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易俊林  高黎 《中国肿瘤》2006,15(12):814-825
文章从调强放射治疗的优势,以及鼻咽癌靶区的确定及勾画入手,分析总结调强放射治疗在鼻咽癌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对其发展趋势影像介导的调强放射治疗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2.
目的分析鼻咽癌颅神经受累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鼻咽癌颅神经受累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35例首程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以初次就诊时的症状和临床查体有无颅神经受累将患者分为颅神经受累组和未受累组。分析颅神经受累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颅神经受累率为20.0%,以第5对颅神经受累最常见。颅神经受累组与未受累组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1%和16.8%(P=0.465)。在颅神经受累患者中,颅底照射剂量〈70、70~79、≥80Gy组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8.1%、24.5%和16.0%(P=0.082)。颅神经受累组与未受累组5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1.6%和19.5%(P=0.02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2%和78.1%(P=0.00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3.2%和62.4%(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颅神经受累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2(95%CI=1.11~2.53,P=0.001)和1.40(95%CI=1.05~1.88,P=0.020)。结论鼻咽癌颅神经受累者5年远处转移率显著增加,并导致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显著降低。适当提高局部剂量有望提高局部控制率。放化结合的综合治疗可能对这部分患者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3.
头颈部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及对预后判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头颈部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从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91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头颈部癌(HNC),其中鼻咽癌(NPC)87例,头颈部鳞癌(HNSCC)4例的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GFR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有完善病历资料的61例HNC(其中NPC58例),探讨EGF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关系。[结果]在91例HNC中EGFR阳性74例,总表达率81.3%。87例NPC中阳性71例,表达率81.6%;4例HNSCC中阳性3例,表达率75%。61例HNC中,EGFR表达与性别、年龄、总分期、T分期、N分期无相关性。EGFR阳性组与阴性组3年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无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分别为73.5%、63.3%、71.4%、65.3%和90.0%、90.0%、90.0%、90.0%,但单因素分析其差异无显著性。在其中58例NPC中,EGFR表达与性别、年龄、总分期、T分期、N分期无相关性。EGFR阳性组和阴性组3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72.3%、63.6%、72.2%、63.8%和100.0%、100.0%、100.0%、100.0%。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3年DFS和DMFS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多因素分析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GFR在HNC中表达率较高,过度表达者呈现不良预后的趋势,但未获得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44.
目的 了解儿童保健科医生对语音障碍(SSD)的认识。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初次就诊并诊断为SSD的506例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 506例SSD儿童中,90.5% SSD儿童病史中描述发育行为相关表现;97.6%完善发育行为评估,以筛查性智能及发育测试为主(485/506,95.8%)。116例(22.9%)共患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最常见的为语言障碍、全面发育迟缓和智力障碍,45.7%(53/116)发育行为相关病史中未记录异常表现。家属自觉听力异常儿童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生率高于家属自觉听力正常儿童,体查时对声源反应异常儿童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生率高于对声源反应正常儿童(P < 0.05)。506例SSD儿童中,病史中及体查时未关注听力的比例分别达33.2%、31.2%。92例(18.2%)完善诊断性听力测试,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2%(11/92)。11例听力损失儿童病史中,3例既往听力筛查通过,3例家属自觉听力正常,7例体查时对声源反应正常。结论 SSD儿童易共患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关注交流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但病史询问易遗漏,应结合发育行为评估。SSD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状况得到了儿童保健医师的关注,发育行为评估完成率高,但目前以筛查性智能发育测试为主。SSD儿童听力损失检出率高,儿童保健医生对其听力损失问题认识不足,诊断性听力测试未得到重视,临床不应以既往听力筛查结果或生活场景中儿童对声源的反应评估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245.
目的探讨并评估问题导向教学法(PBL)对儿童口腔医学生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2012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20名作为PBL_1组,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级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20名作为PBL_2组,选取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2012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20名作为授课式教学法(LBL)组,分别进行相应教学,各组教学时间相同。教学结束后,对3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病例分析、临床操作技能考试,教师对参加PBL教学的学生进行评价,使用问卷调查PBL_1组和LBL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3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学生病例分析、实践操作成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PBL_2组学生病例分析、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PBL_1组和LBL组,PBL_1组学生病例分析、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BL_2组学生查找资料自主学习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与PBL_1组学生相当,PBL_2组学生提出创新性问题的能力、总结病例的能力、临床思维及应对能力均强于PBL_1组。PBL_1组学生对自学能力提高、开阔思路、合理利用资源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对教学满意5个问题的肯定回答率均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PBL教学法进行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可有效提高本科生和规培生的综合能力,规培生能力提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246.
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华医典·医案》(第五版)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研究古代医案中调和营卫的用药规律。方法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中华医典·医案》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66首方剂,合计301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3 787次。对核心药物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可知:《中华医典·医案》收录的用于调和营卫的前4位高频药物分别为茯苓、当归、甘草、陈皮。结论历代医家在调和营卫时,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和苦为主,归经稍侧重于脾经,功效以补虚药和解表药为主。  相似文献   
247.
诠释学不仅是做出解释,更是对其解释内容的深层含义的一种深入剖析。本文提出了2种不同于先前的新诠释理论——"回顾性诠释"与"前瞻性诠释",并以《伤寒杂病论》中的桂枝汤为例,对这2种新诠释理论的内涵及意义进行阐述。这2种新诠释概念的提出,为科学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方法,将科学理论分期、分层或分阶段地进行论述、解释及预测,并将科学所阐述的事实能够更有逻辑地加以组织、总结以及概念化。回顾性诠释,能够为原始典籍、文本等提供有力证据,寻找到原作者写作的理论依据,证明原作者观点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前瞻性诠释,可以给原作者的理论、观点提供另一层面的理论、实验等的支持与依据,还能够根据现有的理论、观点、事件等,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创立新的理论、提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48.
目的 探讨成釉细胞癌(AC)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男女比例约为1.6∶1,发病年龄23~83岁,中位年龄58岁。下颌骨多见,肿胀与疼痛是常见的症状。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28例接受肿瘤扩大切除术,3例接受姑息性切除术。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16.0个月,平均(55.52±31.14)个月。8例局部复发,5例远处转移,11例死亡,生存分析显示本组病例5 a生存率为66.86%。结论 AC临床表现不典型,明确诊断需依靠病理,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复发率高,预后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