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07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诊疗水平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位于侧脑室前部或室间孔附近,呈宽基底与侧脑室壁或透明隔相连。肿瘤边缘及内部可见多发囊泡,常见钙化,MRI检查T1WI、T2WI相均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神经突触素阳性。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例,其中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4例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是术前诊断的重要参考。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位于小角度动脉分叉处小型动脉瘤特点及手术夹闭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5例体积≤3mm,生长在夹角<45°2个动脉分叉根部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动脉瘤生长特点,结合动脉瘤夹的性能,从几何和力学角度探索手术夹闭方法。结果这种动脉瘤常与相邻最近一个分支动脉壁粘连;并且位于两分叉动脉根部,不易将瘤颈部分离出能够通过动脉瘤夹叶片的空间,不能够按照常规方法夹闭。结论在游离困难时不必完全游离动脉瘤,采用小弯形夹平行一侧分支的方法夹闭动脉瘤颈及对侧分支壁少部分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 阐释“液-液平面”征象在鞍区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占位性病变266例,进行MRI影像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本组266例中,垂体腺瘤209例(48例伴液平面形成,其中1个液平面24例,2个液平面9例,3个及以上液平面15例);颅咽管瘤35例;Rathke囊肿19例;垂体脓肿2例;表皮样囊肿1例.液平面发生率在囊性垂体腺瘤中为54.5% (48/88),明显比颅咽管瘤(2/35)、Rathke囊肿(1/19)等病变高(P<0.01),颅咽管瘤与Rathke囊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液平面”最常见于垂体腺瘤,尤其是伴多个液平面者,且以无功能型、促性腺激素型、催乳素型和多功能型垂体腺瘤多见.“液平面”常提示垂体腺瘤出血亚急性期.  相似文献   
74.
颞叶癫痫的海马病理变化分子机制一直是神经学科研究的重点。在发现海马致痫灶中存在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s-3)后,学者们推测凋亡机制可能对颞叶癫痫海马病理的形成具有一定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建立了相应的实验模型或活体标本,以凋亡基础理论为依据,从不同角度对颞叶癫痫中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凋亡机制进行研究,相继发现了凋亡级联效应途径中其他分子的显著表达,包括死亡受体、凋亡效应酶、凋亡调节蛋白等,甚至在基因水平找到了凋亡存在的证据,同时也引发了抗凋亡的治疗研究,为颞叶癫痫海马神经元损伤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颞叶癫痫的药物治疗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不仅对细胞生长、分化以及炎症、凋亡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的枕颈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相关手术技巧。方法13例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神经鞘瘤7例,脑膜瘤4例,脊索瘤2例。根据肿瘤同脑干及上颈髓的关系将肿瘤分为:腹正中型4例,腹侧方型6例,背侧型3例。采用改良的枕下侧入路,切除肿瘤一般要求从瘤周蛛网膜的界面处进行,保留枕骨髁,显微镜下从侧方入路,在副神经根间隙切入点分离并分块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脑膜瘤和脊索瘤各1例次全或大部分切除。随访1 ̄3年,12例病人基本恢复正常,1例脊索瘤术后1年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结论改良的枕下侧入路有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手术的关键是从蛛网膜的界面处分离,以副神经根间隙为切入点分离肿瘤。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板障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板障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治方法。结果病变位于额部2例,顶部1例,颞顶部1例。头颅X-线示圆形或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界清楚,有或无边缘硬化。CT平扫示颅骨局部破坏,内外板变薄、中断,囊肿呈不均匀低密度。MRI检查均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FLAIR成像显示不均匀高信号。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1例。随访1-44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板障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靠影像学,尤其是磁共振FLAIR像有助于与蛛网膜囊肿或囊性坏死性脑肿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的枕颈侧入路切除枕大孔区肿瘤手术的相关技术技巧。方法:8例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神经鞘瘤5例,脑膜瘤2例,脊索瘤1例;根据肿瘤同脑干及上颈髓的关系将肿瘤分为:腹正中型3例、腹侧方型3例、背侧型2例。采用改良的枕下侧入路,切除肿瘤一般要求从瘤周蛛网膜的界面处进行锐性分离,保留枕骨髁显微镜下从侧方入路,在副神经根间隙切入点分离并分块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6例,脑膜瘤和脊索瘤各1例次全切除。8例均在随访中,7例病人已基本恢复正常,1例脊索瘤手术1年后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结论:改良的枕下侧入路有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手术的关键是从蛛网膜的界面处分离,肿瘤侧用细小电流电凝出一间隙后,以副神经根间隙为切入点分离肿瘤。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颈髓髓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3例颈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操作方法及疗效。结果:全组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全切除18例(78.3%)。随访3个月至5年,失访3例.实际随访20例。其中16例(80.0%)恢复正常工作,2例(10.0%)生活自理,2例(10.0%)生活不能自理。结论:娴熟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提高颈髓髓内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80.
体积较大的脑膜瘤行单次X刀治疗后容易出现瘤周水肿,导致颅内高压,病人不能忍受,治疗失败,需再次开颅手术减压。为此分两次行X刀治疗,减少单次照射体积,分开瘤周水肿高峰出现的时间,是X刀治疗大脑膜瘤新兴的手段。我院用X刀治疗脑膜瘤共5例,获得满意的疗效。本文总结经验,探讨该手段对大脑膜瘤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