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1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基础医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07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181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硬脑膜动静脉瘘(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与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生的关系,以及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5例继发于或伴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颅内出血,2例表现为突眼和结膜红肿。3例经开颅手术及1例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均恢复良好;另1例未行外科处理,神经功能障碍呈进行性加重。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可继发DAVF,但部分患者先期难以明确静脉窦血栓形成,而表现为DAVF伴静脉窦血栓性闭塞;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继发的DAVF易发生颅内出血,应积极行血管内栓塞或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CT表现的CVST,总结其临床表现、起病形式、影像学表现及溶栓和抗凝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13~30d,CT复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完全吸收。DSA复查示静脉窦完全再通5例,部分通畅3例。症状消除6例,明显改善2例,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随访1~16个月,无颅内再出血发生。结论提高对CVST的认识,并正确采用多手段影像学检查,是正确诊断和及早治疗的关键。适当强度的抗凝、溶栓治疗对于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VST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经动脉途径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6例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经动脉途径采用Onyx胶栓塞治疗15例,动静脉联合途径1例。结果 16例患者共栓塞17次,栓塞结束即时解剖治愈14例(87.5%),另2例栓塞不全者术后辅以手术治疗。栓塞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3例,面部感觉麻木3例,随访1月后症状消失;口咽部疼痛2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本组无死亡病例。10例患者术后2~24个月复查DSA,1例DAVF复发,9例完全闭塞;6例门诊随访2~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经动脉途径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DAVF是可行、有效的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4.
脊膜瘤占椎管内肿瘤的11.4%,在一组78例脊膜瘤报道中,颈段病变占27%。高颈段脊膜瘤报道不多,作者近年来切除5例,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垂体多激素腺瘤的临床表现和免疫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其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1990年3月至2002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垂体多激素腺瘤103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其中18例另行双标记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全组以PRL-GH型垂体腺瘤最多,共10例(9.7%)。大多数病例只表现出一种内分泌症状,仅7例(6.8%)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内分泌症状。垂体多激素腺瘤的免疫组化组合形式多样,2~6种激素组合均有。免疫组化、血清激素水平与内分泌症状之间相关性最好的激素是PRL。结论垂体多激素腺瘤的免疫组化检测对于其正确的病理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X 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X刀治疗并随访疼痛缓解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治疗效果为治愈14例(33.3%).显效22例(52.4%),有效4例(9.5%),无效2例(4.8%).疼痛缓解出现时间平均在2.1月之后.7例(16.7%)术后出现面部麻木.结论 X刀是一种精确而有效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临时夹闭加促凝法制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动物模型。方法30只新西兰家兔分为3组:临时夹闭上矢状窦组、结扎静脉窦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10只。临时夹闭上矢状窦组用血管夹夹住家兔上矢状窦的前、后部,注入脑磷酯白陶土悬液促凝.建立CVST的动物模型。结扎静脉窦对照组通过结扎上矢状窦建立CVST模型,假手术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术后检测脑组织含水量、静脉窦的血流速度。结果临时夹闭上矢状窦组家兔上矢状窦夹闭5h后完全栓塞,血流速度为零:在夹闭1h后.该组家兔血压、心率、呼吸均在正常范围内。临时夹闭上矢状窦组和结扎静脉窦对照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和基底静脉血流速度,分别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临时夹闭上矢状窦组与结扎静脉窦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时夹闭加促凝法制作CVST模型模拟上矢状窦血栓形成,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满足CVST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8.
外侧裂直接入路手术初步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接经外侧裂人路的显微外科手术理念和技术. 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经外侧裂直接入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侧裂海绵状血管瘤4例,岛叶肿瘤5例(胶质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3例,骑跨或侵入外侧裂的胶质瘤15例,转移瘤l例,动静脉畸形2例,颞叶癫痫2例. 结果 41例血管性病变均显露满意,妥善处理.18例胶质瘤和1例转移瘤中13例全切除,其余均为次全切除.术后有3例患者曾出现短暂的失语,3例轻度偏瘫. 结论 外侧裂是良好的手术路径.宜在高倍镜下仔细分离.在涉及重要功能区时强调无张力牵开.对于累及外侧裂的肿瘤,提倡先显露并保护重要血管.再扩展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CytC)、caspase-9、caspase-3在颞叶内侧癫(癎)(MTLE)病人致(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30例典型MTLE病人为实验组,6例颢叶深部血管畸形病人为对照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在光镜下观察MTLE病人致(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比较MTLE海马CA1区与对照组海马组织神经元内凋亡相关蛋白CytC、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结合病史资料,分析caspase-3表达水平与癫(癎)病程和发作频率的相关性.结果 MTLE组致(癎)海马CA1区光镜下可观察到神经元退变、噬神经元现象,TUNEL染色发现凋亡神经元18例,对照组则为阴性;CytC、caspase-9、caspase-3蛋白在MTLE组海马CA1区均有明显表达,对照组中则呈轻微表达,差异显著(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与发作频率呈正相关,而与病程长短无关.结论 MTLE致(癎)海马神经元中存在外源性凋亡途径,这可能是癫(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0.
老年与青壮年脑挫裂伤组织NGF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衰老对脑挫裂伤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老年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较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收集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的脑挫裂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和医学数码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老年组(≥60岁)和青壮年组(19~59岁)病人脑损伤后3~9 h脑挫裂伤组织NGF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脑损伤后NGF在老年和青壮年脑挫裂伤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强;老年组脑挫裂伤组织中的NGF蛋白表达显著性低于青壮年组(P<0.05).结论 老年人脑挫裂伤后NGF表达水平下降明显,提示其受损神经元的修复和生存能力降低,这可能是老年颅脑损伤病人恢复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