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6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军团菌病是由军团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呼吸道传染病。自美国1977年首先证实以来,世界数十个国家相继报告了本病的散发及暴发流行,我国部分省市已报告分离出军团菌。据资料查新结果显示,有关军团菌的分离甘肃地区尚未见报道。1999年10月,我们从一肺部感染患者的痰中分离出1株军团菌,经病原学鉴定和血清学试验证实为嗜肺军团菌血清6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2008-2011年烧伤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烧伤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烧伤外科细菌感染发生部位主要以烧伤创面为最常见,占80.0%;感染细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占27.0%,其次是鲍氏不动杆菌,占15.6%;肠杆菌科细菌均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菌株,未检出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低。结论应加强烧伤外科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控制感染以及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究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 ε-PL)对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ε-PL对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 以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和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为实验菌株,参考CLSI-M100文件中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吸光度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生长曲线。通过结晶紫染色检测ε-PL对Ab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比较测定药物处理前和药物处理后菌体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ε-PL对ATCC19606和临床菌株的MIC均为4.096mg/mL,MBC均为8.192mg/mL。随着ε-PL浓度的增加,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 从抑菌-时间曲线结果来看,ε-PL在6h时明显抑制了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浮游菌。鲍曼不动杆菌使用ε-PL作用后MDA和ROS含量升高。结论 ε-PL可有效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使用ε-PL作用后可以使鲍曼不动杆菌菌体内产生大量ROS和MDA,提示ε-PL可能通过氧化作用发挥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15所医院2011年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15所医院2011年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889株,按统一方案及材料、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照CLSI2011年标准判读结果。结果监测的188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占93.3%;门诊患者分离株占6.7%。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分离株占62.9%,小于18周岁患者的分离株占8.2%。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是陔菌的主要分离源,占82.6%;分离自血液、胸腹水、关节腔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菌株占4.2%。该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6.6%、10.0%和1.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9.0%。血液及无菌体液分离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为37.1%,高于其他标本分离株,与伤口及尿液标本比较,P值〈0.01。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及其痰液等呼吸道标本中,且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多见。该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固有耐药,但对CL sI推荐的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该菌亦有抗菌活性。应以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15所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国内主要地区15所医院2012年收集的临床非重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株,按统一方案及材料、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照CLSI 2012年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全年共收集215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其中住院患者分离2103株,占97.5%;门诊患者分离53株,占2.5%。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分离1410株,占65.4%,小于18岁的患者分离115株,占5.3%。分离自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标本1770株,占82.1%;分离自血液、胸腹水、关节腔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81株,占3.8%。该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5%和3.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4.4%。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离于住院患者及其痰液等呼吸道标本,且多见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该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固有耐药,但对CLSI推荐的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该菌亦有较好抗菌活性。临床应以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6.
烧伤病房728株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笔者单位近5年烧伤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1-2006年笔者单位306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37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数居首位,尤以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菌株数分别位居第2、3位。革兰阴性杆菌338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的菌株数居首位,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数分别位居第2、3位。检出真菌12株。结论笔者单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可能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药性以及鲍氏不动杆菌产生各种类型的β内酰胺酶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用新型系列O-F糖微量管替代其他方法检测非发酵菌对各种糖醇的氧化能力。方法:对62例肠杆菌科力38株非发酵菌用传统法O-F糖管,市售O-F糖微量管,常量新型O-F糖管及新型O-F糖微量管法进行对比。结果:传统法O-F糖管,发酵型菌62株阳性符合率100%,氧化型 菌株34株阳性符合率73.5%,不分解糖4株菌均为阴性。市售O-F糖微量管,发酵型菌和不分解糖菌的阳性符合率与传统法相同,仅氧化型菌34株阳性符合率较传统法稍高,为82.4%,常量新型O-F糖管及新型O-F糖微量管法结果完全一致,发酵型菌62株阳性符合率为100%,非发酵菌34株阳性符合率为100%,不分解糖4株符合率为100%。结论:新O-F微量算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容量观察,体积小,试剂用量少,且糖管两端密封,可长期室温保存。  相似文献   
108.
204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我们对144例成人和60例儿童患者(包括患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等)做了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的检测,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44例成人患者为我院呼吸科住院病人,年龄在21~68岁之间,其中男91例,女53例;60例儿童患者来自兰医一院门诊和我院儿科住院病人,年龄最小2岁,最大12岁。其中男34例,女26例。患者采静脉血2~2.5ml,分离血清备用。1.2 方法 用ELISA-IgM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IgM抗…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调查甘肃省绝经女性及6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同时分析上述人群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5月,用抽签法随机选择甘肃省7个地区3 359名绝经后女性和3 205名60岁以上的男性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前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判断骨质疏松情况;设计调查表对骨质疏松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9.65%,老年男性为8.08%;骨量减少患病率绝经女性为27.09%,老年男性为26.68%。绝经后女性年龄(OR=1.146,95%CI:1.128~1.165,P0.001)、绝经年龄(OR=0.945,95%CI:0.915~0.976,P=0.001)、绝经时间(≥10年比10年:OR=2.141,95%CI:1.161~3.949,P=0.015)、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及饮酒(OR=1.706,95%CI:1.079~2.679,P=0.022)与骨质疏松相关。老年男性年龄(OR=1.188,95%CI:1.161~1.216,P=0.000)、体质量指数、吸烟(OR=2.088,95%CI:1.539~2.833,P=0.000)、饮酒(OR=2.076,95%CI:1.426~3.024,P=0.000)、体育锻炼(OR=0.567,95%CI:0.413~0.779,P=0.000)及日照(OR=0.572,95%CI:0.376~0.869,P=0.009)与骨质疏松相关。所有受试者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β-CTX)与前臂BMD成负相关,血磷(phosphorus,P)和25OHD与BMD之间无相关性,血钙(calcium,Ca)在老年男性与BMD呈正相关。结论增龄、低BMI及饮酒是绝经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共同的危险因素,高教育程度为保护因素。在绝经女性中,骨质疏松还与绝经年龄及绝经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通过分析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 - 12月医院感染病原菌谱及药敏试验结果,为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来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送检标本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进而对分离的951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走访和了解医院抗生素用药情况。结果 2017年经上报确认并统计的医院感染患者共送检标本1 263份,培养阳性标本854份,阳性率为67.6%;共分离951株病原菌(主要来自痰标本),以骨科和呼吸内科居多。标本分离率位于前4位的病原菌中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221株),占分离菌株的23.2%,其中产超广谱β - 内酰胺酶(Extended - Spectrum Beta - Lactamase, ESBLs)菌株104株,占大肠埃希菌的47.1%;最少的是铜绿假单孢菌(54株),占整个分离菌株的5.7%。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大于9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已达29.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医院感染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并且分布存在差异,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医院应科学分析和掌握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精准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