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3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0年 | 1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34岁 ,因左大腿红斑伴痛、痒、热 4个月入院。患者 4个月前 ,无明显诱因 ,左大腿伸面发红斑 ,局部热并有疼痛及瘙痒不适 ,曾在本单位卫生所及本科门诊多次求医 ,诊为“丹毒”、“硬皮病”等 ,先后肌注青霉素、洁霉素 ,静点青霉素、氧氟沙星、甲硝唑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伴皮疹患者的皮损表现类型、持续时间、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伴随症状。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因COVID-19伴皮疹就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的38例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留取皮损处大体照片和皮肤镜照片、采集外周血行实验室检查。4周后就皮疹转归情况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38例患者完成全部临床调查。皮损分别表现为红斑19例(50.0%),荨麻疹16例(42.1%),瘀斑2例(5.3%),水疱样皮损1例(2.6%)。患者在出现COVID-19全身症状后平均3.9 d出现皮肤损害,皮疹平均持续5.2 d。12例(31.6%)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增加,7例(18.4%)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5例(13.1%)患者血小板计数异常(5例升高,2例降低),6例(17.6%)患者血清总IgE升高,8例(21.1%)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结论 COVID-19伴皮疹的患者,皮损类型多表现为红斑型及荨麻疹样,实验室检查观察到部分患者ESR、CRP、NEUT增高及PLT计数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地黄酊湿敷对化疗药物所致家兔耳缘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36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应用复方地黄酊湿敷组)、C组(50%硫酸镁湿敷组),分别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盐酸多柔比星造成静脉炎模型,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别在治疗后2 h、4 h、6 h、24 h,用肉眼和组织病理学两种方法观察血管周围出血及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血栓形成、血管壁增厚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 h、4h、6 h,B组、C组在炎细胞浸润、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血管周围水肿方面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地黄酊湿敷可减轻化疗性静脉炎引起的局部组织损害,促进局部损伤组织修复,效果优于50%硫酸镁湿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5例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手术准备、术中配合及护理。结果:经过手术抢救护理,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手术步骤及手术器械、仪器设备的使用,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中 ,肺炎支原体是较重要的病原微生物 ,且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收治肺炎 1 95例 ,其中支原体抗体阳性 50例 ,结合临床症状 ,符合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现分析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男 3 2例 ,女 1 8例 ,1岁~ 6岁 2 0例 ,占 40 % ,~ 1 2岁 3 0例 ,占 60 % ,以学龄儿童多见 ,幼儿亦非少见 ,与文献报告相符。诊断标准必须具备以下三项 :①有呼吸道症状 ,以咳嗽为主 ;②胸片示肺部有炎性病变 ;③肺炎支原体抗体或解脲支原体抗体阳性。2 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P物质(SP)、肥大细胞(MC)和组胺(HA)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与瘢痕增生及痛痒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痛痒、非痛痒的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各20份中SP和MC的表达;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HA的含量。结果:瘢痕中SP、MC表达,HA的含量均较正常皮肤明显升高(P<0.01);痛痒与非痛痒的瘢痕相比,前者HA的含量,SP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MC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但脱颗粒的MC比例前者明显多于后者(P<0.01)。SP、MC、HA与瘢痕的增生及其痛痒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手术前期和术毕硬膜外腔注射小剂量吗啡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 ,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 ,以找出较合理的给药模式。方法 将 4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 2 0例 ) ,手术前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B组 ( 2 0例 ) ,术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两组注射的吗啡剂量相同 ,PCEA的吗啡浓度及给药模式设置两组相同。观察两组 2 4h、48h的PCA按压次数 (D1 )与实际有效次数 (D2 )、视觉模拟评分 (VAS)、舒适度评分 (BC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VAS评分 ,A组优于B组 ( P <0 .0 1) ;BSC评分 ,A组优于B组 (P <0 .0 5 ) ;D1 D2 比值 ,A组小于B组 (P <0 .0 1)。这与吗啡镇痛效应的出现和术后局麻药平面消失的时差衔接较好有关。结论 手术前期硬膜外腔注射小剂量吗啡接PCEA为一种较合理的给药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预防接种是有效控制乃至消灭某些传染病的主要手段。预防接种室是儿童计划免疫、成人常规接种和应急接种的主要场所。接种室的消毒隔离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广东省佛山市向阳医院保健科担负着社区 17个居委会 6万余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 ,其中要实施预防接种的0~ 7岁常住儿童为 5千余人 ,流动儿童为 8百余人 ,并且随着科学技术飞跃的发展 ,疫苗的种类有近 40种之多 ,每周要开设 3天接种门诊 ,每天接种 10 0人左右 ,有时还有应急接种。对于在预防接种时可能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预防接种室的感染管… 相似文献
20.
自2004年我院开展护理星级服务以来,通过不断探索对一、二、三星级护士的有效考核与管理,在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