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1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基础医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07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181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目的 采用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经鼻入路显露鞍旁结构,提高对术中解剖结构的认识水平.方法 搜集2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均无蝶筛区和海绵窦区病变.经肘静脉注入造影剂,采用16排螺旋CT行头部薄层扫描.将数据导入Dextroscope图像工作站,模拟经鼻人路手术,进行解剖观察.结果 应用VR系统模拟经鼻人路手术,解剖结构可得到立体化呈现,操作者可进行动态观察并处理.术中显露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外侧缘时,须切除中鼻甲,开放后组筛窦,打开蝶腭孔,控制蝶腭动脉,适当磨除翼突,显露翼管前口.结论 经鼻入路显露鞍旁结构,须切除中鼻甲、钩突,尽量向侧方扩大蝶窦前壁区的开窗范围,妥善处理蝶腭动脉.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是关键结构,应增加显露,给予良好保护. 相似文献
492.
493.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外侧间隙的手术解剖 .方法 :模拟 4个手术视角 ,在 14例尸体标本上作 2 8侧间隙的显微解剖 .结果 :该间隙大致呈V形 ,前岩床皱襞将其分为内、外侧两部分 .间隙的内侧边为颈内动脉和前床突 ,外侧边通常为颞叶前下面 ,含有蛛网膜和纤维小梁等结构 .视角越偏侧方 ,底边常越短 ,内、外侧边却变化不大 ,间隙下方结构均随方位改变 .结论 :对于年轻人 ,该间隙常在 0°至 10°视角下最宽大 .对于脑萎缩者 ,常在 30°至 4 5°时最宽大 .要经该间隙达到鞍后区 ,至少应取 4 5°视角 ,向侧方牵开颞叶 相似文献
49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高压氧对其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提取绿色荧光蛋白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取P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神经节苷脂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液进行成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并在培养及诱导时进行高压氧干预,1次/d,为高压氧干预组(高压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未进行高压氧干预的为对照组.结果 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多次换液后可纯化细胞.高压氧组间充质干细胞对数生长期提前,进入平台期后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高压氧干预后细胞于24 h内出现轴突、树突,48 h后2组对比,高压氧组80%以上细胞出现突起,且细胞突起较长、较粗.对照组突起的细胞比例不足80%,细胞分散,突起短,未连成网状.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操作简单,细胞繁殖能力强,经高压氧干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加快.在细胞诱导时联合高压氧干预,细胞分化数量多,突起长.提示高压氧能促进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495.
良性颅内高压并发空蝶鞍1例教训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报告:患者,女, 43岁.因面色苍白8年,进行性视力减退伴间断头痛1年于2000年3月16日入院. 6年前曾一度发现溢乳, 1年前曾体位性黑朦频繁发作数月.头痛为双侧眼眶及额部钝痛,月经间隔时间经常明显缩短或延长.查体:神清,左眼视力0.5,右眼光感;双侧视乳头界限模糊,色淡,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颈抵抗(-),锥体束征(-). 相似文献
496.
497.
目的利用新型脊髓损伤(SCI)打击器制备大鼠挫伤型SCI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为探究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发生机制及早期干预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trol组(对照组,20只)、Sham组(假手术组,40只)及SCI组(40只)。SCI组大鼠暴露T10节段并采用改进型Allen's法制备SCI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T10节段但不实施脊髓撞击,Control组不做任何干预措施。使用开放场地实验(BBB评分)评估伤前1 d及伤后1、3、7、14、21、28 d大鼠的运动功能。于伤前1 d及伤后14、21、28 d测定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WT),并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估SCI模型是否构建成功。 结果(1)3组大鼠伤后1、3、7、14、21、28 d的BBB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CI组的BBB评分均低于Control组和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组伤后1 d的BBB评分均为0分,伤后3、7、14、21、28 d呈上升趋势,且任意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大鼠伤前1 d后肢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4、21、28 d后肢MW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CI组大鼠后肢MWT均明显低于Control组和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组大鼠伤前1 d及伤后14、21、28 d时的后肢MWT呈现先下降后回升趋势,伤后21和28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后肢MW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伤后14 d,HE染色可见脊髓胶质细胞大量浸润;伤后21 d胶质细胞大量分化增生;伤后28 d大量胶质纤维生成。 结论利用新型打击器建立的挫伤型SCI模型,具有数字化、稳定、标准化、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为SCI后NP形成的病理学机制及靶向药物研究提供标准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498.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sTBI)合并脑疝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和仓山院区神经外科收治的231例老年sTBI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231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106例,预后不良组125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GCS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CI)、瞳孔反射异常、环池消失、术中并发脑膨出、中线结构移位、血氧饱和度<90%的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CCI≥2分、环池消失、血氧饱和度<90%、术中并发脑膨出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年龄>70岁、CCI≥2分、环池消失、血氧饱和度<90%、术中并发脑膨出是老年sTBI合并脑疝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充分考虑这些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99.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身体浸泡对大鼠血液学、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及肺、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创伤性脑损伤(TBI)组、单纯海水浸泡伤(SI)组及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TBI+SI)伤组, 每组5只。sham组和TBI组室温26 ℃放置10 h, SI组采用(28±0.5)℃海水身体浸泡10 h, TBI+SI组颅脑致伤后立即进行SI处理。致伤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常规、生化和凝血指标, 以及心肌酶谱(肌酸激酶)、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肾脏功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比较4组大鼠间各项指标的差异, 并观察脑、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sham组和TBI组比较, SI组和TBI+SI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明显升高(P<0.05), 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AST、ALT、BUN及SCr均明显升高(P<0.01);脑外伤大鼠被海水浸泡后, 肺组织有出血改变, 脑组织的损伤程度也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