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研究SCCmecIII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诱导S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凋亡的能力。方法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用于观察和检测MRSA感染AM 2h、6h和12h后Annexin V-FITC/PI染色的凋亡细胞形态和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结果 AM在MRSA感染后6h和12h时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12h时凋亡相关基因Apaf-1、caspase-9和Bax表达显著上调,Bcl-2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MRSA可通过线粒体通路经多基因参与诱导AM凋亡;AM凋亡的研究可为MRSA肺部感染时AM凋亡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2.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测序是破译人类疾病的一种强大技术,尤其在癌症方面。飞速发展的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极大降低了测序成本,并且实现了高通量,这使我们可以获得整个基因组的序列,以及那些临床上确诊病人的全部基因组信息。然而下一代测序技术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那就是怎样使这个技术在临床诊断中成为常规手段。本文就目前NGS的几大技术平台原理,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校准程序的建立及试验方案,以正确评估生化分析仪的检测性能,保证检验质量。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0654-200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结合《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YZB/USA 0856-200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要求,建立Dimensio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仪器校准程序,通过检测光路系统、加样系统、离子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样本针携带污染率、吸光度稳定性和线性、杂散光等试验,评估仪器性能。结果光路系统、加样系统、离子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等8项指标,均符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行业标准和/或制造商的企业标准。结论①按照拟定的校准程序完成仪器校准,综合评估各项指标,证实仪器性能良好,可用于临床生化检验;②经过三个校准周期的应用,各检验项目的室内质控稳定、符合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的要求,证明实验室自建的Dimensio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校准程序措施有效、方法简易、成本较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于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ppe37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化到E.coli BL21中诱导表达。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株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法扩增ppe37基因,将其克隆至pEasyE2克隆载体中,构建pEasyE2-ppe37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后将ppe37基因片段亚克隆到pET30a载体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ppe37,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及Western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PCR法扩增出约1600bp的条带。重组质粒pEasyE2-ppe37经PCR及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登录的PPE37蛋白基因序列一致。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ppe37经PCR及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SDS-PAGE鉴定表达的组氨酸标签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KDa,Western blot验证重组蛋白可与抗组氨酸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构建结核分枝杆菌ppe37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ppe37,并成功诱导表达,为PPE37蛋白作为结核病特异性诊断抗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宁夏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宁夏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基本情况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汇总分析调查的75家临床实验室的人员学历、年龄、专业、职称构成、设备、设施环境等基本情况、继续教育与科研情况、生物安全管理以及实验室质量管理等情况。结论调查的临床实验室人员职称、学历分布不平衡,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匮乏;继续教育现状堪忧;设备、设施情况差异较大;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胎盘母体来源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向脂肪和成骨诱导分化潜能。方法采用酶消化获得母体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进行诱导分化后,采用油红O及茜素红染色鉴定其向脂肪和成骨诱导分化潜能。结果体外培养的母体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细胞形态均一;细胞表面标志鉴定:CD73、CD90和CD105呈阳性表达,而CD14、CD34、CD45,和HLA—DR呈阴性表达;细胞诱导分化后,经油红O、茜素红染色证实其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建立了母体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证实其具有成脂、成骨分化潜能,有望成为细胞治疗及组织工程更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7.
血液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军  贾伟  周哓燕 《医学争鸣》2005,26(23):2133-2135
目的:调查血液培养中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趋势.方法:1995/2004血液培养标本用荧光全自动血液培养仪(Bactec9120)进行培养,阳性标本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32)进行鉴定,药敏采用K-B法.结果:在6207份血液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662株,阳性检出率为10.7%.病原菌以革兰阳性(G )需氧球菌居首位(50.3%),革兰阴性(G-)需氧杆菌次之(44.7%),真菌3.0%,厌氧菌1.1%.血液培养中的G 球菌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较为敏感,G-杆菌对亚胺培南、舒普深、丁胺卡那较为敏感.结论:血液培养病原菌以G 球菌为主,G-杆菌次之;儿童血液培养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亚胺培南对G 球菌和G-杆菌均具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78.
糖尿病足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糖尿病足组72例,非糖尿病足组96例,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结果年龄大,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率高;糖尿病足组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均升高(P〈0.05);踝肱指数异常组血液流变学参数较踝肱指数正常组均升高(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能加重2型糖尿病的微循环障碍,促使糖尿病足的发生。有效地控制血液高黏状态,对防治糖尿病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指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功能亢进,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所导致的甲状腺毒症。引起甲亢的原因有Graves病(GD)、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甲状腺自主性高功能腺瘤、碘甲亢、垂体性甲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性甲亢。其中以GD最为常见,占所有甲亢的85%左右[1]。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了解宁夏某医院门诊男性患者淋球菌(NGH)、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单纯疱疹病毒(HSV-Ⅱ)、人乳头瘤病毒(HPV6,11)5种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的检出情况,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1 460例患者进行NGH、CT、Uu、HSV-Ⅱ、HPV6,11病原体DNA定量检测.结果 STD病原体总阳性率为20.34%,HPV6,11、HSVⅡ、Uu、CT和NGH阳性率分别为69.57%、30.00%、24.21%、19.15%和6.32%;21~40岁年龄段患者占86.20%.结论 HPV6,11为男性STD的主要感染因素,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