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8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邹本贵教授是山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其临床中运用中药熏洗方治疗骨折后期肢端肿胀,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邹教授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但相关的体质研究匮乏。临床观察发现血瘀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的体质类型。疼痛和麻木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以疼痛为主诉的患者多责之于瘀血,麻木多属痰属虚,痰湿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的患者,临床表现则多以麻木为主。因此,能否把握患者固有的、相对稳定的体质类型,运用针对体质特点的方药,对疾病的转归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补肾壮骨汤对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骨折(OTCF)临床的影响。[方法] 以“补肾壮骨汤”为首输关键词,以“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等为次输关键词,全面搜索补肾壮骨汤对OTCF患者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一般特征,对文献资料所提取的治疗有效率、骨密度、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治疗安全性(新发骨折率)等观察指标进行Meta分析处理与分析。[结果] 共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范畴,文献总样本量1 037例。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OR=4.63,95% CI[2.92,7.36],P<0.000 01]、改善骨密度[MD=0.08,95% CI[0.06,0.1],P<0.000 01]、降低ODI指数[MD=-2.34,95% CI[-3.49,-1.19],P<0.000 01]、降低新发骨折率[OR=0.08,95% CI[0.11,0.44],P<0.000 01]。[结论] 与单纯椎体成形术治疗相比,补肾壮骨汤辅助椎体成形术在OTCF患者治疗中,可提升患者术后骨密度、改善胸腰椎功能障碍和降低术后新发骨折率,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4.
舒血宁注射液自1995年上市以来,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近年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药品的安全性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分别对文献中的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病、剂量、疗程、溶媒、ADR发生时间等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旨在研究舒血宁注射液ADR发生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舒血宁注射液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皮肤、黏膜损害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ADR最早发生于输液1 min后,最晚发生于连续输液第11天,从ADR发生时间具体分布来看,70%个案的ADR发生在1 h之内,显示其ADR以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舒血宁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超说明书用药致ADR/ADE的比例不高,尚未发现ADR的发生程度与过敏史、合并用药有关联,其ADR的发生不完全是药品的问题,溶媒可能是一个重要的 因素。  相似文献   
75.
背景 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压迫脊髓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CSM)与脊髓急性损伤在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方面存在差异,中医药治疗退行性CSM有着独特优势,临床应用广泛,但脊髓慢性压迫相关的治疗机制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益肾养髓方对脊髓慢性压迫大鼠脊髓(C5~7)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3(NT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mRNA表达水平影响及NGF的蛋白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益肾养髓方促进CSM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9年1月选取SPF级雌性SD大鼠96只,其中72只大鼠采用吸水膨胀材料聚乙烯醇丙烯酰胺互穿网络水凝胶(由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提供)压迫脊髓的方法进行造模,余24只大鼠假手术(假手术组)。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4)、中药高浓度组(n=16)、中药中浓度组(n=16)、中药低浓度组(n=16)。中药灌胃的各组按照对应浓度进行灌胃(大鼠灌胃给药剂量采用体表面积系数换算系数6.3计算,高浓度为16.74 g•kg-1•d-1、中浓度为8.37 g•kg-1•d-1、低浓度为4.19 g•kg-1•d-1),药液浓缩后以1 ml/100 g体积灌胃给药,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灌服等量(1 ml/100 g)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分别于术后2、4、6、8、10周时,评价各组大鼠运动功能指数评分(BBB评分);术后2、6、10周时,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的尼氏体分布,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 法检测大鼠脊髓营养因子NGF、NT3、GDNF的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GF脊髓前角区蛋白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1)术后2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术后4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术后6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BBB评分低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BBB评分高于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术后8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BBB评分低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BBB评分高于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术后10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BBB评分低于中药高、中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BBB评分高于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2)术后2周,假手术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正常,可见大量虎斑状尼氏体,丰富饱满;模型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细小,形态为圆形,分布稀疏,胞内尼氏体溶解减少甚至消失;在术后6、10周时,中药高、中浓度组神经元虽有一定程度损伤,但细胞形态丰满、可见细胞内虎斑状尼氏体;中药低浓度组可见少量空泡,神经元细胞分布略稀疏,单个细胞内尼氏体数目比中药高、中浓度组含量少。