴选取频次前8位依次为环跳、委中、阳陵泉、大肠俞、承山、秩边、昆仑、肾俞,针刺配穴选取频次前3位依次为承山、委中和昆仑。针刺补泻最常用平补平泻,电针治疗首选疏密波。临床上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一般为1~2个疗程,1个疗程大多选择为10天,每个疗程间隔2~3天。结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魏超 《当代医学》2021,27(31):136-137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下中间入路与侧方入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侧方入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中间入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淋巴结清扫情况、免疫功能.结果 两组肠胃恢复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免疫指标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两组免疫指标各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入路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均有一定效果,但右半结肠癌经腹腔镜下中间入路手术可提高淋巴结清扫力度,有助于机体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3.
不能切除肝癌过去罕见有获得根治者。近年肝癌的缩小后切除为不能切除肝癌提供了根治的希望,但关键是如何使肝癌缩小。实践表明,亲肿瘤抗体导向治疗是一种能大量杀伤肿瘤的方法,国际上仍在不断深入。但由于肿瘤与机体内的复杂环境等因素,其单一应用难以完全消灭肿瘤,而导向综合治疗则是一个方向。“七五”攻关已证实亲肝癌抗体导向综合治疗有助部分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其远期疗效使人鼓舞,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本成果总结了1991~1995年间有关亲肝癌抗体的临床规律和双功能与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比观察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18~76岁,平均43.1岁。其中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5例,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20例。记录两组内固定时间、内固定过程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内固定取出时间,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Merchant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变化。 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无骨不连发生。仅解剖钢板组2例出现局部皮肤感染、坏死,经换药、皮瓣移植后治愈;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内固定置入后10~12个月,参照Merchant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解剖钢板组优18例,良3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84%;Liss钢板组优15例,良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两组膝关节功能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解剖钢板组2例内固定松动,1例出现退钉,但无断裂;1例患者术后出现膝关节僵硬,1例出现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Liss钢板组1例出现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结论: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相当,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应根据患者受伤情况、骨质条件、经济情况等选择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5.
魏超  张晓  高杰 《癌变.畸变.突变》2019,31(2):119-126,132
目的:对基因芯片表达汇编(GEO)数据库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胰腺癌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与mRNA在胰腺癌中的差异表达和预后价值。方法:首先对GEO数据库中的胰腺癌数据注释获得mRNA和lncRNA,并对芯片中的mRNA和lncRNA取交集获得差异mRNA和lncRNA。然后对差异mRNA和lncRNA进行基因分析,同时对TCGA数据库中胰腺癌的相关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通过基因分析获得与胰腺癌相关可信度高的差异mRNA 1 147个,lncRNA 336个,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构建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lncRNA-mRNA-pathway网络、信号通路关系网络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结果证明mRNA和lncRNA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生存分析发现有12个lncRNA与胰腺癌的预后相关,分别是ATP1A1-AS1、CBR3-AS1、CTD-3080P12.3、FAM66D、FAM87A、FLJ38576、LINC00476、LINC00574、LINC01554、PYY2、LINC00857、OVOL1-AS1。结论:lncRNA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显著影响,有望为胰腺癌的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6.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在经皮椎体强化治疗中的穿刺与骨水泥注射阶段,术者所受辐射量较高。 目的:综述经皮椎体强化术中辐射量与防护措施的进展。 方法:分别以“经皮椎体强化,辐射剂量,放射防护;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radiation doses,radiation protective”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有关文章,纳入经皮椎体强化放射防护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距离防护是基本的防护措施,术者应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尽量增加与放射线距离。此外术中C臂机的最优设置和最佳摆放、穿保护装置、放屏蔽设施、术中导航及对术者进行辐射方面培训等均可明显减少辐射量;改进骨水泥注射装置,包括遥控骨水泥注射技术,使其更方便操作且不增加患者辐射量;此外手术床对放射量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相信随着对放射防护研究的不断深入,椎体强化将会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高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是引起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宁华等[1]通过对中国五大行政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及骨折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总骨折患病率为26.16%,其中髋部骨折患病率为11.9%。由以上  相似文献   
28.
背景:针对传统心电监护系统操作不便,成本较高,功耗较大的缺点,研制基于ARM9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心电监护系统。 目的:设计基于ARM9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心电监护系统硬件、软件平台。 方法:硬件平台方面,采用S3C2440处理器作为处理器,采用AD620作为信号采集放大模块,利用S3C2440内部集成的CMOS模数转换器实现A/D转换功能,人机交互界面采用TFT液晶触摸屏。软件方面,移植Linux操作系统并对心电信号按Mallat算法进行小波变换,实现QRS波识别。 结果与结论:基于S3C2440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心电监护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减小设备体积。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简单易学,能满足日常家庭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29.
产后尿潴留是一种膀胱排空功能障碍的表现,膀胱功能受盆神经支配,在孕妇分娩过程中盆神经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神经损伤严重,则可能影响排尿功能[1]。本文对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间产妇膀胱残余尿量值≥400ml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与消化道癌并发的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对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东营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7例胃肠间质瘤病例, 观察CD117、CD34、SMA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表达。观察并发胃肠道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 重点观察肿瘤异型性、核分裂活性、细胞增殖活性标记物Ki-67的表达特点, 与未并发胃肠道癌的病例进行比较。  结果  157例中并发胃肠道癌者24例, 占15.3%。其中男14例, 女10例, 男女之比为1.4:1。年龄41岁~66岁, 中位年龄55岁。24例中7例位于食管中段或下段, 15例位于胃壁, 2例位于空肠。肿瘤直径0.6~3.8 cm, 平均(1.50±0.85) cm, 4例有轻度异型性, 其余无异型性。核有丝分裂0~5个/50HPF, 平均(0.79±1.83)个/ 50 HPF, Ki-67指数0~7.72, 平均2.16±3.26。并发癌瘤包括食管癌5例, 胃食管交界处癌2例, 胃癌15例, 肠癌2例。作为对照, 未并发消化道癌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33例, 其中男74例, 女59例, 男女之比为1.25:1。年龄43~71岁, 中位年龄54岁。114例发生于胃, 13例位于肠, 6例食管。肿瘤直径2.4~15.5 cm, 平均(6.11±7.09) cm。82例显示不同程度的异型性, 68例诊断为中危险度, 14例为高危险度。核有丝分裂0~53个/50 HPF, 平均(3.81±23.67)个/50 HPF。Ki-67指数0~39.21, 平均6.22±16.96。并发癌的胃肠间质瘤较未并发癌者比较, 男女病例比值较高, 瘤体平均直径较小, 核分裂指数和Ki-67阳性指数显著较低(分别为t=1.981, P < 0.05;t=1.993 5, P < 0.05)。  结论  15.3%胃肠间质瘤是并发癌。并发的胃肠间质瘤多数没有特殊临床症状, 因癌手术后标本大体检查时发现。其增殖活性显著低于未并发癌的胃肠间质瘤, 可能属于发生早期的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