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16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55篇
特种医学   360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572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39篇
  2篇
中国医学   215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寻假体隆乳术后护理措施对预防光面假体移位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06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行经腋路内窥镜辅助下假体隆乳术,并选择光面假体的612例患者。嘱所有患者术后均穿戴塑形衣或者运动绷带(穿戴干预措施)三月,一个月内不能做乳房的按摩或者趴床(行为干预措施),将既有穿戴干预措施又有行为干预措施视为对照组,其他未想遵医嘱仅有穿戴或者行为干预措施和两种措施都没有的组别视为实验组,门诊或视频复查患者出院后三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半年患者是否遵医嘱并记录患者乳房假体移位情况。结果 完成随访379例,其中有27例(7.12%)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移位,其中20例发生在一个月之内,7例发生在一个月至三个月之间,三个月后无新增假体移位病例;遵医嘱既穿戴了塑形内衣或绷带(穿戴干预措施),又没有按摩或者趴床(行为干预措施)的总共246例,其中发生移位的有6例,假体移位率为2.4%;而没有按摩或者趴床,也没有穿戴塑形内衣或绷带(仅有行为干预措施)的共15例,有3例发生移位,移位率为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VS 2.4%,P <0.001)。遵医嘱穿...  相似文献   
992.
<正>1病例资料57岁女性,因突发右眼睑下垂伴视物重影3 d于2021年4月22日入院。3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眼睑下垂伴视物重影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CT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进一下行DSA检查示示双侧大脑后动脉P2段夹层动脉瘤,前交通段小动脉瘤。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颈抵抗阴性;左眼视力1.0,右眼视力0.6;右眼睑完全下垂,右侧瞳孔直径约4 mm,直、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左侧瞳孔直径约3 mm,直、间接对光射正常;右眼球固定外展位,向上、下、内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CS)治疗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步态障碍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SCS治疗的1例6型遗传性SCA(SCA-6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成功实施SCS,电极靶点设置在T9~11硬脊膜外间隙,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将电极调整至生理中线处。术后复查胸椎CT并三维重建示电极位置满意,术后2周开机行电刺激,制定个体化调控方案。术后1个月,开机状态下,病人步态不稳及平衡障碍明显改善。术后7个月,Tinetti步态与平衡试验量表评分由术前14分提升到24分;Barthel指数由40分提升至80分。术后1年,Tinetti步态与平衡试验量表评分达到25分,Barthel指数提升至85分。结论 我们探索性地将SCS应用于SCA病人,术后病人步态及平衡障碍显著改善。这为步态障碍病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报道,这方面的经验尚少,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验证SCS治疗步态障碍的疗效,并探索最佳靶点位置、刺激参数等,以更好地帮助共济失调病人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994.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carotidcavernousfistula,TCCF)是神经外科治疗难题之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既完全闭塞海绵瘘口,又保留颈内动脉的通畅。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的应用为TCCF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我科自1...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成功率和治疗效果。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明确,病变特征符合A型和B1型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65例,随机分为传统支架植入组(传统组)82例和直接支架植入组(直接组)83例,比较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心绞痛缓解率;支架置入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造影剂用量。结果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成功率及术后心绞痛缓解率均为100%;传统组与直接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4%。支架置入时间直接组(14.3±7.6)min,传统组(20.5±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照射时间直接组(4.9±3.5)min,传统组(7.6±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剂用量直接组(90±39)ml,传统组为(102±4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接支架植入术安全性、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与传统支架植入术一致,而且在支架植入时间、X线照射时间和造影剂用量明显低于传统支架植入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实验与救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原因与临床救治的效果。方法:对20例兔假性动脉瘤动物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分析23例瘤壁破裂出血患者的诱因与临床治疗方法。结果:动物实验人血流为涡流,瘤壁顺应性较低,血流阻力大,可导致瘤体逐渐增大,临床23例患者治疗均获得成功。结论:假性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导致瘤壁增大,破裂,感染可减弱瘤壁强度,是导致破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腰骶部椎管内神经节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骶部椎管内神经节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3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与治疗。结果:手术切除肿瘤后未见复发,但遗留有病变神经根部分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结论:椎管内神经节细胞瘤,施行手术切除,要熟悉正常脊神经节的位置与形态,尽量采用分离后切除;肿瘤与腰椎管狭窄并存,尤其两种病变位于不同平面时,在诊治中应予重视,避免遗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箔蛋白(P-gp)、p53、Bcl-2、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了解多药耐药性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链霉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无病变膀胱(正常对照组)坏率P-gp、p53、GST-π、Bcl-2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p53、GST-π、Bcl-2的阳性表达牢分别为81.66%、69.33%、80.00%、65.33%;不同病理分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GST-π、Bcl-2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不同病理分期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GST-π、p53、Bcl-2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病例中P—gp、GST-π表达异常与p53、Bcl-2之间存在联系。结论:P—gp、p53、Bcl-2、GST-π等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期有关;P—gp、GST-π高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是一种常见现象;耐药指标P-gp、GST-π与凋亡指标p53、Bcl-2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99.
犬侧壁型囊状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前后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建立犬颈总动脉(CCA)侧壁型囊状动脉瘤(AN)模型,评价微弹簧圈行动脉瘤腔栓塞前后影像学的改变。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16个CCA侧壁型动脉瘤,术后2周对模型组、微弹簧圈栓塞组和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建立14个模型,制作成功率为87.5%,DSA结合无创影像学可以提高对动脉瘤的诊断和全面认识。微弹簧圈(MC)瘤腔栓塞能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该模型是进行AN血管内栓塞治疗研究的较理想模型;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对AN的MC栓塞前后的评价具有无创、可重复、显示清楚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人类神经生长因子口基因(human beta-nerve growth factor,hNGFβ)转染对爆震性听力损伤毛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20只白色纯种豚鼠,制备豚鼠爆震性耳聋模型(172dB SPL),爆震前后分别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选爆震前后听阈阈移大于75dB SPL的豚鼠,共15只,随机分为2组,其中I组10只,为实验组(导入目的基因Ad-hNGFβ),Ⅱ组5只,为人工外淋巴液(artificial perilymphatic fluid,APF)对照组(导入APF);另外选正常白色纯种豚鼠5只,作为正常组,不接受爆震和转染。进行爆震前和基因转染后ABR反应阈测定、耳蜗电镜扫描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d-hNGFβ蛋白表达。结果基因导入后第1周,可见Ad-hNGFβ在豚鼠耳蜗内成功转染,耳蜗各回均有表达,强度基本相等。基因导入后第1周,Ⅰ组豚鼠ABR反应阈恢复显著快于Ⅱ组豚鼠ABR反应阈;4周后,Ⅰ组豚鼠ABR已恢复正常水平,而Ⅱ组豚鼠ABR未能恢复正常水平。扫描电镜示,基因导入后第1周,Ⅰ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有轻度紊乱及松散,Ⅱ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排裂扭曲、倒伏、紊乱、融合及部分缺失;4周后,Ⅰ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病变完全恢复,Ⅱ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病变减轻,部分病变没有完全恢复。结论腺病毒介导的hNGFβ基因在爆震损伤后豚鼠耳蜗中能高效表达,对听觉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