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基于网络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随访数据库.[方法]参照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病例临床资料随访表等,通过Visual Studio 2005、SQL2005等软件建立基于网络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随访数据库,并集成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在线图像分析功能.[结果]建立NONFH随访数据库,较完整的登记患者的随访信息,实现自动评分、影像资料信息提取及智能查询等功能.[结论]基于网络的NONFH随访数据库的建立,实现多中心远程信息共享、无纸化随访管理;集成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在线图像分析功能能实时地对影像资料的坏死特征进行量化,为科学决策保髋方案、提高保髋疗效、节约社会医疗资源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塌陷预测方法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选取30例37髋未予系统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用以对比和评估几种主要塌陷预测方法在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中的价值,从而选择最佳预测法预测塌陷风险和评价保髋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坏死分型属于B型,则用正位分型法较准确;如属于中心性坏死,用坏死形态预测法较准确;若正位分型属于C1、C2型,则同时应用改良Kerboul角度法、坏死区体积百分比法、正位分型法进行塌陷风险预测。结论 不同塌陷预测方法各有利弊,不能单独使用,应围绕正位分型法进行综合分析,早期诊断是提高中医药保髋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范围对坏死区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虚拟人男1号数据集,利用Mimics软件分别建立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50%和60%的股骨头坏死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进行分析。对上述股骨头坏死模型分别施以1 440 N、2 400 N、4 200 N载荷,根据不同载荷及坏死范围,共设置9个股骨头坏死模型,分别测定坏死区表面和底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应力峰值,并分析股骨头塌陷的可能性。结果:①股骨头坏死区表面应力分布情况。相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坏死区表面应力分布基本一致,载荷越大,相应区域的应力值越大;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时,应力分布越接近活骨组织其应力值越大,表面峰值应力区位于死骨与活骨交界边缘的外后方;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50%、60%时,股骨头坏死表面范围超过了股骨头承重面,二者应力分布类似,股骨头峰值应力区位于股骨头后外侧,坏死股骨头表面后方出现多点、多区的应力集中,前外侧则出现1条相对于周围应力增高的应力带。②股骨头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情况。相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坏死区底部的应力分布基本一致,载荷越大,相应区域的应力值越大;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时,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以外侧、后侧为主,越接近活骨组织其应力值越大,峰值应力区位于死骨与活骨交界边缘的后方;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50%、60%时不同载荷下股骨头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类似,外侧及后侧存在明显的多点、多区应力增高,峰值应力区位于股骨头坏死区基底部的外侧,基底部前方存在散点应力增高区。③股骨头坏死区表面与底部的峰值应力。股骨头坏死区底部的应力明显较股骨头坏死区表面高;在4 200 N载荷作用下不同坏死范围的3种模型及2 400 N载荷作用下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的坏死模型的坏死区底部的峰值应力(0.992 MPa、0.685 MPa、0.692 MPa、0.567 MPa)均超过坏死骨组织的临界应力(0.55 MPa)。④不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塌陷的可能性。9个坏死股骨头模型仅坏死区底部峰值应力点及附近小部分区域超过临界应力,其余大部分区域均未超过临界应力,即所有模型中坏死组织仅发生应力代偿不全性微骨折。结论:坏死范围影响股骨头坏死区的应力分布;坏死区底部的应力高于坏死区表面;应力峰值超过临界值时出现软骨下深部松质骨微骨折,是导致股骨头塌陷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骨标本坏死区域的病理和显微结构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4月因ONF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标本30个,其中男22例,女8例;酒精性15例,激素性15例;两组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43,P=0.143)。取激素性与酒精性ONFH患者骨标本不同区域(坏死区、硬化区、正常区)骨组织,行大体观察、HE染色并计算空骨陷窝率。将完整股骨头标本行Micro-CT扫描,并进行骨微结构定量分析以下参数:骨小梁相对体积(bone volume to total volume,BV/TV)、骨表面积与骨骼体积比(bone surface area to bone volume ratio,BS/BV)、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容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plate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plate thickness,Tb.Th)、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ing,Tb.Sp)。结果大体观察示激素性和酒精性ONFH均有骨小梁连续性中断,骨小梁吸收区域有囊变被肉芽组织取代,激素性ONFH肉芽组织内有血管新生的痕迹,酒精性ONFH肉芽组织内血管新生痕迹不明显。HE染色示激素性和酒精性ONFH坏死区均有骨质结构紊乱、骨髓坏死、骨陷窝空虚,其中激素性ONFH骨小梁结构和连续性破坏更严重,酒精性ONFH骨小梁更粗,连续性较激素性ONFH好。激素性ONFH坏死区的空骨陷窝率明显高于酒精性ONFH(P0.05),但两种ONFH硬化区和正常区空骨陷窝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性与酒精性ONFH坏死区与硬化区之间区域在Micro-CT图像中均是低密度区,但前者形态不规则,对应部位大体标本可见富含血运的肉芽组织形成,后者对应部位大体标本见无血运的纤维肉芽组织形成。骨微结构定量分析显示,激素性ONFH坏死区和硬化区BV/TV、BMD、BMC、Tb.N、Tb.Th明显低于酒精性ONFH,BS/BV、SMI、Tb.Sp显著高于酒精性ONF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ONFH正常区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性和酒精性ONFH标本坏死区的骨小梁连续性均破坏。但两种ONFH有不同的坏死表现形式,激素性ONFH以多发灶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为特点,酒精性ONFH是以凝固性骨质坏死为特点。  相似文献   
66.
