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81篇 |
免费 | 592篇 |
国内免费 | 39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4篇 |
儿科学 | 100篇 |
妇产科学 | 48篇 |
基础医学 | 412篇 |
口腔科学 | 117篇 |
临床医学 | 1485篇 |
内科学 | 830篇 |
皮肤病学 | 110篇 |
神经病学 | 150篇 |
特种医学 | 49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5篇 |
外科学 | 1328篇 |
综合类 | 3403篇 |
预防医学 | 1093篇 |
眼科学 | 124篇 |
药学 | 1207篇 |
40篇 | |
中国医学 | 1395篇 |
肿瘤学 | 3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262篇 |
2021年 | 335篇 |
2020年 | 256篇 |
2019年 | 200篇 |
2018年 | 199篇 |
2017年 | 145篇 |
2016年 | 191篇 |
2015年 | 290篇 |
2014年 | 528篇 |
2013年 | 444篇 |
2012年 | 463篇 |
2011年 | 533篇 |
2010年 | 537篇 |
2009年 | 504篇 |
2008年 | 480篇 |
2007年 | 576篇 |
2006年 | 659篇 |
2005年 | 721篇 |
2004年 | 584篇 |
2003年 | 497篇 |
2002年 | 375篇 |
2001年 | 440篇 |
2000年 | 419篇 |
1999年 | 377篇 |
1998年 | 324篇 |
1997年 | 303篇 |
1996年 | 268篇 |
1995年 | 254篇 |
1994年 | 221篇 |
1993年 | 186篇 |
1992年 | 136篇 |
1991年 | 137篇 |
1990年 | 144篇 |
1989年 | 110篇 |
1988年 | 73篇 |
1987年 | 68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6篇 |
1975年 | 6篇 |
1958年 | 10篇 |
1957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行盐酸氨溴索并用干扰素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8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患者均首先应用基线治疗,包括平卧、吸氧,选用适当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对照组在基线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实施治疗。研究组在基线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γ-干扰素实施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比照2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研究组其咳嗽咯痰缓解时间、气喘气促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行盐酸氨溴索并用γ-干扰素雾化吸入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2.
<正>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但是化疗治疗肿瘤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将正常细胞和免疫(抵抗)细胞一同杀灭。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是放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正是这些副作用,常常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病例的随访及分析,探讨该术式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09年1月之间32例患者32髋施行了金属对金属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其中男12例,女20例,平均年龄44.8岁(19~ 65岁),平均体重指数(BMI) 25.2 (18.7~33.1),术前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9例.手术所采用的表面置换系统的髋臼侧均为生物型固定,股骨侧均为骨水泥型固定且带有导向柄.术后平均随访56个月(37~75个月).[结果]1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男性患者因术后1个月出现股骨颈骨折而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病例至随访结束尚无出现松动、翻修,患者Harri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必须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并规范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患者在首次接受高压氧治疗时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故必须做好首次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的焦虑评估,给予积极地干预。方法:采用改进的焦虑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对288例不同患病种类的患者自评。结果:首次接受高压氧治疗时被观测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结论:为了消除与减轻首次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的焦虑不安心理,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进舱前的解释工作,予以正确的疏导、解释工作,除特殊情况外,不安排首次治疗者单独进舱,而是让他们与曾经接受治疗的患者同时进舱,尽可能地消除首次高压氧治疗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周围性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患者,经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腺癌43例(其中8例为肺泡细胞癌),鳞癌17例。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4例,Ⅲ期34例,Ⅳ期6例。所有患者均拒绝或无法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组及吉西他滨化疗联合经皮穿刺CT导引下肿瘤内植入125↑Ⅰ粒子治疗组。结果吉西他滨组PR5例,SD14例,PD11例,总有效率为16%(5/30),疾病控制率为63%(19/30),临床受益率为37%(11/30);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1年生存率为26%。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组CR5例,PR11例,SD8例,PD6例,总有效率为36%(16/30),疾病控制率为80%(24/30),临床受益率为56%(17/30),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吉西他滨单药组14例出现Ⅰ度骨髓抑制,9例出现皮疹,吉西他滨联合组11例出现皮疹,17例出现轻度骨髓抑制。结论125↑Ⅰ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周围性肺癌疗效好,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OSAHS患者清醒及诱导睡眠状态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评价其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3例OSAHS患者鼻咽顶部至舌骨下缘之间的上气道,进行清醒和诱导睡眠状态螺旋CT扫描,层厚2mm,螺距5.5.扫描完后应用图像工作站进行MPR三维重建,测量分析清醒和睡眠呼吸暂停时上气道最狭窄处截面积的动态改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评价其术后疗效.结果CT扫描显示患者睡眠呼吸暂停时上气道最狭窄处截面积比清醒时明显变小或完全阻塞.其中上气道最狭窄处完全阻塞20例,多部位狭窄20例.手术后住院期间打鼾消失4例;打鼾减轻35例;无明显变化4例.结论诱导睡眠期CT扫描方法简便易行,能直观地反映上呼吸道的梗阻部位;对治疗计划制定和手术定位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人胆管癌相关基因CCR-L2/FXYD6大片段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胆管癌差异显示cDNA片段L2与人类基因组序列间联系,克隆人类胆管癌相关基因CCR-L2/FXYD6,测序、鉴定以供进一步研究。方法 通过同源性比较获取覆盖L-2cDNA的基因组序列。经序列分析设计可能目的基因的扩增引物1对。提取手术切除新鲜胆管癌组织总RNA,利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人cDNA,克隆于载体pGEM—T,酶切、测序鉴定。结果从胆管癌组织中得到人CCR—L2/FXYD6基因大片段克隆(540bp),经测序与人基因组序列吻合,证实该基因在胆管癌组织表达明显,在正常胆管组织中低表达。结论 克隆出人CCR—L2/FXYD6基因的大片段,该基因在胆管肿瘤与正常组织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的抗体制备与细胞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P 2是王红阳教授等于 1996年在胰腺癌细胞株中克隆并鉴定的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R PTPs)家族的新成员[1] ,可通过近膜区与重要的肿瘤相关基因 β catenin相互作用。cadherins catenins复合物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作用 ,参与对细胞粘附的调节 ,这些粘着结构的异常已被证明可导致胚胎发育畸形 ,并与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密切相关[2 ,3 ] 。我们对PCP 2近膜区进行原核系统的表达 ,制备抗PCP 2多克隆抗体 ,以研究PCP 2与cadherins catenins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胞粘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载体pGEX 5…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索脓毒症大鼠血清特征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5组:A组(假手术组)、B组、C组、D组、E组,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0 h采集A组、术后6 h采集B组、术后12 h采集C组、术后24 h采集D组、术后48 h采集E组大鼠心脏血2 m L,静置、离心后收集血清。采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脓毒症大鼠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结果差异离子聚类分析图显示,术后6 h开始(甚至更早),即B组大鼠血清便可发现差异离子。到24 h,即D组大鼠与A组血清中差异离子最明显、强度最大。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发现,A组和其余各组大鼠的代谢物均有差异,且以D组差异代谢物变化最为显著。通过代谢通路分析,D组与A组间有12个特征性差异代谢物,包括D-葡萄糖胺6-磷酸,D-葡萄糖胺磷酸,α-D-葡萄糖胺1-磷酸,D-葡萄糖胺1-磷酸,D-半乳糖胺6-磷酸,胆红素,(3Z)-植物色素,15,16-二氢胆绿素,15,16-二氢胆绿素IXα,15,16-二氢胆绿素i... 更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