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047篇 |
免费 | 1467篇 |
国内免费 | 12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4篇 |
儿科学 | 278篇 |
妇产科学 | 194篇 |
基础医学 | 1439篇 |
口腔科学 | 228篇 |
临床医学 | 4142篇 |
内科学 | 2251篇 |
皮肤病学 | 482篇 |
神经病学 | 1163篇 |
特种医学 | 134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1篇 |
外科学 | 2506篇 |
综合类 | 9209篇 |
预防医学 | 3640篇 |
眼科学 | 444篇 |
药学 | 3401篇 |
41篇 | |
中国医学 | 3677篇 |
肿瘤学 | 10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4篇 |
2023年 | 558篇 |
2022年 | 607篇 |
2021年 | 740篇 |
2020年 | 661篇 |
2019年 | 531篇 |
2018年 | 634篇 |
2017年 | 360篇 |
2016年 | 494篇 |
2015年 | 499篇 |
2014年 | 1618篇 |
2013年 | 1061篇 |
2012年 | 1242篇 |
2011年 | 1310篇 |
2010年 | 1309篇 |
2009年 | 1423篇 |
2008年 | 1339篇 |
2007年 | 1489篇 |
2006年 | 1468篇 |
2005年 | 1698篇 |
2004年 | 1472篇 |
2003年 | 1293篇 |
2002年 | 1037篇 |
2001年 | 1119篇 |
2000年 | 1241篇 |
1999年 | 1261篇 |
1998年 | 1146篇 |
1997年 | 1118篇 |
1996年 | 1067篇 |
1995年 | 891篇 |
1994年 | 819篇 |
1993年 | 655篇 |
1992年 | 611篇 |
1991年 | 543篇 |
1990年 | 431篇 |
1989年 | 341篇 |
1988年 | 208篇 |
1987年 | 175篇 |
1986年 | 149篇 |
1985年 | 154篇 |
1984年 | 113篇 |
1983年 | 119篇 |
1982年 | 108篇 |
1981年 | 70篇 |
1980年 | 51篇 |
1979年 | 36篇 |
1978年 | 18篇 |
1965年 | 16篇 |
1964年 | 18篇 |
1958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总结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5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治疗和转归。结果戊型肝炎全年散发,3、4、5月份为高发,尤以4月份发病为最高,占12.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5:1;中青年患者占83.7%;农民发病多于城镇人口;抗-HEV-IgM阳性者26例(16.7%),抗-HEV-IgG阳性49例(39.6%),两者同时阳性80例(51.7%);甲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例,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20例。老年患者及重叠HBV感染者病情重,病程长;单纯戊型肝炎无一例转为慢性肝炎。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预后较好,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老年患者肝功能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iceA1、babA2基因分布特征及其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152例有消化道症状患儿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部取粘膜作Hp的分离培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测定分离培养出的Hp菌株的iceA1、babA2基因,并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iotin-sreptavidin,BSA)系统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型,ELISA法检测其细胞因子。结果152例中,检出Hp菌株98例,其中iceA1阳性菌株65例,轻度胃炎、中至重度胃炎iceA1阳性率分别为43.59%(17/39)、79.25%(4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bA2阳性菌株71例,轻度胃炎、中重度胃炎babA2阳性率分别为48.72%(19/39)、86.79%(4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活动性胃炎均为iceA1、babA2阳性;iceA1 、babA2 患儿的CD3 、CD4 、CD4 /CD8 和IL-2下降,IL-6、IL-8水平升高(P均<0.001)。结论儿童Hp感染多为iceA1 、babA2 菌株。iceA1 、babA2 Hp菌株为高毒力菌株,易引起较严重的慢性胃炎,使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引起以Th1细胞为主的炎症浸润反应。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目的表达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1亚基配体结合域β1LBD,制备兔抗β1LBD多克隆抗体检测β1p-CHOK1细胞β1亚基的表达。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整联蛋白β1LBD基因片段,经BamHⅠ和XhoⅠ进行双酶切后与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相连,构建的pGEX-β1LBD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并提取包涵体,纯化目的蛋白。然后用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以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鉴定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并用制备的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对β1p-CHOK1细胞中β1亚基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阳性菌经诱导后表达一Mr约为42000的GST-β1LBD融合蛋白,与预期结果相符。目的蛋白纯化后,在电泳图片上显示较为清晰的单一条带,用纯化GST-β1LBD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12800以上,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显示β1p-CHOK1细胞β1亚基表达于其细胞表面。结论制备了具有高亲和性和特异性的兔抗猪源整联蛋白β1LBD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猪源整联蛋白β1在口蹄疫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于介入治疗后行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还13服曲美他嗪,观察两组心功能、心绞痛的改善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为92.9%:80.0%(P〈0.05),较之对照组,治疗组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复发心绞痛明显减少(P均〈0.05),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的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98.
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中的意义以及CystatinC与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房颤组103例,对照组112例,采用德国BN-ProSpec全自动速率散色比浊仪测定血浆hs-CRP和CystatinC的含量。结果:房颤组血浆hs-CRP和CystatinC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房颤患者血浆CystatinC与hs-CRP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其相关系数r为0.488。结论:房颤患者血浆hs-CRP和CystatinC水平均明显升高,且CystatinC与hs-CRP存在强相关性,提示CystatinC可能为一个新的炎症因子,其升高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辨证与血浆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武汉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9月—2010年1月的31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痰湿蒙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七型,并检测血浆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以风痰火亢证为主,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多集中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偏高水平,凝血酶原时间(TT)则明显缩短且集中在正常参考范围的最小值以下。而以痰为主的痰热腑实证、痰湿蒙神证患者FIB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与火热有关的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及痰热腑实证患者TT值小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结论 FIB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FIB可能与中医的痰邪、实证有关,TT可能与中医的火热邪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正>研究表明,炎性机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其中,炎性反应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的血清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的发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近年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遗传标记的出现,为IS在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有关CRP SNP与IS的关联研究尚少,故对CRP SNP及其单体型与IS之间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