陈镇秋  何伟  魏秋实  庞智晖 《广东医学》2012,33(14):2076-2078
目的评估钽棒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0髋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接受钽棒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ⅡA期2髋,ⅡB期12髋,ⅡC期11髋,ⅢA期5髋。以股骨头塌陷>4 mm作为研究终点,通过VAS评分评估关节疼痛程度,根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通过分析坏死部位及坏死范围对钽棒植入术后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探讨钽棒植入的适应证。结果术前至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从(4.37±1.69)分下降至(1.13±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体Harris评分从(84.91±6.95)分提高至(93.89±2.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坏死范围超过67%时,患髋生存率为25.0%;当正位分型为C2型时,其生存率只有22.2%。结论钽棒植入术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正位分型中的C2型或改良坏死指数超过67%建议采用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全身机械振动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24只7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全身振动组、福美加组。治疗8周后,收集左侧股骨和全血分别行骨矿含量、骨密度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模型组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福美加组骨密度高于模型组和全身振动组(P0.05),而全身振动组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200/S、30/S、3/S、TK、IR、EPT高于对照组(P0.05),全身振动组30/S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去势大鼠存在血流变异常反应,全身机械振动可改善全血中切粘度30/S异常状态,提高骨矿含量和骨密度。  相似文献   
68.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以骨量丢失、骨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及病死率,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机械振动作为一种短期、简便、无创、不良反应少的物理疗法受到广泛关注。机械振动的成骨效应已在多项细胞和动物实验中得到验证,并获得临床试验的支持,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现有骨传导、肌动力、骨血灌注、脂质代谢、压电效应等多种假说。机械振动有多种应用模式,包括局部或全身振动、垂直或复合振动、间歇或持续振动、单独或联合应用等,但目前在不同模式的疗效及选择上仍有争议。因此,了解机械振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领域的应用概况及各种振动模式的特点可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保留骨骺的转移性骨生长术在儿童骨肉瘤保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早期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采用保留骨骺的转移性骨生长术治疗3例骨肉瘤患儿。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10~14岁。病程2周~3个月。肿瘤位于股骨远端1例,胫骨近端2例。按照San-Julian影像学肿瘤分型均为Ⅱ型,Enneking骨肿瘤外科分型均为ⅡB型。行新辅助化疗,手术截除部分骨骺,保留关节面下部分骨骺,予以Ilizarov支架外固定并进行转移性骨生长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认手术边界是否安全,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有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骨转移生长长度、速度、轴线、骨愈合,患肢长度、功能。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示3例患儿均获得安全手术边界。1例股骨远端伤口Ⅰ期愈合;2例胫骨近端伤口愈合不良,换药4周愈合。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12、18、24个月。随访期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2例外支架固定10个月后出现针道感染,经换药、抗感染治愈。转移性骨生长长度分别是18.0、9.5、16.0 cm,延长速度分别是2.57、2.07、1.20 cm/月。1例出现延长偏移,给予麻醉下调整。2例于停止延长8个月后获骨性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1例转移性骨生长欠佳,给予回缩促进骨痂生长。末次随访时,3例患儿下肢全长较健侧短缩1.0~1.5 cm,骨盆取骨区无异常;2例膝关节屈曲度分别达90°和120°,1例仍有外支架,功能测量不满意。结论采用保留骨骺的骨转移性生长术治疗儿童骨肉瘤,通过自体骨段延长的方式修复骨缺损,为儿童保肢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经髋关节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支撑术治疗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 Ⅲ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中期疗效。 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髋关节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支撑术治疗ONFH的患者30例(32髋)。其中,ARCO ⅢA期17例,ARCO ⅢB期7例,ARCOⅢC期8例,男23例24髋,女7例8髋,患者平均年龄(27.6±3.4)岁。均采用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ONFH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自体髂骨瓣植入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髋关节股骨头功能;以髋关节股骨头功能优良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愈合良好,大转子愈合良好,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1.0±5.7)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等级评定疗效,其中优17髋,良14髋,差1髋,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为(82.1±4.6)分,显著优于术前[(53.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09,P<0.05)。其中1例于术后19个月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末次随访时,髋关节股骨头优良率为96.88%,与术前(15.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06,P<0.05)。 结论经髋关节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支撑术治疗ARCO Ⅲ期ONFH,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