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目的 评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夜间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分析,选取2013—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资料,收集人口学特征和基础病史等变量。数据库中研究对象的夜间睡眠时间以问卷的方式采集,将6~8h夜间睡眠时间设定为正常睡眠时间,<6h分类为短睡眠时间,>8h分类为长睡眠时间。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igit Symbol Substitution Test,DSST)用于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价,本研究将DSST评分的最小四分位数确定为认知功能减退。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夜间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 588例研究对象,女性827例(52.1%),男性761例(47.9%),平均年龄(69.6±6.7)岁。875例(55.1%)报告睡眠时间为6~8h,527例(33.2%)睡眠时间<6h,186例(11.7%)睡眠时间>8h。在校正相关因素后,短睡眠时间和长睡眠...  相似文献   
32.
目的:系统评价乌灵胶囊治疗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数据库,筛选乌灵胶囊治疗睡眠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1年2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质量,使用Stata 1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随机对照试验,1 85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943例,对照组911例。乌灵胶囊治疗睡眠障碍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效率提高(Z=10.658,P=0.00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降低(Z=-17.255,P=0.000),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评分降低(Z=-8.209,P=0.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Z=-3.102,P=0.002)。结论:乌灵胶囊治疗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33.
背景:血管性痴呆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的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患病率逐步上升。但目前尚无证实有效的药物,因此寻求中医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瘀阻脑络证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中医证候。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纳入48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活血化瘀中药组(n=24)和安慰剂对照组(n=24),所有患者接受2周的洗脱期,其后分别接受为期12周的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或安慰剂。安慰剂气味和外观均与活血化瘀中药相同。主要结局指标:主要疗效指标是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ubscale,ADAS-cog);次要疗效指标是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结果:基线时两组人口学及神经心理学量表得分均无差异。活血化瘀中药组治疗12周后ADAS-cog得分较基线无显著变化(P〉0.05),安慰剂组12周后ADAS-cog得分较基线显著升高2.35分,两组间ADAS-cog变化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间MMSE和ADL得分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维持患者认知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尚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涉及补肾法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试验进行系统评价,总结规律,以期促进中医药合理使用.[方法]计算机检索检索CNKI、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9年5月22日,筛选补肾法中药治疗A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依据RevMan 5.3说明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基于多重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信号通路、关键基因、microRNA(miRNA)、转录因子(TF)等生物学信息,构建相关调控网络,以期阐释AD的内在机制。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从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中获取AD相关的高通量芯片数据集,并通过R软件对原始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应用limma数据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DOSE数据包对DEGs进行疾病本体(DO)富集分析,并通过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在线工具对DEGs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随后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出关键基因,使用mirTarBase等数据库预测相关miRNA,使用Enrichr数据库预测相关TF,并利用Cytoscape构建miRNA-TF-mRNA调控网络。结果 获得数据集GSE48350和GSE132903并且筛选得到109个DEGs。DO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与AD等神经系统疾病显著相关,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结果包括化学突触传递等21项条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包括GABA能突触等8条信号通路。miRNA-TF-mRNA调控网络显示关键基因的mRNA与相关miRNA、TF之间具有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复杂调控关系。结论 文章通过多重生物信息学,分析了与AD相关的信号通路、关键基因、miRNA、以及TF等生物学信息,建立了AD调控网络,为进一步探究AD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应用超声探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和健康人群颈部迷走神经横截面积,探讨PD患者颈部迷走神经横截面积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30例PD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1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统一PD评分量表Ⅲ(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相似文献   
37.
名老中医经验数字化传承是指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名老中医知识、技能、经验等进行记录、整理、保护、传播、分享和创新,有助于克服传统经验传承方式的低效率问题,实现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数字化传承在可及性、抗佚失性、准确性、创新能力、有效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辅助名老中医经验的数字化保存、分析和发掘,是传统跟师学习传承方式的重要补充。数字化传承通常分为构建中医药知识数据库、构建名老中医经验病案资料库、数据挖掘发现规律、借助机器学习辅助临床决策等步骤。名老中医数字化传承不只是经验信息的利用,也是基于经验的创新和产品化过程,可能成为一种新型中医药诊疗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