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6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2010年CHINET血培养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对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所有血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按统一方案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敏感试验。结果 2010年自血液标本中共获分离细菌5 64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4.3%,革兰阴性杆菌占35.6%。最常见的分离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7.0%)、大肠埃希菌(1 5.0%)、肠球菌属细菌(7.4%)、克雷伯菌属细菌(6.0%)、金葡菌(5.6%)、不动杆菌属细菌(3.9%)、假单胞菌属细菌(2.9%)、草绿色链球菌(2.9%)、肠杆菌属细菌(1.9%)、沙门菌属细菌(1.2%)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占分离菌株的94.8%。MRSA及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51.1%和56.8%。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34.3%和14.7%,屎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1.2%。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属细菌中均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1%和7.0%。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菌属和枸橼酸菌属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在0~10%,但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变形菌属细菌对厄他培南的耐药率达10%~20%。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8.3%~22%,但不动杆菌属细菌耐药率达57%。结论 2010年CHINET监测资料显示革兰阳性菌,尤其是CNS在血流感染中占重要地位,血培养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严重耐药,因此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以抑制耐药菌传播。  相似文献   
62.
目的:检测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K-B琼脂扩散法做抗菌药物敏感实验,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在所收集菌株中扩增BLA imp,BLA vim,OXA-24,OXA-23基因.结果:筛选出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IMRABs)12株,采用PCR技术在3株IMRABs同时扩增出B/Avim,OXA-23基因;7株扩增出OXA-23基因;2株耐药基因丢失.结论:部分表型为产金属酶的IMRABs耐药机制不单纯与携带金属酶基因相关,而是与携带其他耐药基因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3.
芽管试验是鉴定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关键试验,传统的芽管检测的试剂多为动物血清。我们研制了一种液体染色培养基,用来检测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芽管和厚膜孢子,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4.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留置医疗器械生物膜相关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蛋白Ebh、SasF、SasG、聚集因子B(ClfB)、生物膜相关蛋白(Bap)和纤维连接蛋白/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等分别参与生物膜基质的形成。这种大量的蛋白质在生物膜形成的不同阶段进行干预,其中细胞膜基质和主要细胞壁自溶素在生物膜发育的初级附着阶段起重要作用,而细胞表面生物膜相关蛋白和积累相关蛋白能够介导细胞间的积累。本文针对表面蛋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生物膜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系统评价延续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延续护理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项研究,涉及986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随访相比,延续护理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生活质量评分(SF-36)[MD=7.80,95%CI(5.81,9.79),P<0.000 01]、VAS疼痛评分[MD=-2.05,95%CI(-2.44,-1.66),P<0.000 01],缩短晨僵时间[MD=-15.47,95%CI(-18.35,-12.60),P<0.000 01],降低焦虑量表评分[MD=-6.87,95%CI(-8.00,-5.73),P<0.000 01]、抑郁量表评分[MD=-7.16,95%CI(-7.74,-6.57),P<0.000 01]。结论:现有...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甘肃省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该地区ICU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甘肃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2019年1月—2022年12月各医院ICU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监测资料,使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和E试验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结果,采用WHONET 5.6和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019—2022年甘肃省ICU临床分离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74.5%、75.0%、75.9%、75.5%,均以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最高。革兰阳性菌检出率均在25%左右,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3.9%、43.3%、41.8%、42.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3.9%、82.4%、81.8%、77.5%。粪肠球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χ2=5.229,P=0.021)。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33.9%,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P < 0.05)。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等多种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 < 0.05)。MRCNS、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均P < 0.05)。 结论 2019—2022年甘肃省ICU临床分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上升且耐药现状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加强病原菌监测及耐药分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避免医院感染及耐药菌的交叉传播导致更多耐药菌的出现。  相似文献   
67.
从烧伤患者尿液中分离出一株食醇黄杆菌滑艳,魏莲花,张俭,邹风梅(甘肃省卫生厅临床检验中心,兰州730000)由黄杆菌属细菌引起的临床感染越来越多。1994年8月,我们从一男性烧伤患者尿液中检出一株黄杆菌属中的一个菌种──食醇黄杆菌,现报告如下。1病例...  相似文献   
68.
从院内感染、引起院内感染的真菌种类、真菌的实验室诊断、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引起医务工作者对真菌感染的重视。  相似文献   
69.
背景:苯妥英钠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抑菌作用仍不明确。目的:通过体外及动物实验观察苯妥英钠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是否具有抑菌作用。方法:①体外实验:采用水解酪蛋白肉汤稀释法检测苯妥英钠的最低抑菌浓度、琼脂扩散法观察1024mg/L的苯妥英钠的体外抑菌活性。②动物实验:将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在大鼠背侧脊柱旁设计一2cm×3cm矩形创面,分别用10,20mg/cm2苯妥英钠糊剂或单纯凡士林纱布进行处理,创面均外加凡士林油纱及干纱包扎固定。隔日换药,于第4,8,12,16天进行创面表面细菌定量培养。结果与结论:①水解酪蛋白肉汤稀释法结果:应用质控菌株、临床菌株进行试验,不同苯妥英钠浓度的试管中均呈现浑浊状态。②琼脂扩散法结果:应用质控菌株进行试验,未发现抑菌圈的形成。③实验动物创面细菌定量培养结果:应用10,20mg/cm2苯妥英钠糊剂处理的创面细菌定量略低于单纯凡士林纱布处理的创面,但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苯妥英钠尚无明确的体外及体内抑菌活性,对创面细菌的清除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0.
2010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10年我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4所医院临床分离的5 080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的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K-B法)和判断标准(CLSI 2010年版),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年14所医院共收集5 08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1.2%分离自住院患者;69.9%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平均为15.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18%。昆明一医院的分离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28%,对其中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是14所医院中最高者;北京一医院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40%左右,甘肃省一医院的分离株对抗菌药物(除头孢哌酮和氨曲南外)耐药率均低于20%;上海一儿童医院的分离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5%。从ICU分离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门诊、内科、外科和整体分离菌的耐药率(P=0.001)。各医院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平均为1.7%。结论我国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本次有轻微下降趋势。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ICU仍应是监控重点。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医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