术后2周,假手术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模型组(P<0.05)。术后6周,假手术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模型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少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中药低浓度组(P<0.05)。术后10周,假手术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模型组、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少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3)术后6周,中药高浓度组NGF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NT3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GDNF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4)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中脊髓前角的神经元细胞NGF染色程度较浅,分布稀疏,中药高、中浓度组大鼠的脊髓前角神经元NGF染色较明显,细胞形态完整。术后6周,中药高浓度组NGF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 益肾养髓方可能通过增加脊髓中NGF、NT3、GDNF的mRNA表达水平,改善CSM大鼠的四肢运动功能,保护脊髓前角中正常运动神经元,从而达到促进神经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
魏戌  谢雁鸣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77-2879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以速发Ⅰ型变态反应最为严重,需要进行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皮试以筛查Ⅰ型变态反应为主,不仅能够早期发现中药注射剂在人群中的致敏情况,而且是了解过敏发生机制的途径之一,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皮试主要适用于常发生Ⅰ型变态反应的中药注射剂,研究人群选择健康志愿者和药品说明书中所规定的适应症患者,皮试方法可采用皮内注射法与点刺法.皮试液浓度的不同可能会影响皮试阳性率,中药注射剂皮试液配制主要参考青霉素皮试液制备方法,可设置不同剂量的中药注射剂皮试液、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盐酸组胺进行对照.根据Ⅰ型变态反应发生的特点,皮试观测时应密切关注30 min内的情况,观测指标应围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血清I 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 P1NP)和I 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 β?CTX)水平的分布趋势差异并初 步建立两者的参考区间。方法 以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符合入 组标准的272 名30 ~54 岁女性血清P1NP 和β?CTX 水平进行检测。以5 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30 ~34 岁,35 ~39 岁,40 ~ 44 岁,45 ~49 岁,50 ~54 岁;运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和Kolmogorov?Smirnov Z 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两者的组间分布趋势 差异,确定参考人群的特异年龄段,并应用非参数方法建立参考区间。结果 272 名入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39?? 51 ±5?? 85) 岁,总体P1NP 与β?CTX 水平呈非正态分布。35 ~39 岁与40 ~44 岁的血清P1NP 与β?CTX 水平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 05);进一步将30 ~34 岁及45 ~49 岁水平分别与35 ~44 岁水平的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因此将35 ~44 岁年龄段的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参考人群,由此所建立的血清P1NP 参考区间为: 17?? 95 ~ 65?? 60 ng/ mL,血 清β?CTX 参考区间为0?? 10 ~ 0?? 49 ng/ mL。结论 北京地区35 ~ 44 岁健康绝经期前女性血清骨转换标志物P1NP 和β?CTX 水平分布趋势相对平稳,受变异因素影响最小,两者在此年龄段人群的测定结果适宜作为建立参考区间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78.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临床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为提供最佳、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2011年北美脊柱外科协会更新了DLSS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在充分研读最新版NASS指南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最新研究进展,对DLSS的临床诊治展开评述,并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BMI指数增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535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的286例BMI指数增高患者(BMI指数24),其中治疗组149例,对照组137例。治疗组患者予以腰椎旋转复位法配合腰椎康复操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腰椎牵引联合腰围固定干预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观察JOA评分、VAS评分及疗效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VAS评分都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JOA评分、VAS评分及疗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旋转复位法可以有效的改善超重及肥胖患者的腰部疼痛及功能活动,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临床实践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CR)中成药应用规律。方法:从 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利用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采集CR临床数据,研究对象为中国中医科 学院望京医院就诊的628例CR住院与门诊患者。以使用中成药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复杂网络liquorice软件 计算中成药与西药、中成药与外用中药制剂应用的关联频度和互信息值,并绘制复杂网络图。结果:中成药使 用例数分析,排在前两位的中成药为瘀血痹胶囊、颈舒颗粒。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频次分析,颈舒颗粒与注 射用腺苷钴胺联用频次最高,关联频度为822,互信息值为268.07。中成药与外用药物联合应用频次分析,痹祺 胶囊与代温灸膏临床联用频次最高,关联频度为384,互信息值为1754.76。结论:进一步证实中成药治疗CR患 者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基本治法。中西药联用、中药制剂内服外用联合在实践中应用广泛,联合用药的 疗效、作用特点及安全性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