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0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颅咽管瘤因与下丘脑、视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粘连,开颅手术全切除往往较困难,且术后复发率很高。我科自1982年至1999年6月对23例囊性颅咽管瘤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我院2002年至2004年收治颅内动静脉瘘患者11例,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CCF)8例,硬脑膜动动静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1例,脑内动静瘘2例。所有病例均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应用纳洛酮干预后,弥漫性脑损伤(DBI)合并二次脑损伤(SBI)大鼠脑内c-fos蛋白及血浆β内啡肽(β -EP)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β-EP与c-fos在SBI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DBI合并SBI组(A组)、DBI合并SBI后盐酸纳洛酮(1mg/kg,腹腔注射)治疗组(B组)、DBI后SBI前盐酸纳洛酮治疗组(C组),于伤后3、24、48h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脑内c-fos蛋白和血浆β-EP的含量,并进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B、C两组在各时间点的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C两组比较,A组3h及24h时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24h及48h时的神经元损伤数量明显减少(P<0.05),3h、24h及48h时的c-f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3h及24h时的血浆β -EP含量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盐酸纳洛酮可降低DBI合并SBI大鼠脑内c-fos蛋白及血浆β-EP的含量,减轻神经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DBI合并SBI后与DBI后SBI前使用盐酸纳洛酮对SBI的疗效相仿.  相似文献   
5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硬脑膜动静脉瘘(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与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生的关系,以及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5例继发于或伴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颅内出血,2例表现为突眼和结膜红肿。3例经开颅手术及1例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均恢复良好;另1例未行外科处理,神经功能障碍呈进行性加重。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可继发DAVF,但部分患者先期难以明确静脉窦血栓形成,而表现为DAVF伴静脉窦血栓性闭塞;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继发的DAVF易发生颅内出血,应积极行血管内栓塞或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5.
颅内金属异物是火器性颅内损伤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由于脑立体定向技术广泛开展,对颅内金属异物的摘除趋积极态度.1989年以来,我院采用立体定向及电视导引相结合的方法摘除颅内金属异物28例,无一例失败,现在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28例中,男19例,女9例,年龄7~56岁,颅内金属异物37个(不包括42个头皮下金属异物).大于Icm 7个,其余均为小型弹片、铁砂球及铅弹等,其分布分别为额颞顶大脑突面18个,大脑镰及天幕旁11个,基底节区2个,眶额底部4个,幕下2个.全部手术均在立体定向及电视导引下进行.手术时间:伤后1周内6例.1个月以内12例,1个月以上10例.最长的1例达3年.  相似文献   
56.
神经导航在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技术及对鞍区解剖结构识别的价值。方法 对39例垂体腺瘤使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指导定位、识别入路相关的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结果 平均注册误差为2.3mm(1.6~3.3mm),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未全切除病例主要是肿瘤巨大、向海绵窦侵袭性生长、质地坚硬或血供异常丰富者。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定位,能够准确指示中线结构、鞍底和颈内动脉,有效地减轻了创伤,使之成为良好的手术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的枕颈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相关手术技巧。方法13例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神经鞘瘤7例,脑膜瘤4例,脊索瘤2例。根据肿瘤同脑干及上颈髓的关系将肿瘤分为:腹正中型4例,腹侧方型6例,背侧型3例。采用改良的枕下侧入路,切除肿瘤一般要求从瘤周蛛网膜的界面处进行,保留枕骨髁,显微镜下从侧方入路,在副神经根间隙切入点分离并分块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脑膜瘤和脊索瘤各1例次全或大部分切除。随访1 ̄3年,12例病人基本恢复正常,1例脊索瘤术后1年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结论改良的枕下侧入路有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手术的关键是从蛛网膜的界面处分离,以副神经根间隙为切入点分离肿瘤。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异位脉络丛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分析我院近来诊治的1例异位脉络丛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报道。结果:临床表现为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和进行性颅高压征,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一结论:异位脉络丛癌少见,易引起误诊。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于放、化疗。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鞍上区脑膜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采用直视下、显微镜下二种手术方法行鞍上区脑膜瘤切除术。结果:直视手术组27例,肿瘤全切除18例,全切除率66.67%;显微手术组19例,肿瘤全切除17例,全切除率89.47%。28例经3个月~10年术后随访,平均4.2年,肿瘤无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能正确辨认鞍上区肿瘤与周邻重要结构和血管的关系,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60.
垂体脓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脓肿发病率低,约占垂体疾病0.3%~0.5%,术前易误诊.我院1986年至2000年12月共收治4例,经手术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且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复查未见脓肿复发,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