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TAT皮试阳性者静点大剂量破伤风抗毒素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静脉大剂量输入破伤风抗毒素 (TAT)是治疗破伤风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之一。我科 2 0 0 1年收治的破伤风患者中有 3例TAT皮试阳性患者 ,经脱敏注射后静点大剂量TAT无 1例发生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患者 ,男 ,6 4岁 ,农民。于 2 0 0 1年 7月 18日因牙关紧闭 ,左颈部痛 ,伴吞咽困难 ,饮水呛咳 ,抽搐频繁 ,追查病因有下肢皮肤静脉曲张长期破溃史 ,诊断为破伤风、下肢静脉曲张溃疡形成收治入院。查体 :T 37 4℃ ,P 96次 /min ,R 18次 /min ,Bp 12 0 / 6 8mmHg ,神志清 ,表情痛苦 ,颈部及腹部肌张力…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白细胞介素(IL)13、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CDA)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基因位点与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79名新生儿的脐血。提取脐血基因组DNA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测IL-13、AICDA和TSLP基因的16个位点(IL-13基因rs20541、rs1800925、rs848、rs1295686和rs2069743位点;AICDA基因rs2518144、rs17792729、rs2580873、 rs2028373和rs7304723位点;TSLP基因rs3806933、rs1545169、rs764917、rs1837253、rs2289276和rs11466749位点),同时检测脐血IgE水平。结果 IL-13基因的rs1295686位点(β=0.087,P=0.02)、AICDA基因的rs2028373位点(β=-0.082,P=0.02)和TSLP基因的rs2289276、rs764917、rs1837253位点(β值分别为-0.126、-0.083、0.188,P值分别为0.01、0.03、0.00)与脐血IgE相关。结论脐血IL-13基因rs1295686位点、AICDA基因rs2028373位点及TSLP基因rs2289276、rs764917、rs1837253位点可能是过敏易感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和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对临床分离出的白假丝酵母菌进行分型,并对两种方法作出应用评价。方弦收集上海地区医院中真菌性阴道炎分离出的40株白假丝酵母菌,选择合适引物进行扩增,通过电泳比较分析获得REP—PCR分型。选择7对管家基因进行PCR反应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进行比对,获得由7对管家基因组成的等位基因谱,最终得到相应的序列分型。结果REP-PCR中Ca22-Ca22引物对得到电泳条带最优,40株白假丝酵母菌共分成7种REP—PCR型;MLST分型得出29种,且均为新型。结论MLST分辨率较REP—PCR高,但由于REP—PCR分型方法更为快捷、经济,更适用于实验室大量菌株分型和临床分型。MLST则更客观,更适合用于进化学的研究及全球性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4.
高肺血流量对肺血管结构及内源性硫化氢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结构和血浆硫化氢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共16只。对分流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检测右心室/体重(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比值;并以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变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硫化氢含量。结果 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S)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电镜下,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厚、肿胀,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组大鼠的血浆H_2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动脉平均压与血浆硫化氢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肺血管结构重建是高肺血流量所致PH重要病理基础,内源性H_2S下调可能在其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Ang-2、VEGF-C及MV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80例大肠癌组织及15例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肠癌组织中Ang-2、VEGF-C表达率分别为35%和48.75%。VEGF-C表达蛋白较正常组织有显著升高。并且与中高级别MVD组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Ang-2阳性病例与高级别MVD相关但与VEGF-C阳性组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种多因素多途径的相互协同过程,寻找共同靶点以控制肿瘤微血管形成,对于切断肿瘤转移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一氧化氮前体L-精氨酸对肺动脉高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精氨酸(L—arginine,L—Arg)作为NO合成的前体物质,其缓解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结构重建形成的作用研究已备受关注。深入研究L—Arg这一具有潜在重要前景的一氧化氮前体在治疗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与机制是当今该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检查时使用血清胱抑素C ( Cysc )的指标的意义。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2012年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以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60名正常体检者作为研究组的对比组。检测2组的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尿肌酐、尿素,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肾功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尿肌酐及尿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研究组患者3种肾功能指标检验中,以血清胱抑素C阳性检出率最高,与其他检测指标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检测能够更早的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同时又可以作为治疗和预后观察的指标,所以在临床中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大鼠模型,探讨高肺血流量对肺血流动力学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左向右分流的大鼠模型,观察术后6周和11周肺血流动力学,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舒张反应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方法对11周组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结果:术后6周与11周大鼠肺动脉了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右心室(RV)与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比值较同龄对照组明显增加,而且11周分流组肺动脉收缩压较6周分流组进一步增高,在11周分流组大鼠中,乙酰胆碱(ACh)产生的肺动脉环舒张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弱,而硝普钠(SNP)产生的肺动脉环舒张百分比无明显变化,11周分流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PI/AI比值明显高于11周对照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结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高肺血流量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肺血管舒张功能失调对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的增加和凋亡的相对减少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该模型简单,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10.
两种前路Hybrid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步顺  颜程  张小克  刘奕兵  王超  魏冰 《中国骨伤》2018,31(11):1034-1040
目的:比较两种前路Hybrid技术治疗多节段(≥3)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4例多节段(≥3)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Smith-Robinson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ACDF)加保留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PWCF);B组,ACDF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其中A组男44例,女16例,年龄(60.43±7.52)岁;B组男46例,女18例,年龄(61.61±6.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时间A组13~28(23.0±12.1)个月,B组12~30(24.0±11.5)个月。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A组(P0.05)。共有3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A组14例,B组23例。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14/60),B组为35.94%(23/64),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均得到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3)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方式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相对于B组(ACDF+ACCF),A组(ACDF加PWCF)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针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