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通过建立面肌痉挛动物模型来研究面肌痉挛面神经的组织学变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面肌痉挛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18只成年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4周模型组和6周模型组,对模型组成年兔于左侧颞外面神经主干施以人工压迫建立面肌痉挛模型,分别于4周和6周后取材。通过观察显微结构及相应的组织学变化,比较正常对照组和4周模型组及6周模型组之间的组织学差异。在取材前抽取3~5ml血液离心分离血清做SOD检测。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发现面神经有脱髓鞘等多种组织变化。4周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SOD明显降低(P〈0.05),6周模型组较4周模型组,SOD明显升高(P〈0.05)。结论:面肌痉挛正常对照组与4周模型组及6周模型组之间有明显的组织学变化,SOD的检测显示机体自身SOD检测值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2.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06-01/2007-06因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30(男22,女8)例,年龄35—65岁,其中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者20例,左回旋支者3例,右冠脉者7例.全部患者的冠脉造影均显示冠脉内血栓影或提示有冠脉内血栓的形态特征并符合以下条件:①病变位于冠状动脉近段或近中段;②病变近端血管无明显弯曲;③梗死相关血管直径≥3mm;④病变部位为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⑤冠脉内有大量血栓影或提示有冠脉内血栓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建立面肌痉挛动物模型来研究面肌痉挛面神经的组织学变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面肌痉挛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18只成年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4周模型组和6周模型组,对模型组成年兔于左侧颞外面神经主干施以人工压迫建立面肌痉挛模型,分别于4周和6周后取材。通过观察显微结构及相应的组织学变化,比较正常对照组和4周模型组及6周模型组之间的组织学差异。在取材前抽取3~5ml血液离心分离血清做SOD检测。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发现面神经有脱髓鞘等多种组织变化。4周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SOD明显降低(P0.05),6周模型组较4周模型组,SOD明显升高(P0.05)。结论:面肌痉挛正常对照组与4周模型组及6周模型组之间有明显的组织学变化,SOD的检测显示机体自身SOD检测值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4.
王一凡;韩洪春;魏小刚;卢亥亥 《潍坊医学院学报》2024,(2):114-116
目的 观察面肌痉挛家兔面神经-面肌的组织学变化,探讨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家兔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将模型组家兔面部软组织在茎乳孔处切开,找到面神经主干用硅胶夹压迫,对照组不予处理;术后3周,取两组家兔面神经以及面肌作HE染色及透射电镜切片观察。结果 (1)面神经:对照组面神经纤维轴索排列整齐,髓鞘连续完整;模型组面神经脱髓鞘明显,髓鞘松解脱失,轴突退行性变。(2)面肌:对照组HE染色见骨骼肌横纹明显,核数个,扁椭圆形,位居细胞周边部位,肌内膜、肌束膜明显;电镜下见肌原纤维上I带和A带明暗相间,I带中的Z线清晰可见,肌浆内可见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模型组HE染色见面肌富含无髓神经纤维束,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肌内膜毛细血管丰富,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电镜下见面肌肌丝较模糊,A带变浅,I带不明显,肌浆网扩张,线粒体变大或呈空泡状。结论 (1)面神经受压后发生脱髓鞘改变,为面肌痉挛发病的形态学基础和始动因素;(2)受压面神经所支配的面肌内出现较多无髓神经纤维束,可增多增强面肌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增强面肌收缩,导致面肌痉挛发生;(3)受压面神经所支配的面肌肌内膜内出现丰富毛细血管,是面肌痉挛发生的密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水平与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做超声心动图检查。ET-1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ANP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结果 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血浆ET-1、ANP水平与LVEDVI均呈正相关(r=0.49,r=0.51,P〈0.01),与LVEF均呈负相关(r=-0.56,r=-0.53,P〈0.01),ET-1与ANP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 ET-1、ANP水平在心力衰竭时明显升高,且与心功能级别有很好的关联,提示血浆ET-1、ANP水平不仅可以反映心功能的状态,也可以作为判定心衰治疗疗效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在面肌痉挛后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成年兔面肌痉挛模型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免疫反应强度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面肌痉挛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将16只普通级成年兔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对实验组成年兔右侧颞外面神经主干施以人为压迫,通过电生理测定建立面肌痉挛模型,于损伤后6周取材,经过显微结构观测及相应的组织学量化分析等方法,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受损侧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免疫反应强度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型组痉挛侧面神经核神经元与乙酰胆碱相关的功能基本恢复,面肌痉挛模型的面神经核团兴奋性可能变化不大,面神经运动核自身改变导致面肌痉挛持续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在面肌痉挛后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成年兔面肌痉挛模型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免疫反应强度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面肌痉挛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将16只普通级成年兔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对实验组成年兔右侧颞外面神经主干施以人为压迫,通过电生理测定建立面肌痉挛模型,于损伤后6周取材,经过显微结构观测及相应的组织学量化分析等方法,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受损侧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免疫反应强度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型组痉挛侧面神经核神经元与乙酰胆碱相关的功能基本恢复,面肌痉挛模型的面神经核团兴奋性可能变化不大,面神经运动核自身改变导致面肌痉挛持续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38.
39.
1 病历简介患者女 ,43岁 ,因颈痛伴右侧肢体活动欠灵活 10小时而入院 ,患者于入院当日凌晨时刻睡眠过程中突然出现剧烈颈痛 ,向左肩部放散 ,随后左侧肢体活动欠灵活 ,左上肢抬举困难 ,走路不稳 ,急诊入院。内科一般检查及颅神经检查未发现异常 ,颈椎棘突 ( 1-7)有压痛 ,颈部活动受限 ,颈部以下痛觉减退 ,但触觉存在 ,左肩部感觉过敏 ,左上肢肌力 3~ 4级 ,左肱二头肌反射 ( ) ,肱三头肌反射 ( ) ,腹壁反射 ( -) ,左足趾反射( -) ,桡骨膜反射 ( -) ,左侧踝阵挛 ( ) ,双侧未引出病理反射 ,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