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8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75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2篇
  1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GBV-C/HGV is a newly identified 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hepatitis.In this study,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the partial NS5 gene of GBV-C/HGV derived from sera of 8 Chinese patients were determined.The nucleotide homology among the 8 isolates were 92% on average.On the basis of sequence analysis,two sets of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derived from highly conserved region of GBV-C/HGV NS5 gene were designed to establish both sensitive and specific nested PCR for detection of GBV-C/HGV RNA.253 Chines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for the virus RNA.GBV-C/HGV RNA positive rates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BV,HCV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B,non-C hepatitis were 18.4%,19.8% and 8.9% respectively.This result suggested that HBV,HCV and GBV-C/HGV shared the same transmission risk factors.8 patients with GBV-C/HGV and HCV coinf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observed for the response to interferon.Coinfection with GBV/HGV did not negatively influence the responsiveness of HCV,and GBV-C/HGV was sensitive to interferon to a certain degree.  相似文献   
692.
本文报道88例非典型出血热,并与83例典型出血热对比。结果表明临床上非典型出血热并非少见。根据它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出血热可分为4种类型。虽然未发现有诊断价值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但是非典型出血热轻型病例显著多于典型组,其病死率低,出血、肾脏损害、低血压休克少见,与斯堪的那维亚轻型出血热相似。检测出血热特异性抗体对避免误诊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93.
秦兆习  陈勇  金剑  丛旭  哈明昊  魏来 《江苏医药》2003,29(6):404-405
目的 构建2a型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基因(NS)5区全长克隆质粒。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HCV NS5A和NS5B质粒中扩增出NS5A和NS5BPCR片段,再采用融合PCR技术扩增出全长NS5的cDNA片段,克隆后RFLP和序列分析鉴定重组子。结果 融合PCR获得约2.8kb全长NS5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与HC-J6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2%,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5.5%。结论 利用融合PCR技术简单方便,利用该技术获得了2a型HCV NS5全长序列,构建了全长基因克隆质粒。  相似文献   
694.
目的 建立SNaPshot技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P基因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析。方法 针对HBVYMDD变异位置的上、下游设计引物,用PCR方法进行DNA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再针对变异位点74 1A G变异型(YVDD)和74 3G T变异型(YIDD)的紧邻上游设计高度特异的SNaPshot检测引物,用不同荧光标记的ddNTP对PCR产物进行一步延伸,然后置于310型DNA测序仪上观察荧光信号,可直观的检测上述两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经测序证实P基因区不仅存在74 1、74 3位点的变异,还存在5 14C A、5 2 3C A、5 6 2T A、6 6 7C A等位点的变异。对已证实P基因区变异的13例患者血清用SNaPshot技术检测YMDD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相同,显示SNaPshot技术高度的特异性。结论 SNaPshot技术检测HBV基因组SNPs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特异的特点,还检测到野生株和变异株的混合存在。  相似文献   
695.
 目的 研究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ISGF3)在干扰素α(IFN-α)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定量PCR技术检测IFN-α处理前后人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上清HBV DNA含量,DNA印迹法检测IFN-α处理前后HepG2.2.15细胞内HBV复制中间体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FN-α处理前后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ISGF3的3个组分即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1、磷酸化STAT2和ISGF3γ以及双链RNA依赖蛋白激酶(PKR)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改变。用酪氨酸酶抑制剂染料木黄酮抑制IFN-α作用后,再次进行上述检测。 结果 IFN-α处理后,HepG2.2.15细胞上清HBV DNA和细胞内HBV复制中间体减少,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STAT1、磷酸化STAT2、ISGF3γ和PKR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升高。加染料木黄酮抑制IFN-α后,HepG2.2.15细胞上清HBV DNA和复制中间体无减少,而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STAT1、磷酸化STAT2、ISGF3γ和PKR蛋白质表达均减少。 结论 ISGF3是IFN-α抑制HBV复制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96.
目的 研究干扰素 α(IFN α)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FNα2b处理前、后的HepG2 2 15细胞上清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IFNα2b处理后不同时点的HepG2 2 15细胞和其母源细胞HepG2 细胞内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STAT2、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γ(ISGF3γ)、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RAN依赖蛋白激酶(PKR)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ISGF3γ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并用染料木黄酮阻断IFNα2b信号转导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IFNα2b处理8h后,HepG2 2 15细胞上清HBVDNA平均减少0 72log 10copies ml,而加染料木黄酮后则无减少。IFNα2b处理后,HepG2 和HepG2 2 15细胞中STAT1、STAT2、ISGF3γ、2′5′OAS和PKRmRNA水平明显升高;加染料木黄酮后前3个因子mRNA水平仍然能检测到,而2′5′OAS和PKRmRNA则受到抑制。WesternBlot检测也提示IFNα2b处理后ISGF3γ蛋白质水平升高,加染料木黄酮后其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Janus酪氨酸激酶(JAK) STAT途径在IFN α抗HBV中发挥主要作用,而ISGF3是该途径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97.
目的观察磷酸脂酶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HBcAg表达和定位的影响,了解HBV生活的周期。方法以30μg/ml的CSA处理HepG2.2.15细胞2d或4d;共聚集显微镜观察细胞内HBcAg和HBsAg亚细胞定位;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HepG2.2.15细胞中HBcAg主要定位于胞质。CSA处理2d后可使胞质中HBcAg和HBsAg水平下降,细胞核内HBcAg水平升高,可见约5%细胞发生凋亡。CSA处理4d后细胞核内HBcAg水平进一步提高,约25%细胞核内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胞质,并约有30%细胞发生凋亡。结论CSA可促使HepG2.2.15细胞内HBcAg进入细胞核。HBcAg的核内表达定位增强可能与蛋白磷酸化水平增高,及细胞衰老或者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98.
番茄红素抗氧化和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来  赵春景 《中国药业》2004,13(10):21-23
目的:介绍番茄红素在抗氧化和调节血脂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主要介绍番茄红素抗氧化和调节血脂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番茄红素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除强大的抗氧化和调脂作用外,它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调节环加氧酶新陈代谢等功能.结论:番茄红素在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99.
EP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EP方案同步放疗治疗42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化疗采用EP方案:放疗为常规分割2Gy/次,每周5次,总剂量为54-60Gy。结果 治疗过程中放射性肺炎发生率62%,其中Ⅲ级为7%;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9%,Ⅲ~Ⅳ级为12%;粒细胞下降发生率为71%,Ⅲ~Ⅳ级为21%;中位生存期为23月,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79%、7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55%、24%。结论 EP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耐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有所改善,长期生存优势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00.
顺食汤防治食管癌放疗引起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放射性食管炎是食管部进行放射性治疗中的一大并发症,特别是腔内放疗的应用使其发生率明显提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我们自1990年11月~1995年11月,采用自制中药汤剂—顺食汤对18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性食管炎的防治,取得满意疗效,兹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