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6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42篇
综合类   487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20篇
  3篇
中国医学   247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HCASMC)分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的影响.方法 一期:培养HCASMC,至第5~7代时,分别加入10 μg/L和0 μg/L的IL-6,0 μg/L组设为对照组,均分别孵育2,4,8,24,36 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二期:采用不同浓度的IL-6(0,5,10,50 μg/L)(0 μg/L组设为对照组)刺激HCASMC 6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液上清.应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内PAPP-A的表达量.结果 一期,PAPP-A的表达量在2 h时开始增加,4,8,24 h和36 h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4 h:P=0.008;8 h:P=0.007;24 h:P=0.023;36 h:P=0.017),并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二期,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IL-6剂量增加,PAPP-A的表达量不断升高,其中10 μg/L和50 μg/L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 μg/L:P=0.015;50 μg/L:P<0.001).结论 IL-6可使HCASMC表达不稳定斑块标记物PAPP-A的升高,说明炎症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对风冷式光谱冲击波(失眠)治疗仪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随机将12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分为2组,治疗仪组(n=60)采用风冷式光谱冲击波(失眠)治疗仪治疗;针刺组(n=60)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仪组有效率为93.3%,显效率为83.3%;针刺组有效率为81.7%,显效率为65.0%。2组显效率、有效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1),治疗仪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 <0.01);治疗仪组依从率为96.7%;针刺组依从率为83.3%,2组依从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风冷式光谱冲击波(失眠)治疗仪是一款新型失眠治疗仪器,用其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明确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3.
目的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动力学及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道灌流结合颈动脉取血实验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的体内吸收情况。结果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血药质量浓度y与肠腔中药物累计减少量x的关系为:y=7×10-5 x+0.521 9,r=0.993 6。结论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体肠吸收较好,动物实验体内药动学特性符合一室模型。血药质量浓度和肠腔内药物减少量的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64.
在病理诊断制片时,骨组织标本需先进行繁琐的常规脱钙。为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摸索出一种快速脱钙方法,既不破坏骨组织结构、不影响染色效果,又简化了步骤、缩短了时间。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PS)、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的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的参考价值,以及对非AP急腹症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检测9例重型胰腺炎(SAP)患者和60例轻型胰腺炎(MAP)患者血清AMY、LPS、CRP水平,并与48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还检测了25例非AP急腹症患者血清AMY、LPS、CRP水平,与AP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单项和联合检测进行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的比较,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诊断试验进行准确性评价。结果 AP患者血清中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入院时SAP患者血液中的CRP比MAP患者高(P<0.05),AP患者AMY、LPS高于非AP急腹症患者(P<0.05),ROC曲线中血清AMY、LPS的曲线下面积(AUC)较高,两者有较高准确性,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AP诊断的灵敏度(95.8%)、特异度(100.0%)和准确度(96.8%)。结论 CRP是鉴别SAP和MAP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AMY、LPS和CRP可作为AP早期诊断、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独立衡量标准,适用于AP与非AP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中药资源生态学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资源生态学方法研究近年来虽然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与生态学科的迅猛发展趋势还有较大差距,作者在对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及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中药资源生态学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制备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重结晶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紫杉醇纳米混悬剂,以纳米粒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影响因素,对制得的纳米混悬剂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及小鼠组织中的紫杉醇浓度。结果 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粒径为214.4 nm,PI值为0.09,平均Zeta电位为-22.7 mV,体系稳定。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和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65和3.77 h;AUC分别为5.20和20.34 μg·h·mL-1;MRT分别为3.20和2.75 h;CL分别为2.05和0.56 L·kg-1·h-1。与紫杉醇注射液相比,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在小鼠肝、脾、脑组织中的药物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处方简单,制备工艺稳定,且具有良好的肝、脾靶向性,对减轻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心、肾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丹参关节内注射对兔膝骨关节炎细胞因子IL-1及TNF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为了解丹参注射液膝关节内注射对兔膝骨性关节炎中白细胞介素(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理,将64只兔随机分为4组,采用兔膝关节腔内注入木瓜蛋白酶造成骨关节炎的病理模型,以丹参与激素分别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于造模后2、4、6、8周分别取材,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各期兔膝关节液中IL-1及TNF水平。结果显示,造模组IL-1及TNF的水平明显高于丹参组及激素组,有显著差异;空白组未能测出IL-1及TNF;激素组低于丹参组,有统计学差异。表明IL-1及TNF在骨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丹参能有效降低骨性关节炎中IL-1及TNF的水平,其效果低于激素组,表明丹参关节内注射能有效治疗骨性关节炎,但效果略次于激素。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Ⅰ期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Ⅰ期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取石。结果结石一次取净率100%,无肾输尿管穿孔、大出血及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肾镜Ⅰ期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取净结石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实验性胃痛大鼠的镇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实验性胃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分析穴位注射穴效与药效的协同作用。方法:用10%冰醋酸灌胃造成实验性胃痛模型,分别给予硫酸罗通定“足三里”注射、肌肉注射硫酸罗通定和注射用水“足三里”注射,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与镇痛率。结果:硫酸罗通定“足三里”注射组大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延长(P<0.01),在治疗后15min内和30~45min内,扭体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镇痛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罗通定对实验性胃痛大鼠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其效应优于肌肉注射罗通定和“足三里”穴位水注。药物穴位注射的治疗效应明显优于单一药物作用或穴位刺激,说明穴位注射具有穴效与药效增效效应,穴效整合了药效,对药效产生“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